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我多少能猜想到30歲的自己。
不是具體的某個場景或模樣,而是完成預定目標時內心的竊喜。
今天在微博上寫:[小紀念日]最早自己的某句話被登在雜誌裡。後來寫明星的文章被登在雜誌裡。後來圍繞一個主題聊自己很多的想法被登在雜誌裡。後來成為被訪嘉賓還被拍幾張照片被登在雜誌裡。再後來在雜誌上擁有自己的專欄能定期寫想寫的東西。今天專欄的名字第一次被印在了雜誌封面上。
最初時是在報社實習,寫了30遍的1500字最後只用了40個字放在一邊,38個字的影評,2個字的名字。
後來陸陸續續,有文章在電視台的內刊發表了,在全國發行的不知名的雜誌發表了。作為庶人也登上了一兩本街拍的雜誌,作為媒體從業人也偶爾在一些雜誌的主題文章裡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後來多了一張一寸的照片作為介紹。再後來參加一些商品的軟性植入,但多少是能夠拍一張時尚的大片了。有一些編輯這些年每年約我做一次這樣的專訪,拍一張照片,記錄我每年的變化。
其實也不過是在兩年前,我希望免費幫南都娛樂週刊寫稿,石沉大海。今天,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專欄名字被印在了封面上。
想起這幾年,好多好多人心存善意地對我說:劉同,你可以稍微低調一點嗎?可以稍微不要那麼浮躁嗎?可以把自己的喜悅隱藏一點嗎?
我果然是做不到的。正如,我給自己寫了一篇微博紀念這個外人看起來其實也沒有多大事的日子,但於我而言卻是一個巨大的禮花。
我常因無趣的事而有趣。也常跟無意義的事計較。我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自己和自己演著豐富的內心戲,拿著自己的最佳影帝,常年連莊,理所當然。
我把不相熟的人犯下的錯誤在團隊會議上恣意分享,也想過或許傳出去會被人滅了,但天性頑劣又易於滿足,所以內心裡並不那麼循規蹈矩。
我對Boya說:其實這些年,更辛苦的事情並不是自己的堅持,而是如何糾正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這種糾正不是因為在乎他人,而是不想委屈自己。他說他懂,大致是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對得起身體裡的那個自己,既然真努力了,就不想被人看得太低。
其實被人看低不用太在乎。關鍵是被誰看得低。被一個有價值觀有判斷力的人肯定,比被一百個旁觀者路人否認要滿足得多。人總有一段時間,只在茫茫人海中,尋找這些有價值的人的肯定,以及習慣旁觀者的背景音。
「看來,我常用一些細微的變化來告訴自己一切值得。好笑,又覺得好苦。但很好。」——20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