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浠這一番言辭聲震四野,立在斷崖外的一干宗室朝臣中,除了少數明白內因的,其餘俱是一頭霧水。
這是什麼意思?是三公子與明威將軍要一起反了麼?
可是,若真是造反,哪有這麼明著來的?
田澤聽完雲浠的話,辨出她心中義憤,但昭元帝到底九五之尊,這麼頂撞他,痛快是痛快了,事後只怕會被問犯上忤逆之罪。
他排眾而出,欲為雲浠求情,然而還未張口,昭元帝抬手止住他的話頭,轉而問宣稚:「叛軍那邊怎麼樣了?」
宣稚道:「回陛下的話,大多統領與兵卒均已認罪,叛將中,張岳欲為己身罪過分辯,仍在吵鬧;另外因為昨晚明隱寺起火,不少僧人與叛兵趁機逃匿,末將已派人將他們追回,預備逐一查問,將可疑之人帶回金陵。」
昭元帝頷首,「旭兒,你去明隱寺看看。」
「可是父皇——」
「明隱寺中的這些人,趁你認祖之時作亂犯上,其心可誅。你是皇子,是儲君,在不久的將來更要承天下大統,你肩上有千鈞重擔,你該平四海,立昇平,若連這點事都不願自己去辦,將來還怎麼享萬民供奉?去吧。」
田澤本想留下來護雲浠周全,奈何昭元帝竟拿江山與萬民福澤壓他,可是皇令已下,他若執意為雲浠平反,因此頂撞聖上,反倒有逼宮之嫌。
昭元帝懷疑他不要緊,就怕這個戒心頗重的皇帝因結黨之由遷怒忠勇侯府。
田澤無奈之下,只得退後一步,帶著田泗與昭元帝一拜,匆匆離去了。
雲洛原本因為雲浠在自己的酒中下藥,藉機盜走將軍令著惱不已,眼下看她為了琮親王府這個三公子,竟把自己推上了風間浪頭,只得暫時將惱怒放下,替她求情道:「稟陛下,末將回到金陵前,忠勇軍本就為舍妹所領,今年末將雖重返軍中,倒未曾與舍妹計較將軍令該由誰保管,因此她雖因勤王心切闖了禁令,卻也不算擅自調用朝廷兵馬,何況——」
雲洛說著,稍稍頓了頓,其實他今日來平南山前,已然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眼下阿汀既已把當年父親戰亡的真相捅給了昭元帝,他也不必等待一個籌措完全的時機了,便趁著今日,把昔日塞北一役的真相辯說分明吧,「陛下,何況阿汀所言屬實,當年塞北一役之所以慘烈至極,都是因為三殿下與達滿部落的二皇子通敵,以至塞北佈防圖外洩,家父忠勇侯追出關外,塞北三萬將士血戰而死。」
這話出,滿堂嘩然。
原來當年塞北數萬將士埋骨沙場,竟不單單因為鄆王私挪兵糧嗎?
原來早在招遠叛變之前,陵王就已經通敵了?
那麼招遠叛變又與陵王通敵有沒有關係?
雲洛道:「當年家父出征塞北後,陵王聽聞五殿下也在塞北,便以一張佈防圖為交換,請達滿部落二皇子找出藏於草原上的五殿下,爾後殺之。彼時陵王勢弱,為陵王與達滿部落穿線搭橋的正是裴銘、羅復尤兩位大臣,以及曾於草原上領兵,識得達滿二皇子的招遠,他們三人沆瀣一氣,這才釀就通敵叛國,臨陣叛軍之大案!」
其實及至程昶在朝堂上揭發鄆王私挪兵糧,為雲舒廣昭雪以後,朝中對這位忠勇侯仍是存有異聲的。
有人說:「既知道兵糧被調用,為何還要執意帶兵追出關外?速戰速決也是建立在有把握打勝仗的基礎上,忠勇侯這不是冒進是什麼?」
還有人說:「塞北的蠻子都是遊牧部落,每逢越冬了,搶些物資便會罷手,忠勇侯既沒把握跟他們打,何必硬碰硬?還說什麼那年塞北蠻敵聚兵猛攻,我看就是他貪圖功勞。」
而今時今日,倘雲洛所言屬實,昭元帝的兩個兒子一個私挪兵糧,一個通敵叛國,那麼當年塞北一役便是徹徹底底的天家過失了。
一名臣工出列,朝雲洛拱手道:「通敵乃國之大罪,宣威將軍此言牽扯重大,不知可有佐證?」
「是啊。」另一名宗室附和,「將軍說得義正言辭,卻是空口無憑,既想讓人信,該要拿出證據才是。」
「自然有證據。」這時,故太子生前武衛,昔綏宮一等帶刀侍衛寧桓說道。
他今日是與雲洛衛玠一起趕來平南山的,這些年他和雲洛亟亟追查當年真相,等這一日已等了多年了。
他越眾一步,從懷裡取出兩張佈防圖:「末將左手這張佈防圖,乃當年達滿二皇子所得的塞北佈防圖,上頭有二皇子的批注;而右手這張,是這些年存於兵部庫房,前陣子失竊的那張。只要將兩張佈防圖做對比,不難看出臨摹的痕跡。」
「另外,末將與宣威將軍還在塞北達滿部落找到了證人,他可以證實當年正是陵王命人將佈防圖交到了達滿二皇子手中。」
昭元帝看著寧桓手中的兩張佈防圖,淡淡喚了聲:「宣稚。」
宣稚稱是,親自上前接過佈防圖細驗,隨後稟道:「回陛下,其中一張佈防圖確實是年初兵部庫房失竊的那張,另一張與前一張如出一轍,筆墨消減,看樣子,應當是數年之前的臨摹之作。」
適才那名朝臣道:「可是,這兩張佈防圖至多能證明當年確實有人通敵塞北,未必能指認通敵之人究竟是誰。難道僅憑一個似是而非的證人,便要為陵王定下這通敵之罪嗎?據寧侍衛所言,那證人是塞北達滿部落的人,蠻敵之言,豈可親信之。」
「末將既敢為家父伸冤,自然有更切實可靠的證人。」雲洛道,他朝昭元帝拜道,「稟陛下,當朝五殿下……不,該當已是太子殿下,當年塞北一役,他亦在塞北草原上,當可為家父與萬千塞北將士作證。」
「笑話!倘五殿下真可以為忠勇侯作證,為何他在金陵這麼多年不發一語?為何他回宮後隻字不提忠勇侯的冤情?」
「倘五殿下當真可以作證,為何適才殿下在山上時,將軍不曾請他為侯爺陳情,非要到五殿下去明隱寺了,才說五殿下當年亦在塞北?」
幾名宗室同時辯道。
雲洛聽這些宗室強詞奪理,心中憤慨不已。
塞北一役後,陵王得柴屏、羅復尤、裴銘等人扶持,迅速建立勢力,可謂一日千里。
田澤這些年為什麼不發一語?因他若發一語,才是真正莽撞。
陵王權重至斯,他若擅自為忠勇侯陳情,只怕還未傳到昭元帝耳朵裡,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便是雲洛這個雲舒廣之子,這些年不也小心收集證據,非要等到有十足的把握時,絕不貿然行事嗎?
畢竟他們要抗衡的,是這個王朝權勢滔天的皇子。
及至田澤回宮後,尚未有機會私下與雲洛見上一面,協力做好參倒陵王的準備,奪位刀鋒已現。
想想也是,陵王怎麼可能坐以待斃?他必然是要在田澤參自己前起兵一搏的。
雲洛聽了宗室們的話,本想為自己與田澤分辯,可話到了嘴邊,忽然嚥了回去。
他驀地意識到陵王已經死了,還是因謀反而死的。
這個三殿下已然罪孽深重,便是再加上一條通敵的罪過又怎麼樣呢?這幾個宗室們還在拚命為他辯解什麼呢?
雲洛這才明白,原來這幾名宗室並不是願為陵王辯解,他們的目的一直以來只有一個——程昶。
誠如今日輔國將軍受聖命起兵,不就是為給三公子扣上一個犯上作亂的罪名麼?
只是後來陵王作亂,裴闌叛變,雲浠帶兵相救程昶於水火,才至後來的一切都出了差錯,才至陵王墮崖,程昶反倒好端端地活著。
程昶已然掌有三司,若再得忠勇軍與裴闌之軍相扶,便足以與田澤爭天下了。
位高震主,所以昭元帝才一定要除去他。
但程昶到底是天家血脈,要除去他,必須有一個合適的由頭,輔國將軍作亂的罪名已扣不到他身上,便只好拿忠勇軍說事了。
只有把陵王與程昶歸為一黨,說今日的兵亂是三公子與陵王合盟為之,昭元帝才有足夠的理由治程昶的罪。
反正裴闌原本就是效力陵王的,反正雲浠原本就闖了禁令,反正陵王墮崖之時,三公子剛好與他一處,這些宗室們有的是線索編排。
只不過,忠勇軍既已「效忠」了琮親王府的王世子,這時候便決不能為忠勇侯陳情,決不能給忠勇侯冠一個精忠報國之名,否則怎麼讓人相信曾跟著忠勇侯的這支大軍今日跟著三公子造了反呢?怎麼成就忠勇軍的「叛軍」之名呢?
雲洛思及此,一時間竟覺得這無上權力的爭奪實在是骯髒不已。
宗室看他不語,再接再厲道:「且再說,便是寧侍衛拿出的這張佈防圖,也是年初您與宣威將軍一同從兵部庫房竊來的吧?盜竊之物,如何為證?」
「正是了,臣分明在置疑明威將軍為何會闖禁令,會擅自調兵,宣威將軍與寧侍衛卻非要在這扯什麼忠勇侯的冤情,只怕是顧左右而言他。」
「陛下!」幾名宗室同時道,「還請陛下即刻下令,將今日一應作亂之人,包括王世子,明威將軍,裴闌大將軍等一併押回綏宮詳審。」
昭元帝聽了這話,本是不置可否,正是這時,一名殿前司禁衛來報:「陛下,張岳將軍招了。」
「張岳說了什麼?」一名朝臣急問。
「將軍他說,今日作亂,乃是陵王與八位將軍合謀而之,其中……裴闌將軍也在其中。」
「張岳可提了世子殿下與明威將軍?」
「這個……倒是沒提。」禁衛道,「但張岳將軍說,世子殿下陷在明隱寺時,明威將軍與裴闌曾帶了五萬兵馬來救,裴闌將軍就是在那時叛變陵王的。」
眾人一聽這話,俱是面面相覷。
明威與裴闌不是為勤王而來的嗎?如何以五萬人救一人?
「這就是了!」宗室中為首的一任道,「陛下,明威將軍口口聲聲稱自己為勤王而來,為何竟第一時間帶兵去救王世子?便信她所言,她與王世子有婚約,情投意合,然她身為武將,職責在身,哪怕願去搭救王世子,帶上五千乃或一萬人足以,如何竟帶去了所有五萬兵馬?只有一個解釋,明威與裴闌的這五萬人,效忠的根本不是陛下,他們自始至終效忠的只有一人,便是與陵王殿下合謀的王世子殿下!」
昭元帝聽罷這話,目色一涼,冷聲道:「吏部,樞密院,殿前司。」
「臣在。」
「暫革雲氏女,裴闌將軍一職,將他二人帶回宮審。」
「是。」
「至於昶兒——」昭元帝的目光移向程昶,沉默下來。
而今太平盛世,天下大權皆在帝王之手,雲浠知道,若想救程昶的命,必須在此時此刻,在這天地清風之間,當著列位宗親與朝臣辯說分明,否則一旦回到金陵,程昶是否作亂,因何作亂,便全憑昭元帝任意冠之了。
雲浠見昭元帝欲派殿前司拿下程昶,足尖往地上的紅纓槍一勾,本打算拼一場得了,這時,一名內侍來報:「陛下,琮親王殿下與裴府的老太君來了。」
程昶聽是琮親王來了,微微一愣。
縱然他與琮親王明面上是父子,但他生性淡漠,除了對雲浠敞開心扉,待其他人皆是疏離,久而久之,琮親王不是沒有覺察。
以至他這次回來,琮親王除了將手上所剩不多的權柄交給他,別的什麼都沒多說。
而今次明隱寺兵亂,程昶這個異世父親似乎早就料到他會借此時機報復陵王,早早便與昭元帝請了辭——大約也是擔心自己在緊要關頭被有心人脅迫作質,束了程昶手腳吧。
眾人聽聞親王殿下與一品誥命夫人到了,讓開一條道來。
只見老太君身著將軍鎧甲,手執紅纓長|槍,滿頭白髮高高束起,當先一步走在前,到了御輦前,跪拜而下:「臣婦,見過陛下。」
老太君娘家門楣極高,是太|祖皇帝那一輩的公侯,她本人更是琮親王的乳母,與太皇太后走得極近。
昭元帝見她來了,不由道:「老太君不必多禮。」
然而老太君竟執意跪在地上,說道:「臣婦今日之所以來此,為的不是自己,也不是裴府,為的是忠勇侯府。臣婦知道,阿汀既闖禁令與闌兒合謀勤王,必當會受陛下猜忌。臣婦此來,是為她作證的。」
「臣婦早已覺察犬子,即今工部尚書裴銘對陛下有不誠之心。他聯合羅復尤、曹源等人,預備行犯上作亂之事,是以臣婦假作病重,將阿汀請來裴府,請她為闌兒指一條明路,這才有了二人聯兵勤王一事。昨日陵王舉兵於明隱寺,臣婦已將不肖子裴銘之行檢舉告發於太皇太后,目下裴銘已被關押,此乃——」
老太君說著,放下紅纓槍,從懷中取出一卷布帛,「此乃臣婦逼迫裴銘在獄中寫下的血書,其中事無鉅細地交代了陵王作亂的前因後果,陛下只要觀之,便可明辨忠奸。」
「然則臣婦將這血書呈於御前,並不是為裴銘求情,他結黨營私,作亂犯上,非誅殺不可平民憤;亦不是為裴府求情,裴銘罪孽深重,足以株連九族。臣婦將這血書呈上,只求陛下為忠勇侯府真正昭雪。」
「昔忠勇侯雲舒廣戍邊護國,盡忠職守,卻為奸人所害,以至侯爺與塞北數萬將士埋骨黃沙,臣婦每每想起,便五內俱焚。而今忠勇侯之女帶兵勤王,何嘗不是護君上、臣民於危難?」
「這正是忠勇雲氏一門的鐵膽忠魂,切不可一冤再冤,否則叫天下將士如何瞑目?饒是陵王已亡,臣婦仍懇請陛下懲惡除惡,辨姦殺奸,為忠勇侯,為雲氏一門真正平反昭雪。」
老太君說罷這話,將血書交給吳峁,雙手伏地,磕頭拜下。
鬢邊銀絲在山風中飄蕩,眼角唇邊皺紋遍佈,可她的神情卻堅韌如常。
誰說女兒不如男,裴府一府窩囊,只出了這麼一位巾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