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原態
肉桂-藥材
肉桂-飲片
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樹皮。主產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地。多於秋季剝取,刮去栓皮、陰乾。因剝取部位及品質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種規格,常見的有企邊桂、板桂、油板桂等。生用。
【藥性】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
【功效】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引火歸源。
【應用】
1.陽痿,宮冷。本品辛甘大熱,能補火助陽,益陽消陰,作用溫和持久,為治命門火衰之要藥。常配附子、熟地、山茱萸等,用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的陽痿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滑精遺尿等,如腎氣丸(《金匱要略》)、右歸飲(《景岳全書》)。
2.腹痛,寒疝。本品甘熱助陽以補虛,辛熱散寒以止痛,善去痼冷沉寒。治寒邪內侵或脾胃虛寒的脘腹冷痛,可單用研末,酒煎服;或與乾薑、高良姜、蓽茇等同用,如大已寒丸(《和劑局方》);治寒疝腹痛,多與吳茱萸、小茴香等同用。
3.腰痛,胸痺,陰疽,閉經,痛經。本品辛散溫通,能行氣血、運經脈、散寒止痛。常與獨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治風寒濕痺,尤以治寒痺腰痛為主,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與附子、乾薑、川椒等同用,可治胸陽不振,寒邪內侵的胸痺心痛,如桂附丸(《壽世保元》);與鹿角膠、炮姜、麻黃等同用,可治陽虛寒凝,血滯痰阻的陰疽、流注等,如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若與當歸、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可治沖任虛寒,寒凝血滯的閉經、痛經等證,如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
4.虛陽上浮諸症。本品大熱入肝腎,能使因下元虛衰所致上浮之虛陽回歸故里,故曰引火歸源。用治元陽虧虛,虛陽上浮的面赤、虛喘、汗出、心悸、失眠、脈微弱者,常與山茱萸、五味子、人參、牡蠣等同用。
此外,久病體虛氣血不足者,在補氣益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有鼓舞氣血生長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1~4.5g,宜後下或焗服;研末沖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裡有實熱,血熱妄行出血及孕婦忌用。畏赤石脂。
【鑒別用藥】肉桂、附子、乾薑性味均辛熱,能溫中散寒止痛,用治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洩等。然乾薑主入脾胃,長於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而止嘔;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熱,散寒止痛力強,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濕痺痛證,二者又能補火助陽,用治腎陽虛證及脾腎陽虛證。肉桂還能引火歸源、溫經通脈、用治虛陽上浮及胸痺、陰疽、閉經、痛經等。附子、乾薑能回陽救逆,用治亡陽證。此功附子力強,乾薑力弱,常相須為用。乾薑尚能溫肺化飲,用治肺寒痰飲咳喘。
肉桂、桂枝性味均辛甘溫,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用治寒凝血滯之胸痺、閉經、痛經、風寒濕痺證。肉桂長於溫裡寒,用治裡寒證;又能補火助陽,引火歸源,用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陽痿宮冷,下元虛衰、虛陽上浮之虛喘、心悸等。桂枝長於散表寒,用治風寒表證;又能助陽化氣,用治痰飲、蓄水證。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
2.《湯液本草》:「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
3.《本草求真》:「大補命門相火,益陽治陰。凡沉寒痼冷、營衛風寒、陽虛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結氣、脾虛惡食、濕盛洩瀉、血脈不通、胎衣不下、目赤腫痛,因寒因滯而得者,用此治無不效。」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肉桂中含揮發油(桂皮油)1.98%~2.06%,主要成分為桂皮醛,占52.92%~61.20%,其它尚含有肉桂醇,肉桂醇醋酸酯,肉桂酸,醋酸苯丙脂,香豆素,粘液,鞣質等。
2.藥理作用:肉桂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冠脈及腦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在體外,其甲醇提取物及桂皮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鈉具有鎮靜、鎮痛、解熱、抗驚厥等作用;桂皮油能促進腸運動,使消化道分泌增力、增強消化機能,排除消化道積氣、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並可引起子宮充血;其肉桂水提物、醚提物對動物實驗性胃潰瘍的形成有抑製作用。肉桂酸具有使人肺腺癌細胞逆轉的作用。肇慶產肉桂降糖作用明顯。桂皮油對革蘭氏陰性菌及陽性菌有抑製作用。桂皮的乙醚、醇及水浸液對多種致病性真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3.臨床研究:肉桂粉5g,1次服用,每日2次,3周為1療程,治療腎陽虛型腰痛102例。治癒47例,顯效39例,有效14例,無效2例(中西醫結合雜誌,1984,2:115);肉桂3g,樟腦2g,山莨菪鹼400mg,共研細末,加凡士林9g,調勻備用,外敷治療凍瘡1804人次,隨訪812人,全部治癒(中西醫結合雜誌,1987,1:49);肉桂200g,研細末,用好米醋調成糊狀,塗敷病損處。2小時後糊干即除掉。若不愈,隔1周後再依法塗敷1次。用治神經性皮炎50例,均收到滿意效果。一般輕者1次,重者2-3次即愈(遼寧中醫雜誌,1984,4:封3)。另有用肉桂治療小兒腹瀉、小兒口角流涎、支氣管哮喘、老年性支氣管肺炎、狹窄性腱鞘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