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大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西京長安皇城太極宮。
    華燈初上,皎潔月色籠罩著整座皇城,城內殿宇重重,隱現點點燭光,那是尚未就寢的嬪妃們還在不死心地苦苦守候,等待著那幾乎不可能再出現的奇跡——也許今晚,天子會臨幸於此。
    居中正殿太極殿內,燭火似乎比其他殿閣更為明亮,宮娥們有序地站立,安靜的伺候著主子。偌大的案桌上擺放了纍纍案卷,那是今日大臣們呈上來的奏疏,青蔥如凝的纖纖玉指輕拈一管硃筆,毫無半點遲疑地批閱著那些折子。
    一陣細碎的腳步聲由遠及近的傳來,緊接著一名宮女悄悄走近案前,生怕驚動了正忙碌的主子,跪下道:「啟稟娘娘,兩儀殿的劉公公傳陛下口喻,召娘娘覲見。」
    「哦?」緩緩抬起頭來,展現出的竟是一副絕色容顏,在珠釵玉環的映襯下,無異於天仙下凡,難得的是一身婀娜卻美得不俗,端莊的神韻更在眼波流轉時現出無限嫵媚。
    她,正是大唐母儀天下的皇后——武曌。
    如今她雖已徐娘半老,卻仍舊丰姿不減當年,亦難怪當今高宗皇帝會為之所迷。
    「你告訴劉公公,叫他先在殿外候著。」朱唇輕啟,聲音透著股自然而生的威嚴。
    「是!奴婢告退。」宮女退了出去。
    「來人,替本宮更衣!」喚來貼身宮女,武曌移動蓮步,走入內宮。
    「是,娘娘。」
    約摸半柱香的時間,武曌身著一襲黃色宮裝從內宮中緩緩走了出來。她回頭對女官們囑咐:「本宮一會兒還要回來繼續批閱奏疏,爾等俱留在太極殿值夜,不得懈怠偷懶!」
    「是,娘娘。」
    「翠娥!蘭娥!隨本宮往兩儀殿。」
    「是,娘娘!」兩名宮女應聲而出。
    武媚娘步出殿門的剎那,所有女官、宮女們紛紛下跪,異口同聲地高喊道:「恭送皇后娘娘!」
    門外的聲音一層層的傳送出去:「皇后娘娘擺駕——」喊聲連綿不斷,寂靜的皇城似乎也被驚醒過來。
    兩儀殿內燭火通明,高宗皇帝李治病懨懨地斜靠在龍榻上閉目養神,直到寢宮門外宦官通傳:「皇后娘娘駕到——」
    「媚娘……」他掙扎著想要起身,卻未能如願。
    看到李治一副虛弱的憔悴神色,她急忙加快腳步飛奔至榻前,未曾開口聲已哽咽,「陛下……都怪臣妾不好,陛下病成這樣,臣妾也沒親自來看望過陛下……」
    「這不怪你,朝廷每日政務繁忙,多虧了有你助朕……咳咳……朕都不知道該如何賞你?」替她抹去腮邊的淚水,李治滿臉愧疚之色,「讓你受累了。」
    「不,陛下……」
    「噓,別說話,你靠近些,讓朕看看你。」他的眼神不好,瞇著眼睛,手指在她的臉上摩挲著,「你瘦多了……」
    淚凝於睫,她低垂下頭:「陛下……」
    「我們的孩兒可好?」他的手掌自然滑下,落到她微微隆起的腹部。
    「很好,很乖,一點都沒有吵我,和當初懷太平的時候一樣……」
    「那應該也是個漂亮的女兒吧……咳咳,媚娘,朕最近時常想起你我初識時的情景……」
    「陛下……」
    「朕——不知道還能不能見到這個孩子出世……」
    「陛下!你別這麼說……」她的眼淚潸然而下,「臣妾、臣妾和孩子都離不開陛下!」
    懨懨然的李治淒然一笑,伸手顫巍巍地撫摸她的秀髮,不再言語。
    離不開嗎?真的離不開他嗎?
    如今後位鞏固,朝政之上再無一人可以動搖她的地位,封禪祭典上她率領嬪妃及皇族親眷同登聖岳,已強悍的顯示出她具有的與皇帝平起平坐的合法地位。
    這樣大權在握的她,還會需要他嗎?還會像以前那般依賴著他嗎?
    真的是……離不開他嗎?
    不,他還捨不得死!弘兒一日未成人,他便不能死!
    不只是弘兒,還有賢兒、顯兒,旦兒,太平……還有這個尚未謀面的孩子,為了他們,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死去。
    不能……

《鳳棲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