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考教與調教

  戴同知奇道:「監州大人為何要把葉小天調來銅仁?」

  於俊亭道:「我們的目的是削弱張家對銅仁的控制,收眾土司為我所用。葫縣乃朝廷直轄,流官治下,是我們唯一的變數。這次葫縣出了這麼多事,和葉小天有無干係我並不清楚,但之前一系列事件莫不與其有關,讓這隻猴子在葫縣攪風攪雨,不如把他招安到銅仁府約束起來。」

  於俊亭呷了口茶,繼續道:「本來,要調他來銅仁也不容易,如今葫縣連出意外,正是最好時機。知縣患了臆症,若再換一任知縣,無論是威望還是人脈,怎及得已經在葫縣經營數年的葉小天,相信朝廷也會有此顧慮。」

  戴同知不以為然地道:「監州大人太高看他了吧,一個小小縣丞,值得監州大人如此謹慎?」

  於俊亭冷冷地道:「換了你去葫縣,有沒有本事在三年之內幹掉兩任縣丞和一位主簿?」

  戴同知頓時語塞,窒了一窒,才到:「葫縣是流官治下,縣令人選由朝廷選定。縣丞是否調遷也是由朝廷決定。恐怕我們做不了主。」

  於俊亭道:「人選雖由朝廷確定,地方官卻有舉薦之權,朝廷不可能瞭解每一個縣的情形,選擇什麼人,很大程度上就看地方舉薦的是什麼人。你不是說,那個白主簿是從金陵調來的人麼?」

  戴同知道:「是!」

  於俊亭的眼睛又輕輕瞇了起來,似乎她有所思忖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瞇起眼睛,風情很是撩人:「白主簿以七品官身行主簿事,原地陞遷合情合理。而他來自金陵,把他放在葫縣朝廷也放心。只要說服張鐸提名就行了!」

  戴同知道:「那葉小天呢?」

  於俊亭笑笑,道:「葉小天本是縣丞,位在主簿之上。現在把主簿原地提拔到縣令的位置上,那縣丞怎麼辦?昔日下屬變成頂頭上司,朝廷也是不會容許這等必然造成正印官與佐2官領不合的局面出現的,所以只需提上一筆,葉小天調任銅仁就是必然。」

  戴同知眉頭一皺,又問:「那麼,若是張知府問起如何安置此人時,戴某該如何回答?」

  於俊亭道:「現在擔任府推官的是我的堂弟,我叫他辭官,在本司之中委他個差事。這官兒就讓給葉小天做吧!」

  戴同知道:「監州大人既然覺得這葉小天礙事。把他調來銅仁,就不怕他變成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於俊亭胸有成竹地道:「張胖子才是玉皇大帝,於某是如來佛祖,就算他葉小天是孫猴子,逃得出我的手掌心?」

  順天府和應天府的推官是從六品,其它各府的推官都是正七品,掌理刑名、贊計典,也就是市法院院長兼審計局局長。照理說,從正八品的縣丞變成正七品的推官。這是高昇了一大步,但是這裡有個特殊情況:銅仁是土官治下。

  土官治下和流官治下最大的區別是:雖然這些官兒們頭上戴的官帽、身上穿的官衣都是朝廷所制,彼此稱呼起來也都是朝廷的官職,其實他們骨子裡依舊是部落酋長。各種自主權相當大。

  這不僅體現在經濟上、民政上、法律上,也體現在軍事上,所以所謂的主管刑名,誰來找你告狀?你主管審計。可人家的財政是完全的,你能審計誰?因此,在土官當權的州府。推官就是每年拿四十五兩俸銀的閒官。

  戴同知得了於俊亭這番授意,馬上回去遊說草包知府張大胖子,至於所謂的調停,他連一句都沒提,這事本就是他和於俊亭聯手搞出的陰謀,又怎麼可能真的想辦法調停。

  ※※※※※※※※※※※※※※※※※※※※※※※※※

  葉小天很快就收到了銅仁府的回文,令葉小天暫代縣令一職,有了這道公文,葉小天自然走馬上任,不過許多大事依舊交給白主簿處理。白主簿做過多年知縣,歷練經驗遠較葉小天豐富,這也是葉小天有自知之明。

  但葉小天的讓權之舉卻讓李秋池痛心不已,他覺得自己的主公太不求上進了,太小富即安了,太不懂得抓住機遇了,為此時不時就到葉小天身邊痛辭懇切的勸諫一番。

  在此之前,他就覺得很委屈了,他本可以利用趙氏公媳離奇死亡一案名聲噪於天下,可是東翁出於政治利益考慮,對此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罷,既然投靠了葉小天,葉小天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這名聲不要也罷,實權才是最切實的利益。

  可現在葉小天對實權也不熱衷,李大狀是真的不能忍了!他時不時就去對葉小天苦諫一番,說到動情處便潸然淚下,看那情形,葉小天再不接受勸諫,他就要寫血書上吊死諫了

  葉小天一開始感其熱誠,也還好言勸撫一番,後來實在不勝其擾,葉小天也不多說,第二天便向白主簿要了兩份待處理的公務,先行瞭解仔細,心中有數後便去考校李秋池。

  葉小天將兩份公文丟給李秋池,道:「本官從未主理過一縣政務,恐有所怠慢,所以委之於白主簿。先生既然不忿,這兩件事且拿去處理一下,若是處理得當,本官考慮拿回職權。」

  葉小天本以為李秋池要調查良久,將涉及人員全都詢問一遍,方才有所回復,卻不想李秋池接過兩份公文,一目十行,片刻功夫瀏鑒完畢,提筆便寫,片刻功夫兩份公文便有了判詞,呈回他的案上。

  葉小天大吃一驚:「這麼快就處理完了?傳說三國時有鳳雛龐統,一日之內處理完百日縣務,莫非先生也有那般經天緯地之才?」

  李秋池笑道:「不敢,不敢,這兩樁小案子,判來自然輕鬆。」

  葉小天趕緊效仿大耳賊劉備,畢恭畢敬請李先生坐了,又親手為他斟茶一杯,這才回到座位。展開兩份公文細細觀看。

  看完第一份上李秋池的判詞,葉小天眉頭便是一皺,但他沒有說話,而是又展開第二份,這份看完葉小天終於按捺不住了,對李秋池正色道:「先生錯了,兩件案子全都判錯了!」

  李秋池不慌不忙地問道:「東翁以為學生判的不對?」

  葉小天道:「先生請看這第一份,說是某鄉紳縱馬踢傷某鄉民,致其大腿骨折,需休養百日。而其家中貧困,唯有病妻弱子,無力耕種田地,因此狀告鄉紳,請求賠償醫藥費用以及僱人耕種田地等各項費用合計七兩。

  光看狀子,鄉紳可惡,鄉民可憐,然則本官尋訪鄉里,卻得知另有實情。那鄉紳當日本要去城中尋訪朋友。停馬於府前,是那鄉民性情頑劣。先是拋石戲馬,後又揪扯馬尾,致使驚馬尥蹄使其受傷。實與鄉紳不相干。」

  李秋池微微一笑,問道:「大人覺得第二件案子學生又錯在哪裡呢?」

  葉小天道:「這樁案子,是說一位農婦丈夫生病,媳婦去向公公討錢看病。與公公生口角,推搡公公,致其倒地受傷。是為忤逆。可實情未必如此,據本官尋訪得知,那公公素不檢點,對鄉間婦人常有騷擾舉動,還曾偷窺別人家婦人洗澡。所以很可能那兒媳所告屬實,是那公公動手動腳佔他便宜,因此才生口角。先生不察事實,便判兒媳敗訴,杖二十,太武斷了。」

  葉小天說罷,語重心長地對李秋池道:「先生熱忱,想助本官料理政務,本心是好的,但先生雖久為狀師,熟悉訴訟事務,辦案還需三思而後行,不可輕信一面之辭。」

  李秋池大笑道:「東翁此言差矣。以貧窮卑弱而告富有大戶,就一定是滿腹委屈麼?未必!如果都是如此,何來鄉痞無賴。以下犯上,就一定是忤逆不孝、不敬長輩麼?也未必,否則何來為老不尊?聲聲血、字字淚的狀子,未必就是血淚真相。」

  葉小天訝然道:「既然先生明白,為何如此輕率?」

  李秋池正色道:「學生並非輕率,恰恰是三思之後,才有如此謹慎的判決!」

  葉小天道:「何出此言?」

  李秋池道:「那鄉人頑劣,挑逗烈馬,業已受到教訓了。雖則他是咎由自取,但若照此判決,雖然於公道無虧,卻害苦了他一家人。他無錢治病,恐要落下殘疾,無錢僱人春耕,田地荒廢一年,生計更是無著,到時候難免賣妻賣子,家破人亡。

  然則判那鄉紳負責呢,七兩紋銀對那鄉紳來說並不傷筋動骨,卻能救那貧者一門老小。而且也可借此警誡有錢有權的鄉紳,本來規矩的會更加規矩,本來不甚規矩的也不敢輕易欺擾鄉鄰,不是一舉兩得麼。

  再說那公媳吵架一案,公公或許真是為老不尊,但觀其以往作為,太過份的事他也未必就敢做出來,況且他人老力衰,被媳婦一推就倒,又怎能做出真正不法之事。

  如果此案判其有罪,老者調戲兒媳,公媳名聲俱損,父子之情破裂,何苦來哉。再者,鄉間農婦中不乏刁民潑婦,存心不敬長輩,有此先例,一旦厭憎長輩,不願奉養,便行誣告的話,罪魁禍何人?

  而不管其真相如何,只以公媳口角判決,有孝義在先,任何人也不敢說東翁判錯了。至於說那二十杖,東翁既知此農婦無辜,難道不會吩咐衙役們只做做樣子麼?判她個不敬而已,有甚了得,如此一來,既維護了一家體面,又不致縱容鄉間惡婦有樣學樣,動輒狀告公婆。」

  葉小天被李秋池一席話,只說得目瞪口呆。

  李秋池語重心長地對葉小天道:「東翁須知,法之為法,不能為法而法。法理不外乎情理,如何能最大程度地維護治下的穩定和諧,才是最合適的處斷。學生嘗聞海瑞海青天斷案,凡貧者與富者相爭,不問青紅皂白,必判貧者勝訴。凡晚輩與長輩相爭,不問青紅皂白,必判長者勝訴。

  這就是道德禮儀為先,結果如何?人人爭相讚譽,送他萬民傘的,脫靴遺愛的,青史留名啊!東翁,維護道德根基方是根本,明斷是非還在其次,什麼叫社情民意,這就是了!」

  葉小天繼續張口結舌。

  李秋池道:「三國時龐統一日之內處理完百日縣務,你道他什麼也不訪什麼也不問,便能瞭解得清清楚楚?豈有此理!不過是他心有一定之規,不管真相如何,必定判得人無從反駁罷了。

  東翁若是不信,只管把這兩樁案子交給白主簿,他的判決若與學生所言不符,學生立即捲鋪蓋走人。大人吶,這兩件案子,你是為了考校我,所以去查了個仔細。

  然則一縣正印,實戶口、徵賦稅、均差役、修水利、勸農桑、領兵政、除盜賊、辦學校、德化民、安流亡、賑貧民、決獄訟……,如此種種,百務纏身,容得你一一去查麼,若無此等規矩在心,如何治理得井井有條?

  葉小天仰天長歎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李先生,這個縣丞,還是換你來做罷!」

  話猶未了,馬輝跑進來稟報道:「二老爺,銅仁府經歷官李大人到了葫縣,請二老爺去衙前相迎!」

  葉小天登時一愣:「綠帽子王做什麼來了?」

  :李大狀誠求月票、推薦票!

  .

《夜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