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黃的功效與作用

蒲黃-原態

蒲黃-飲片

蒲黃-原態

蒲黃-飲片

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東方香蒲T.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屬植物的乾燥花粉。主產於浙江、江蘇、安徽、湖北、山東等地。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黃色雄性花序,曬乾後碾軋,篩取細粉,生用或炒用。

【藥性】甘,平。歸肝、心包經。

【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應用】

1.出血證。本品甘平,長於收斂止血,兼有活血行瘀之功,為止血行瘀之良藥,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對出血證無論屬寒屬熱,有無瘀滯,均可應用,但以屬實夾瘀者尤宜。用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等,可單用沖服,亦可配伍其它止血藥同用。如《聖惠方》治鼻衄經久不止,與石榴花同用,和研為散服;若治月經過多,漏下不止,可配合龍骨、艾葉同用,如蒲黃丸(《聖濟總錄》);治尿血不已,可與郁金同用;治外傷出血,可單用外摻傷口。

2.瘀血痛證。本品體輕行滯,能行血通經,消瘀止痛,凡跌打損傷、痛經、產後疼痛、心腹疼痛等瘀血作痛者均可運用,尤為婦科所常用。如《塞上方》治跌打損傷,單用蒲黃末,溫酒服;若治心腹疼痛、產後瘀痛、痛經等,常與五靈脂同用,如失笑散(《和劑局方》)。

3.血淋尿血。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治血淋尿血,常配生地、冬葵子同用,如蒲黃散(《證治準繩》)。

【用法用量】煎服,3~10g,包煎。外用適量,研末外摻或調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益氣力。」

2.《本草匯言》:「蒲黃,血分行止之藥也,主諸家失血。至於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滯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凡生用則性涼,行血而兼消;炒用則味澀,調血而兼止也。」「蒲黃,性涼而利,能潔膀胱之原,清小腸之氣,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

3.《藥品化義》:「蒲黃,專入脾經。若諸失血久者,炒用之以助補脾之藥,攝血歸源,使不妄行。又取體輕行滯,味甘和血,上治吐血咯血,下治腸紅崩漏。但為收功之藥,在失血之初,用之無益。若生用亦能涼血消腫。」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如異鼠李素、槲皮素等,甾類如香蒲甾醇、β-谷甾醇等,此外尚含有脂肪油、生物鹼及氨基酸等。

2.藥理作用:本品水浸液、煎劑或50%乙醇浸液均有促進凝血作用,且作用顯著而持久;蒲黃多種制劑能夠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荷,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減輕心肌缺血性病變;對離體子宮有興奮性作用,可使離體腸蠕動增強;能夠降低血液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酯質含量,改變血脂成分;此外,蒲黃還具有抗炎、利膽、利尿、鎮痛、平喘及抗缺血再灌注損傷等作用。

3.臨床研究:用蒲黃製成浸膏,烘乾為末,裝入膠囊,每粒0.3g,每次6粒,每日3次服。共治療冠心病、心絞痛168例,用藥2個月後,有效率為91.67%,心電圖變化有效率為47.02%(中醫雜誌,1994,9:517);用蒲黃與黃連粉按6︰1研勻備用,撒在帶線圓棉上,使其緊貼於宮頸。24小時後取出,隔日1次,5次為1療程。共治療宮頸肥大120例,治癒率為52.2%,總有效率為93.3%(中醫雜誌,1994,9:518)。另據報道,本品還可用治高脂血症、眼底出血、拔牙術後出血、潰瘍性直腸炎、舌體腫大等。

《中藥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