蠶沙-藥材
為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 mori L.幼蟲的糞便。育蠶地區皆產。以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產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乾,簸淨泥土及桑葉碎屑。生用。
【藥性】甘、辛,溫。歸肝、脾、胃經。
【功效】袪風濕,和胃化濕。
【應用】
1.風濕痺證。本品辛甘發散,可以袪風,溫燥而通,又善除濕舒筋,作用緩和,可用於各種痺證。《千金方》單用蒸熱,更熨患處,以治風濕痺痛,肢體不遂者;若與羌活、獨活、威靈仙等同用,可治風濕寒痺;與防己、薏苡仁、梔子等配伍,可治風濕熱痺,肢節煩疼,如宣痺湯(《溫病條辨》)。
2.吐瀉轉筋。本品入脾胃,能和胃化濕,濕去則洩瀉可止、筋脈可舒。治濕濁中阻而致的腹痛吐瀉轉筋,常配木瓜、吳茱萸、薏苡仁等,如蠶矢湯(《霍亂論》)。
3.風疹濕疹瘙癢。本品善袪風濕,止癢,可單用煎湯外洗,或與白鮮皮、地膚子、蟬蛻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適量。
【鑒別用藥】蠶沙與木瓜均能袪風濕、和胃化濕,以治濕痺拘攣及濕阻中焦之吐瀉轉筋。但蠶沙作用較緩,又善袪風,故凡風濕痺痛,不論風重、濕重均可應用;木瓜善舒筋活絡,長於治筋脈拘攣,除常用於濕阻中焦吐瀉轉筋外,也可用於血虛肝旺,筋脈失養,攣急疼痛等。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痺,癮疹。」
2.《本草綱目》:「治消渴,癥結,及婦人血崩,頭風,風赤眼,去風除濕。」
3.《本草求原》:「原蠶沙,為風濕之專藥,凡風濕癱緩固宜,即血虛不能養經絡者,亦宜加入滋補藥中。」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葉綠素,植物醇,β-谷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蛇麻脂醇,氨基酸,胡蘿蔔素,維生素B、C等。
2.藥理作用:蠶沙煎劑有抗炎、促生長作用,葉綠素衍生物對體外肝癌細胞有抑製作用。
3.臨床研究:以蠶沙提取物葉綠素之衍生物葉綠素銅鈉鹽,製成每片20mg之肝血寶片,每次2片,日服3次,治療白細胞減少症265例,總有效率88.7%(醫學研究通訊,1988,4:23);用鐵葉綠酸鈉(蠶沙加工物)膠囊(每丸含20mg)每次2丸,每日3次,治療缺鐵性貧血30例,治癒好轉率100%(醫學研究通訊,1989,7:30);蠶沙15~60g,煎湯代茶,治療口腔潰瘍35例,收效甚佳(中醫雜誌,2000,12:759)。另炒炭研末,治崩漏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