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 關於本故事的其他人—— 在同一個凌晨,范蠡也是一夜不寐,白天他帶了文種闖宮,他看到了勾踐眼中的殺機。他不能再等了,他必須立刻帶走西施。他堅信,西施是愛著他的,只要假以時日,西施就會接受他們中間曾經發生過的一切,並能夠理解他的心情,他的作為。興越滅吳這等天下大事,尚可由他努力而成,更何況兩個人的感情。 可是就在這一刻,消息報來:「西施被君夫人沉江!」 范蠡震驚過度,跳了起來,撞翻了書案,就要向外衝去,侍者道:「大王已經趕去了,可是——來不及了!」 范蠡慢慢地坐了下來,揮了揮手令侍者出去。他低下頭來,慢慢地拾起方才書案倒下時,落在他身上的一片竹簡:「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去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今吳病矣,大夫可慮乎!」 這是吳王夫差臨死前寫給他的信,當日夫差被困山中,以箭射下此信,當日他看了,只是一笑置之,可是,可是此刻,這竹簡上的字,看起來竟是如此地觸目驚心。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去狗烹,敵國滅,謀臣亡」竹簡上的字,似乎一個個活了起來,在朝著他笑。 忽然間,范蠡站了起來,哈哈大笑,他終於明白了。 夫差,他與勾踐鬥了一輩子,先是大勝,後卻是大敗而亡,可是他臨死,仍然對勾踐反手兩招:一是送來此信,這封信,就是在越國君臣心中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雖然未必立刻見效,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顆種子遲早會生要發芽啊! 二來夫差曾說過若敗了必殺西施,他雖然敗逃夫椒山,若是要西施的命,只須派一名兵士即可,為何西施仍能夠活到現在?他留下西施不殺,就知道這絕色佳人,能把過了二十年鄉下人的越國君臣縱不弄得神魂顛倒,也會方寸大亂呀! 果然一切如他料中呵,范蠡看著手中的竹簡,哈哈大笑,這樣一個亂世,又有哪一個男人是簡單角色。 只可惜西施,只可惜西施,卻注定了犧牲,不管是在越王的手中,還是在吳王的手中。 范蠡看著手中的竹簡,夫差,我還是低估了你,我雖恨你的遺計之毒,卻也佩服你,勾踐已經照你的設計走下去了。 而現在,西施死了,這越國,我再無可留,我也不得不照你的設計走下去啊! 范蠡在竹簡了添了幾句話,取來一隻皮筒,放竹簡放了進去,叫來侍者,道:「明日一早,將這只皮筒交與文種大夫。」 文種接信,趕至范蠡府中時,勾踐也趕到了,而此時,范蠡早已經人去樓空了,他之所以叫侍者遲一天把信交給文種,正是為自己留下出逃的時間。 勾踐,正是要殺了范蠡,然而,他遲了一步。 范蠡去後,勾踐使良工依范蠡之形鑄金像,置於王座之側,以示對范蠡的思念。 范蠡浮舟出海,自名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戮力。後改遷陶地,經商致富而甲天下,世稱陶朱公。 范蠡的信,落到勾踐的手中。 文種雖然接信,但他卻不甘心就此離去,他的雄心猶在,他自信還可輔佐勾踐登上天下霸主的位置,成就姜尚,管仲這樣的千古大業,分國傳世。 這一日,越王勾踐賜宴,宴罷,單獨留下文種,把一把劍賜給他:「可記得,大夫昔年教寡人伐吳七策嗎,寡人只用其中三策就已經滅了吳國了,現在還有四策無用,就請大夫為我帶給先王吧!」 劍,是屬僂劍,是昔年吳王夫差,賜於伍子胥自刎之劍。 文種伏劍而死,越王勾踐葬文種於國之西山,此山後易名種山。 勾踐會盟諸侯,稱霸春秋,諸國送來美女,皆為君夫人溺斃。 一年後,君夫人無故暴病而亡,送葬之禮,空前盛大,越王勾踐撫棺痛哭,見者無不下淚。 越王勾踐飛鳥盡,良弓藏,功臣離去,數年後,在山東與齊國交戰時,死於戰場。其子遷都山東琅琊。 多年後,楚威王興兵滅越,殺越王無強,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越王臥薪嘗膽復仇之事,已成春秋史話,楚國因此深懼越人再起,於是毀其宗廟,挖其祖墳,將盡遷越國之民,一把火越國舊都燒成白地。 再過數十年,秦滅楚,一統天下。 不過數十載,陳勝吳廣揭竿起義,秦亡。 此中數百年戰亂,陰謀與戰爭並行,那一雙雙手中,設計著送出多少女子,如西施入吳一般離鄉背國,到頭來,誰也不是最後的贏家。 全書終 -------- 幻劍書盟
《西施入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