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玉隙

  不久饒陽剩餘步兵和蔡希德援軍至九門,史思明故技重施,將常山圍住,斷絕糧道,妄圖將李光弼困死城中。史思明與蔡希德合有三萬步騎,雙倍於常山守軍不止,雙方相持四十餘日,陷入膠著。李光弼估計以一己之力難克史思明,致書郭子儀請求支援。

  郭子儀援兵未到,倒先迎來了長安的中使宦官,帶來皇帝恩命,加封李光弼為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不過都是些空銜。

  除此之外還透露了一樁朝中變數:哥舒翰在潼關截獲了戶部尚書安思順送給安祿山的書信,上書告發安思順通敵,歷數七罪,安思順與其弟皆被處以極刑,闔家流放。

  安思順原為朔方、河西節度使,李光弼、郭子儀都曾是他的下屬部將。安思順曾與安祿山約為兄弟,安祿山造反後安思順就被皇帝解除兵權,徵入朝中當了個掛名的戶部尚書。

  李光弼對安思順還有些舊日恩義,不由道:「安尚書雖曾與逆胡有過兄弟之約,但對陛下並無二心,否則以朔方、河西二鎮兵力投了安祿山,大唐江山早已危急!況且哥舒將軍早與安尚書不諧,單憑他截獲的一封書信怎能輕易就將肱股之臣定罪處死?朝中竟無人相護?」

  中使歎氣道:「西平郡王如今位高權重,手握我大唐江山命脈。說句不敬的,有安祿山逆反在前,陛下如今都得禮讓他三分哪!朝中無人敢言,唯有右相出手救安尚書,但心有餘而力不足,陛下旨意又下得倉促,眼睜睜看著安尚書殞命。」

  李光弼沉默片刻,心中已經明白過來,淡淡道:「右相有心。中使一路辛苦,請往驛館暫歇。常山久戰空虛,地方簡陋,還望中使不要嫌棄。」命菡玉帶中使去驛館落腳歇息。

  菡玉領中使到常山館驛落腳,離去時中使突然道:「少卿,右相有一封信命咱家轉交。」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來遞給她。

  菡玉接過,極薄的信封,打開裡面只有薄薄一張箋紙,無頭無尾地題了一句詩:柳條折盡花飛盡。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歸不歸?然而如今,在野,山河破碎,因安祿山;在朝,滿目瘡痍,因他楊昭。叫她如何歸?往哪裡歸?

  她慢慢地將那箋紙折起,塞回信封中,對中使道:「有勞大官,請好生歇息吧,下官告辭。」

  中使問:「少卿不回信給右相嗎?咱家可以代為捎傳。」

  菡玉道:「不了,多謝大官。」將信收起,告辭回太守府衙。

  李光弼神色鬱鬱,見菡玉回來,忍不住向她抱怨道:「我素來敬重哥舒翰,敬他戰功彪炳、威名赫赫,誰知為人竟是如此!武人講的是忠、勇、義、氣,如此狹窄心胸,這個『氣』字,他首先當不得;為著一己之私拿別人墊腳,草菅人命,也當不得這個『義』字;居功自傲以權懾主,更當不得這個『忠』字!無怪乎一入朝掌權便和楊昭反目鬥起來,真是物以類聚!安祿山都打到潼關腳下了,這些人還只顧著自己權勢利益窩裡鬥得歡,難道非要把大唐江山葬送了才心甘?莫怪你不願待在長安,換了我也看不下去!」

  他一口氣講了好半晌,出了心中郁氣,也不見菡玉應聲,只是愣愣地出神,疑惑道:「你怎麼了?」

  菡玉回過神來,扯出一抹淺笑:「師弟是三軍主帥,如此憤世嫉俗、氣急敗壞的言辭在同門面前說說也就罷了,可別流傳出去,損壞大將威儀。」

  李光弼也笑了:「你少給我顧左右而言他,皺著個眉頭憂心忡忡的,還來說笑話。」

  菡玉微窘,低了頭不語,手觸到衣袖一處尖角突起,正是袖中那封信。

  柳條折盡花飛盡,微帶淒涼的詞句,彷彿承載的並不只是離愁別緒,堵得她心頭發慌。

  李光弼走近來,一手扶著她肩,輕聲問:「朝中有你憂心掛懷的人?」

  菡玉退開兩步轉過身去:「在朝這些年也有一些交遊的友人,一別之後杳無音訊。安祿山虎狼在側,單憑一道潼關未必能一直擋住胡虜鐵騎,潼關不守,長安岌岌可危,屆時這些故友都將陷於危難……」

  李光弼笑道:「你擔心得也太遠了,不如先擔心擔心咱們自己。潼關好好地在那兒,安祿山在洛陽做他的皇帝夢,咱們可已經被困了四十多天了。」

  菡玉也笑,攤攤手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看來這句話只能正著說,反過來就作不得準了。」

  李光弼看她滿腹心事,偏還強作歡顏,不願說與他聽,想她在京多年必有許多際遇,一時之間難以言盡,也不勉強,一笑置之。

《玉昭詞(今夕何夕原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