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樂安城漢王府書房內燈火通明,漢王朱高煦坐於正中,分列兩旁的是王府護衛指揮使韋氏三兄弟及千戶王玉、盛堅、李智、樂安知州朱恆等人。
王玉說道:“如今形勢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漢王殿下怎麼反倒猶豫起來了?咱們兄弟籌備了這麼些年,等的不就是這麼一天嗎?”盛堅掃了他一眼道:“王兄你有所不知,殿下剛剛見了朝廷派來的特使,皇上開出了封厚的條件……”“什麼特使?不就是一個小太監嗎?讓一個太監來傳旨不過就是羞辱殿下!”李智插言道:“還說什麼豐厚的條件?以殿下當年跟成祖爺出生入死血戰沙場的功勳比,那幾萬石祿米幾百匹戰馬又算得了什麼?依殿下的功勞,就是不能被立為太子承繼皇位,那也得封一個藩屬遼闊的富庶之地呀,這麼些年囚於這小小的樂安城裡困手困腳,受著窩囊氣,如今好不容易萬事俱備,殿下千萬不能手軟,錯過這天賜的機會!”漢王朱高煦的目光緊盯著樂安知州朱恆,朱恆手撫鬍鬚道:“殿下,依下官看皇上派來宦官安撫殿下,那是做給天下人看的,恐怕如今京裡早已亂成一團,殿下不要中了皇上的緩兵之計才好!”朱高煦聽了頻頻點頭,“朱大人此言正是本王心中所想,剛剛王玉說得不錯,如今之勢只可向前不能退後半步,只是還差了些火候。
”“火候?”護軍指揮使韋達瞪著一雙濃眉大眼愣愣地問道:“什麼火候?咱們兵馬已備,又存了那麼多的糧草,這不是已經萬事俱備了嗎?”“大哥別吵,殿下的話自然另有深意!”韋興開口道:“殿下是說我們派出去聯絡京城大臣和各地藩王的那批‘暗影’?”“正是!”朱高煦眉頭深鎖不無憂慮地說道:“各地藩王還好說,京中的大臣中有許多人都是三朝元老,若是不知道他們的實底兒,咱們還真不能妄動。
”“這有何難?”王玉又道:“如果這些人腦子清楚,心裡明白,歸順漢王最好。
若是他們想不明白,冥頑不靈,咱們就像當年剷除兵部那個老頑固方賓一樣,派‘暗影’將他們殺了省事。
”“住口!”漢王聽了面色鐵青,額上更是青筋直暴,王玉的無心之言反而扯出一樁無頭公案。
那是永樂十八年的事情,兵部尚書方賓奉命平叛山東境內的唐賽兒起義,圍剿了數月仍不能將元兇緝拿,惹得永樂帝朱棣盛怒之下親派錦衣衛京營五千精銳平亂,一舉成功。
作為兵部尚書的方賓因為此事而面上無光,於是從未放棄過派人徹查此事。
到了永樂二十二年,永樂帝朱棣為了親征漠北(韃靼)召集群臣集議,方賓與戶部尚書夏原吉以國庫、糧草、馬匹空乏為由力諫相阻,惹朱棣龍顏震怒,當下將方賓與夏原吉撤職下獄。
方賓在獄中無疾而終,最後被認定為是畏罪自盡。
事實上方賓之死是被人滅口,因為他已查到由唐賽兒引起的山東境內十多個州郡的叛亂正是漢王暗中籌劃的,只是還未來得及上奏就被漢王潛入京城的“暗影”發現提前將他滅口了。
“去,再派一批‘雪雁’,三日之內一定要將城中大臣和各地藩王的準確消息傳回來!”朱高煦吩咐之後,擺了擺手,“你們都下去吧!”“是!”眾人紛紛退下。
漢王靠在寶座椅中閉上了眼睛,已經連著兩天兩夜沒合眼了,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一閉上眼睛就會看到自己的父親永樂帝朱棣狠狠瞪著他,“青雀,你真的要反了嗎?當年人人都說你有反骨,朕不忍心,也不願意將你斬草除根,可是如今你真的反了嗎?你反的是朕辛辛苦苦經營了二十多年的江山,反的是大明朱家的千古帝業啊?逆子!你這個逆子!”“不是,高煦不是!”漢王像得了失心瘋一樣喃喃地喊了起來,“父皇,這不是高煦的錯,這不是高煦的錯!”“這當然不是漢王的錯!”一個清麗嬌媚的聲音悄然響起,漢王猛地睜開眼,映入眼簾的是穿著黃色團蝶百花煙霧鳳尾裙,明黃色真絲宮裝,宮髻上插上金步搖的側妃李秋棠。
“你?”漢王朱高煦眉頭緊擰沒好氣兒地吼道:“怎麼把這身衣裳拿出來穿了?”“這身衣服怎麼了?不好看嗎?”李秋棠特意在朱高煦面前扭轉腰肢輕盈地轉了兩圈,隨後亭亭而立就在與他咫尺相距的地方站住了,“這身衣服現在穿正好。
如果殿下速速拿定主意,一舉成功,那秋棠就是新天子的皇貴妃,穿黃戴鳳是再正當不過了。
可若是殿下猶豫再三失了先機,那麼我們必然是一敗塗地,再無轉機。
那麼,這身衣服也就成了祭服,往後也再沒機會穿了。
”“你,說的這是什麼話?”朱高煦指了指桌上的信函,“瞻基叫人送來的,字裡行間情真意切,他說只要本王取消了起兵的念頭,他一定為我改封藩地,封一處江南富庶之地給本王,而且子孫世襲永不撤藩,還要給本王增加祿銀和人馬。
”“怎麼?這點兒小恩小惠,殿下就動心了?這麼多年苦心經營全都付諸流水了?”李秋棠秀眉高挑,她走到朱高煦身邊伸出纖纖玉手拿起案上的那封信,兩手輕輕一揉,隨即手指翻飛,只在轉瞬間那封信函便化作碎片洋洋灑灑地飄落到地上。
“你……你怎麼給撕了?”朱高煦大感意外,手指幾乎戳在李秋棠的鼻子尖上。
李秋常不驚不怕,迎著朱高煦的手指把臉一迎,笑容不減道:“不僅如此,小皇帝派來傳信的那個太監也被臣妾下令殺了,如今也化為千萬碎片碾落於塵土之中作了護花之泥!”“啪”的一聲,朱高煦如同鐵扇一般的大手結結實實地打在李秋棠的臉上,這力道太大以至於她重心不穩身子搖搖晃晃撞到桌角,只是她強忍著臉上和腰腹之處的疼痛始終都沒有哼出聲來,一抹猩紅的鮮血從她的唇邊緩緩漾開,襯著她絕色的容顏和傾城的笑容,讓朱高煦看了竟然驚詫得說不出話來。
“你這個女人,心也忒狠了,怎麼也不跟本王商量一下就這麼決定了?”朱高煦伸手去抹她唇邊的血跡,而她卻躲開了。
李秋棠轉過身緩緩向室外走去,一邊走一邊留下縹緲如煙的聲音:“殿下有過兩次謀得皇位的絕好機會,一次是永樂二十二年,你父皇成祖爺死在北征路上,那次殿下猶豫了,所以眼睜睜地看著你那位最不濟事的胖哥哥登基做了皇上。
第二次天公作美,病弱的仁宗——你的兄長服了我們送進去的春藥暴疾而亡,我們做好諸般機會,只是因為慢了一步,殿下又錯過了,依舊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侄兒在奉天殿裡坐上龍椅。
現在,機會又來了。
這一次殿下還猶豫嗎?前兩次殿下輸了,失去的只是龍椅。
而如今如果您再猶豫,再慢上一步,那麼殿下陪上的就是自己的性命,還有漢王府的子子孫孫!”“秋棠!”朱高煦緊走幾步追了出來,他緊緊地將李秋棠摟在懷裡,“別走,本王心裡亂得很。
”“三日,殿下還要等三日嗎?”李秋棠歎了口氣,輕輕撫著朱高煦的胸口問道。
“是,要看三弟和那幾位靖難重臣的意思,若是他們能與本王聯手,則大事必成;若是反之……”朱高煦看著西牆上掛著的盔甲與寶劍,不再開口。
“若是反之,就一併除之,不能為我所用,也不能留給敵人!”李秋棠面上是媚如陽春的神情,只是眼神兒空洞得有些嚇人,就是久經沙場的漢王看了也不免心驚。
與此同時,朱瞻基在紫禁城奉天殿早朝時頒下詔書,於皇城門口張榜公告漢王寫給自己的戰書,又下旨在全城緝拿漢王朱高煦的舊部和親信。
同時聽從楊榮的建議召回鎮守大同的武安侯鄭亨和鎮守永平的遂安伯陳英,留在京中以備調遣。
面對京中兵勇和戰馬不足的現狀,朱瞻基赦免了一大批輕罪軍徒,讓他們從征戴罪立功;又下旨讓百姓和官員進獻馬匹,特命戶部派專人檢選並分別造冊登記,待日後加倍封賞。
朱瞻基一面下旨命武陽侯薛祿為主帥,率兵二萬為先頭部隊直抵樂安。
一面親往天壇、地壇、宗廟祭祀諸神,然後又令同母弟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留守北京領監國之命,同時令廣平侯袁容、武安侯鄭亨、尚書黃淮等人協助居守皇城。
隨後立即帶領騫義、楊士奇、夏原吉、楊榮,吳中、胡瀠等人以迅雷之勢親征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