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茶墨俱香(1)

  從靖寧六年十二月朔,至七年元月望,經冬至、正旦、春分,時氣由冬入春,無論皇帝、皇太子或朝臣如何企盼轉機,前線告急的軍報依舊不斷入京。

  在準備如此充足,實力如此懸殊,文不愛錢武不惜死的情況下,依然戰勢陵夷,只得歸結為天數和時運。事已如此,派兵遣將增援的議題,便被迫切地提上了議程。

  以許昌平的官階和職務,自然沒有參與朝會的資格,然而傅光時既然在去秋的歲考後剛由太常卿左遷為禮部侍郎,亦遷為正詹,幾個新入衙好發議論的翰林終日又無事,便格外關心朝政,拿著邸報大發議論之餘,也格外會向偶爾來署的傅光時打聽時事。傅光時心情愉快時也會敷衍他們幾句,他自陞遷後心情一直不算太壞,此日便也略說了說早朝上的議論:「眾臣的意見自然是遣小顧去,於公於私,他都沒有推諉的道理。」一翰林問道:「那麼陛下的意見是?」傅光時道:「李帥僅長於固守,小顧在固守之外也長於征伐。陛下雖無明言,但是天心所向,也開朗得很。」一翰林又問道:「那麼太子殿下的意見是?」傅光時道:「這是軍國大政,太子殿下怎能干涉?」此翰林皺眉嘀咕道:「一半長州如今都到了他的手中,他怎能不干涉?」傅光時變了面色,掩耳斥責道:「少年行,要學會慎言行。身居坊府,更是如此!」那翰林年輕氣盛,進士科題名又極靠前,素來不是很看得上這位畏頭畏尾的上司,雖不語,卻捉鼻不以為然。

  待許昌平將這類談話轉述給太子時,又已過了六七日。此六七日間,天心已明,兩道敕令早已先後發到了長州。

  東宮小書房內,定權靜靜聽過,閉目一笑道:「少年行果然不知深淺,這話有拿起便胡說的,傅光時也算好涵養。」許昌平道:「知不知輕重深淺是一回事,臣只是說勘透時局的,朝中看來亦大有人在。」定權不置可否,道:「時局如何,勘透又如何,主簿且為我言。」許昌平道:「臣終於知道,無論何等權力,行使既久,必會生根。」定權無所謂一笑道:「這是老生常談的概論,主簿再闡述。」許昌平道:「殿下理庶政,已達四年之久,即便只是奔走關白,但此奔走關白之間,業務亦盡在掌握,與長州之關聯更因此牢固,蓋因殿下非但小顧之至親,亦是小顧之長官與同僚。」見他沉吟不言,許昌平接著說道:「這四年間,不是他人,正是殿下與小顧同袍,這其間努力,這其間情誼,這其間默契,這其間具體行政,往來通行,豈是他人一時所能瞭解,所能學習,所能替代的?」定權微笑了笑,道:「思之思之,神鬼可以通之,此之謂也。陛下的第二道敕旨緊追第一道前去,個中有些內情,外臣未知,陛下雖知,亦不可明言。」許昌平道:「可是小顧將軍固守拒出?」定權道:「主簿固然敏銳,近來卻有些愛截我話柄。不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為此態,陛下急則急,憂則憂,怒則怒,但鞭長不及馬腹,怒亦徒然。然而換個想法,將軍小顧父也,我尚憂慮如此,他豈能不更加關心?現下稱調度未完善,不肯出戰,固是因為他出城,長州便拱手讓人,更可能的,是將軍行前曾有力囑。」

  許昌平點頭道:「這便是另外一層意思了。將軍在長,陛下或可以殿下掣其肘,或可以其掣殿下肘。如今將軍出走,戰勢實際至此,與殿下毫不牽連,殿下在其中的干礙看似盡皆解脫,可實際上呢,卻偏偏只有殿下能夠倚各種利害驅馳小顧,或者說,戰勢至此,只有殿下可取代將軍在小顧心中的地位。半個長州不是到了殿下手內又是如何?恕臣無禮,殿下的權勢到這一刻才真正到了人臣頂點,連陛下都不得不加以顧忌,難道不是如此嗎?」

  定權自嘲失笑道:「我不說主簿無禮,只說白雲蒼犬,誰料世事有此一輪迴。只是登頂是登頂,只怕不及觀山高水長,萬千氣象,便要急著下山了。」

  許昌平道:「這麼說,殿下果欲驅遣小顧?」

  定權歎氣道:「如今的消息傳得這麼快,主簿上司的一張嘴又同放淮洪一樣,我今日朝上說的話,主簿想必已經有耳聞。除去私情不論,這是公事,我既為國家儲君,不能不以國家利害為最重。眼下的財政,去秋大澇,去冬無雪,今春必有旱魃。政不干兵,兵不涉政,再如此盤纏厘解不清,國庫罄盡,後事不堪一想。」

  許昌平點頭正色道:「殿下說的是王者道,是丈夫語,臣若不贊同,誠亂臣賊子耳。只是臣不能不作此想,此事若放在貴昆仲身上,彼復當如何處之?」

  定權擺擺手道:「不是這麼比方的,也沒法這麼比方,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勢使之然而已。我知道,小顧出戰,長州或將落入朝廷之手。落入朝廷之手並不堪憂,因為朝廷尚是君子,我更擔憂的,是會落到宗藩的手中。」

  許昌平皺眉道:「五年前,陛下為圖大局穩定,僅將廣川郡與張尚書二人涉案,以安撫人心。故當時人為求自保,無出而廣川郡鳴者,雖得眼前安靜,終使殿下不得除蔓。陛下一時養虎,其黨羽尚存,以情理斷,及今半入趙藩麾下,當不是危言聳聽之辭。如依殿下言,彼若外交內通,其禍不下廣川當年。此事幹礙太巨,或當奏知天子。」

  定權站起身來,向窗邊走了兩步,緩緩搖頭道:「正因此事幹礙太巨,所以才無法對陛下言,因為於我僅是揣測,並無實據,而李氏畢竟還是陛下信賴重臣,局面如此,我怎敢在此時輕易攀扯?我的意思,未到最終撕破臉時,如能舉重若輕了斷後患,則最好不過。只有我在陛下面前再做一回小人逆子,趁此登頂之機向陛下提個條件罷。此事成功,主簿的上司大概要忙上一陣子了。」

  許昌平亦起立,點頭道:「果能以四兩撥千斤,自然遠高於臣之愚見。只是殿下打算怎麼和陛下說起?」

  定權平靜一笑道:「這事我可找不得陛下,還是我做逆子小人,心安理得地等著陛下來找我罷。」

  看起來太子對於皇帝的忌憚仍舊遠高於宗藩,許昌平沉默了片刻,道:「還有另外一說,殿下可還記得臣初晤殿下時說過的話?」

  定權笑道:「言猶在耳,豈敢稍忘?」

  許昌平道:「當年臣同殿下講,陛下所大欲者二,外罷將,內罷相。殿下固一心向公,罷將之事,或成定局。而罷相一事,殿下可有過顧慮?」

  定權道:「湯去三面,帝王之道。如今局面下,我想陛下不至逼迫至此。若能稍緩一口氣,將來或可再徐徐圖之。」

  許昌平道:「如若陛下重術而輕道,殿下願冒這個風險嗎?」

  定權轉過身來,看著他,歎息道:「陛下應該沒糊塗到那個份上。那樣的話,非但我要冒險,主簿也要陪著我冒險了。」

  二人說話間,周循已經輕輕入室,低聲報道:「殿下,陛下宣召殿下前往康寧殿。」

  定權一愣,笑道:「何如?看來今日我就要下山了。」

  天已向暮,晚雲舒捲。定權更衣後前往皇帝寢宮,皇帝見他進殿欲跪拜,笑著招手道:「不忙做這些面子工程,你過來看看。」定權依言走近皇帝書案,見案上一幅院體山水立軸,危崖斷壁,奇巖聳石,崖下一帶激流,山間青蒼草木,肅肅驚風,一險仄蜀道,曲折入從雲郁興的絕頂山巔。畫心高三寸,而山道上的獨行一人,如一豆大小而已。山石通用直筆短線,草木用中鋒,點皴勾畫之間,筆墨法度嚴謹,意境清遠高曠。畫心留白處題詩:「兩崖開盡水迴環,一葉才通石罅間。楚客莫言山勢險,世人心更險於山。」行書近草,怒猊渴驥,行筆運氣展促並置,動盪飄舉點畫走勢牽絲映帶,家法嚴密。詩下落「歲在丙寅秋九月既望蕭定權草錄前人詩四行以應題」款。再下押著皇太子金寶朱印。

《鶴唳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