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萬歲駕到”,永樂帝朱棣步入柔儀殿,貴妃王氏立即大禮相迎。
朱棣的皇后徐氏,為開國重臣中山王徐達之女,賢良淑德,且有將門虎女之風,曾在燕京保衛戰中,親自上陣督戰,更為朱棣生下三位皇子,只可惜早早便逝去。
而這位貴妃王氏,是蘇州人,一向賢德,對徐皇后極為恭謹,亦為朱棣所倚重。
朱棣晚年多急怒,妃常屈為調護,自太子諸王公主以下皆倚賴焉。
“愛妃,快快免禮!”朱棣今日顯得有些疲憊,寬衣升冠之後,斜躺在榻上,似睡非睡,看似隨意地問道:“今兒宮中的巧女是哪個丫頭?”王貴妃手執團扇,為朱棣輕輕扇著:“自然還是咸寧!”“哦,這丫頭,每次都是她的喜蛛為冠!”朱棣有一搭無一搭地應著。
而王貴妃輕聲淺笑:“陛下又忘了,喜蛛應巧乃是燕京的風俗,如今在這應天城中,七月初七乞巧的節目早就換了新花樣了!”“哦?”朱棣微微一頓,喜蛛應巧就是以小盒盛著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那如今你們都是什麼花樣?”“如今應天城百姓家的女兒都在今日,以碗水立於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
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錐,因以卜女之巧。
”王貴妃細細講來,“而宮中是登高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且呈上各自繡品由年長者品鑒,出眾者也為巧!”“哦!”朱棣微微點頭,“咸寧一向要強,改了比法,她還是奪冠,這丫頭不服輸的性子倒真隨了朕!”“陛下怎的如此誇讚自己的女兒?”見朱棣今兒看起來隨和,王貴妃也不免開心,隨說著,“今兒彭城伯夫人給我們講了件奇事,勝贊膠東鄒平的一位賢女,咱們的咸寧公主聽了,很是不服氣呢!”“哦?”朱棣彷彿來了精神,“彭城伯夫人回來了?”“正是!”王貴妃接言道,“她呀這次回去,發現一寶兒,今兒就趕著到太子東宮來獻寶,可惜,咱們的太子妃是位冰美人,硬生生地給擋了回去,這才來到我這兒,坐了好一會兒。
”“何寶值得她如此費心?”朱棣對於徐皇后親點的這位太子妃很是滿意,賢良淑惠,不溫不火,不爭不妒,永遠保持著置身事外的那份淡然,當初就是想給那忠厚有餘、籌謀不足的太子找一個良配,才選了這樣一位才學出眾、明理通達的才女為太子妃,現在看來,似乎仍是有些不足,就是這二人都太仁厚,也太清高了,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
這樣的性子好雖好,但是執掌後宮與朝庭,總是那麼讓人揪心。
想到此,朱棣心中暗歎,還是老二好呀,最像己類,勇猛凶狠如同虎狼,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放心,可是一想到老二每每盯著太子的那種覬覦的眼神兒,他就有些惴惴不安。
王貴妃小心翼翼地打量著天子的神色,雖然一邊是受人所托,而且是太子妃之母,她不能得罪,可是朱棣的脾氣也是瞬息萬變的,所以她仔細的措辭,思索再三才將彭城伯夫人的話轉訴過來。
一番話說完,不見朱棣有什麼反應,她剛待起身悄悄退下,而朱棣卻從嗓子眼輕哼一聲,有些不屑地說道:“一個八歲的小女娃,再聰慧能聰慧到哪裡去?這彭城伯夫人也太心急了,基兒才多大?”王貴妃應也不是,否也不是,只得尷尬地笑笑,而手中的團扇更加快了頻率。
朱棣一把奪過扇子,微微皺眉:“你說那女娃叫什麼?”王貴妃微一思忖:“姓孫,好似名喚若微。
”“姓孫,若微?”朱棣的眉頭漸漸舒展,“原來是她,又讓廣孝言中了,也好,你去交代彭城伯夫人,安排孫若微入宮待年。
”王貴妃顯然沒有明白天子的意思,有些愣神兒。
而朱棣則又跟了一句:“就說朕的意思,先給咸寧伴讀,賢名真如外傳那般,再作計較。
”“是!”王貴妃頷首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