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參的功效與作用

南沙參-原態

南沙參-藥材

南沙參-飲片

南沙參-原態

南沙參-藥材

南沙參-飲片

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參A. Stricta Miq. 的根。主產於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趁鮮刮去粗皮洗後乾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

【藥性】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養陰清肺,清胃生津,補氣,化痰。

【應用】

1.肺陰虛證。本品甘潤而微寒,能補肺陰、潤肺燥,兼能清肺熱。亦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乾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啞等症。其潤肺清肺之力均略遜於北沙參。但對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因兼有一定的祛痰的作用,可促進排痰;對氣陰兩傷者,還略能補脾肺之氣,可氣陰兩補。常與北沙參、麥冬、杏仁等潤肺清肺及對症之品配伍。

2.胃陰虛證。本品又能養胃陰,生津止渴,並清胃熱。適用於胃陰虛有熱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結、舌紅少津及饑不欲食、嘔吐等證。本品養胃陰、清胃熱之力亦不及北沙參。但本品兼能補益脾氣,對於胃陰脾氣俱虛之證,有氣陰雙補之效,對熱病後期,氣陰兩虛兩餘熱未清不受溫補者,尤為適宜。多與玉竹、麥冬、生地等養胃陰、清胃熱之品配伍,如益胃湯(《溫病條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反藜蘆。

【鑒別用藥】北沙參與南沙參來源於兩種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養陰清肺、益胃生津(或補肺胃之陰,清肺胃之熱)為主要功效。但北沙參清養肺胃作用稍強,肺胃陰虛有熱之證較為多用。而南沙參尚兼益氣及祛痰作用,較宜於氣陰兩傷及燥痰咳嗽者。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補中,益肺氣。」

2.《本草綱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3.《飲片新參》:「清肺養陰,治虛勞咳嗆痰血」。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輪葉沙參含三萜類皂甘、黃酮類化合物、多種萜類和烴類混合物、蒲公英萜酮、β-谷甾醇、胡蘿蔔甘、飽和脂肪酸、沙參酸甲酯和沙參醇。沙參中含夫喃香豆精類。

2.藥理作用:杏葉沙參可提高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且可抑制體液免疫,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輪葉沙參有祛痰作用,其祛痰作用較紫菀差;1%沙參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明顯強心作用;體外試驗,沙參水浸劑(1:2)有抗真菌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道,以本品配伍麥冬、金銀花等藥,製成蜜丸,空腹時含化、緩咽,1日3~5次,治療食管炎12例,治癒8例,好轉3例,無效1例(福建中醫藥,1982,4:28)。

《中藥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