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不是應該跟趙嘯說嗎?
姜憲問:「很有價值嗎?」
就算是她自私好了。
如果有價值,還是別落在趙嘯手裡的好。
朝廷南遷,於趙嘯有利,若是他在海上還戰無不勝,他們就會變得很被動,特別是天下稅賦多來自於江南,趙嘯兵強馬壯的,就更不容易對付了。偏居一隅,時間長了,總是會被淘汰的。
「很有價值!」李謙歎道,「讓我都大開眼界。可惜了!不然有楊俊和李政駐守閩南和江南,何愁倭寇不除!」
姜憲握了李謙的手,溫聲道:「有些事情,是要看時機的。此時不是時候?」
李謙點頭。
姜憲問他:「你給他回信了嗎?」
「回了!」李謙淡淡地道,手裡卻沒有停,細細地摩挲著她細白的手指,慢慢地道,「我問他需不需要我把信轉呈給李瑤。」
如今李瑤依舊是兵部尚書,若是能得了李瑤的青睞,楊俊等這風頭過去了,肯定能起復。
誰知道過了幾天李謙收到了楊俊的回信,卻說不用。並在信中道,他入朝為官不過是為了爭一口氣。可在去了江南之後,看到那些倭寇上岸燒殺搶掠,他突然覺得自己從前很幼稚。他已決定不再為朝入官,並和李政說好了,利用這兩年的時間大江南北的走一走,看看這天下之大,能否有一處桃花源。等他倦了,打算寫本年鑒,把自己這些年來所經歷的事都寫下來。
他在信的最後提醒李謙,不要小瞧趙嘯。
趙嘯的野心大著。
這次南遷,得利的人只有他一個。
如果李謙能夠阻止,還是阻止的好。
這時離姜憲的生辰不過兩、三天了,董珊瑚鬧著要請了杜慧君到家裡來唱堂會。
陸氏擊掌贊同。
杜慧君這兩年除了應酬像姜憲這樣的客人,已經幾乎不登台唱戲了。
加上甘州那邊寫了信過來,說康氏懷了身孕,估計明年三月份就要生了,也算是件喜事。姜憲就給杜慧君下了帖子,杜慧君親自過府裡來在搭戲檯子,內院有點吵。
李謙讓人把楊俊的書信送給姜憲閱鑒,自己則躺在了醉翁椅上閉目養起神來。
謝元希找過來的時候就看見李謙像睡著了似的。
他正要離開,李謙卻睜開了眼睛,指了旁邊的太師椅請謝元希坐下,道:「什麼事?」
謝元希兩眼發光,道:「王爺,前兩天韃子進犯,鍾天宇以三千騎兵抵禦一萬韃子,大獲全勝不說,還將其全部剿滅!收繳了五百多匹戰馬,五千多尾箭。」
「哦!」李謙不由坐了起來,感興趣地道,「具體怎樣的,你快跟我說說!」
鍾天宇是李家軍的第二代,是他一手一腳培養出來的。他若是能獨當一面,那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多了——朝廷南遷,會動搖軍心,很多人都會想辦法跟著南下,北邊應該會空出很多的位置來。鍾天宇若是有了戰功,他幫著爭軍功就容易多了。
不過,這樣一來,九邊恐怕是要荒涼下去了。
兩人在書房裡說了半天的話,有小廝跑進來說柳籬前來拜訪。
李謙和謝元希都大吃一驚,以為遠在太原的李長青出了什麼事,忙將柳籬迎了進來。
誰知道柳籬卻是代表李長青來給姜憲送壽禮的。
李謙和謝元希都鬆了一口氣——前者是因為知道父親身體健康,平安無事,後者卻是因為擔心李長青這個時候若有個什麼三長兩短,李謙就要丁憂了。要知道,李謙這兩年積威日重,就算是夏哲,也不敢隨意反駁他的話,這一丁憂,他們此前的努力可就全白費了。而且之前因為考慮到朝廷再派人過來就需要時間重新磨合,李謙一直壓著沒讓夏哲走。夏哲剛開始不知道,後來全看明白了,心裡正堵著一口氣,只怕是要趁著這次朝廷南遷的機會有所舉動。李謙一動,夏哲肯定也會走,到時候西北的局面可就真的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謝元希安排人把太原送來的壽禮送去姜憲那裡,柳籬卻拉了李謙笑道:「此次前來,是我主動請纓,實則是想和王爺說說話。」
李謙就知道,只要柳籬出現,事情就不會那麼簡單。
他和柳籬去了小書房後面的涼亭。
等小廝上了茶點退下去之後,柳籬開門見山地問李謙:「王爺應該已經聽說了遷都之事吧!不知道接下來王爺有什麼打算?」
李謙目光閃閃,道:「不知道柳先生是代表我爹過來的,還是自己想和我說說話呢?」
柳籬笑道:「在其位謀其政。當然是李大人讓我過來的!」
李謙卻不怎麼相信。
不過,柳籬敢這麼說,恐怕是早已說動了他爹,甚至是,他爹早就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被砸得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他不免有些懊惱。
早知道這樣,就應該把柳籬弄到他自己身邊的。
不過,他若是把柳籬要了過來,又怕父親受高懷玉的影響太深,到時候傷及李家的利益。
這天下果然沒有兩全齊美的事。
柳籬看著李謙的樣子嘴角微翹。
他就知道,李謙是個聰明人。
而且不僅僅是聰明,還有著野獸般的直覺。
這樣的人若是不成功,真是沒有天理了!
他不禁笑道:「京城裡的人都在傳,說萬一皇上南下,京城的防衛估計會托付給高嶺。想必高嶺也是願意的。終於從幕後走到了台前。不過,我還是要勸勸王爺。有的時候就是個機會,稍縱即逝,且一旦消失了,就不可能再出現。與其在這裡猶豫,還不如主動出擊。姜家如今正是自顧不暇的時候,這個時候去和姜家談,還能保住兩家的情分,若是再拖拉下去,反而不美!」
李謙聞言,長長地透了口氣,眉宇間浮現些許的悵然。
此次朝廷南遷,卻因受銀財阻力,沒有辦法把皇宮和三院六部的衙門全都一併遷走。因而名義上是以皇上「南巡」為借口去的金陵,這也只是塊遮羞布而已,實際上皇上是去金陵避禍的。這樣一來,京城就還是國都,名分還擺在那裡,就需要相應的人出面代皇上鎮守國都。
普通的人是肯定不行的。
包括高嶺。
因為他出身太低。
現如今身份地位能力手段謀略等各方面最合適的有兩個人。
一個是姜鎮元。
他是鎮國公。
一個是李謙。
他是皇上的姑父。
※
親們,今天的第二更!
PS:然後晚上有個同學聚餐,回來的會有點晚,明天再給大家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