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山茱萸-原態

山茱萸-藥材

山茱萸-原態

山茱萸-藥材

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肉。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陝西、山西等地。秋末冬初采收。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燙,及時擠出果核。曬乾或烘乾用。

【藥性】酸、 澀,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應用】

1.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本品酸微溫質潤,其性溫而不燥,補而不峻,補益肝腎,既能益精,又可助陽,為平補陰陽之要藥。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酸耳鳴者,常與熟地,山藥等配伍,如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 治命門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常與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腎氣丸(《金匱要略》);治腎陽虛陽痿者,多與鹿茸、補骨脂、巴戟天、婬羊藿等配伍,以補腎助陽。

2.遺精滑精,遺尿尿頻。本品既能補腎益精,又能固精縮尿。於補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為固精止遺之要藥。 治腎虛精關不固之遺精、滑精者,常與熟地、山藥等同用,如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腎氣丸(《金匱要略》);治腎虛膀胱失約之遺尿、尿頻者。常與覆盆子、金櫻子、沙苑子、桑螵蛸等藥同用。

3.崩漏,月經過多。 本品入於下焦,能補肝腎、固沖任以止血。 治婦女肝腎虧損,沖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經過多者,常與熟地黃、白芍葯、當歸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湯(《傅青主女科》);若脾氣虛弱,沖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與龍骨、黃芪、白朮、五味子等同用,如固沖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4.大汗不止,體虛欲脫。 本品酸澀性溫,能收斂止汗,固澀滑脫,為防止元氣虛脫之要藥。治大汗欲脫或久病虛脫者,常與人參、附子、龍骨等同用,如來復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證,多與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急救固脫20~30g。

【使用注意】素有濕熱而致小便淋澀者,不宜應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痺,去三蟲」。

2.《藥性論》:「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止老人尿不節。」

3.《湯液本草》:「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氣,取其味酸澀以收滑之。「」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果實含山茱萸甘、烏索酸、莫羅忍冬甘、7—O—甲基莫羅忍冬甘、獐牙菜甘、番木鱉甘。此外,還有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原維生素A、以及皂甘、鞣質等。

2.藥理作用:果實煎劑在體外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堇毛癬菌,流感病毒等有不同程度抑製作用。山茱萸注射液能強心、升壓。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山茱萸醇提取物對四氧嘧啶、腎上腺素性及鏈尿佐菌素(STZ)所形成的大鼠糖尿病,有明顯降血糖作用。山茱萸流浸膏對麻醉犬有利尿作用。山茱萸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體外試驗能抑制腹水癌細胞。有抗實驗性肝損害作用。對於因化學療法及放射療法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且有抗氧化作用。有較弱的興奮副交感神經作用。所含鞣質有收斂作用。

3.臨床研究:據臨床報道,以山茱萸為主,配五味子、烏梅、蒼朮煎服。治療糖尿病1l0例,總有效率85.4%(山東中醫雜誌,1988,7,2:27)。五味子合劑(五味子、山茱萸肉等),治內耳眩暈者,效良(陝西中醫,1989,10,12:535)。干山茱萸碾末,每晚睡前以陳醋調成糊丸,敷於雙足湧泉穴,治單純性口腔潰瘍反覆發作者,有效(新中醫,1992,3:163)。

《中藥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