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作為一個學校的名義上的精神領袖,牛B校長其實跟我們並沒有過多的直接接觸,所以我對他的印象一切來自於遠觀外貌及道聽途說。牛B校長的外貌形象就是櫻桃小丸子的爺爺的真人版,花白的疑似在公園門口早市的2元一次小攤上剃成平頭狀的頭髮,終年身著各種鐵灰色半舊料子中山裝深藍褲子及黑色中老年布鞋,永遠手推一輛老式二八橫樑帶貨架除了鈴不響哪兒都響的永久牌黑色破舊自行車緩緩從另一個正門向粉紅色車棚走去——這就是我對牛B校長外在形象的全部印象,其五官可以忽略不計因為絕對記不住,不過你就自行想像一個文GE前教育出的老式大學生以及80年代初期還活躍在教育第一線的舊式知識分子的經典形象就可以了。然而牛B校長遠觀起來實在不像校長更像粉紅色車棚子裡的看車大爺,以至於我媽參加過N次家長會遇見他N次而且我也解釋過N次這是我們校長以後還是認為他是看車大爺。

  但是,如果牛B校長僅有看車大爺似的慈祥那我在這個帖子裡就應該叫叫他「無能校長」,而實際上牛B校長正如上文「後空翻魚刺」同學所說,是「能量蓄積在臨界點上」,隨時有爆發的可能。而且高一下學期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永遠對牛B校長的牛B程度銘記在心,那就是傳說中的「本校VS.友校會考戰記」。

  喝口果珍檸檬味兒的完了再接著寫

  首先,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友校」,因為此友校還將在後文的一個章節的敘述中經常出現。

  這個友校大約在本校三四站地以外,其校門緊貼著本市最大的農貿市場的後門。此友校本來與本校一樣是所二流學校,只不過我們是二流-人家是二流+,而且一不小心還會變成一流-,但是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牛B校長還年輕有為叱吒風雲震八方紫面崑崙俠的那個年代,本校和友校幾乎同時建立,而且是一樣一樣一樣的純二流學校,只不過友校腦門精過早地參與了教 學 評 估並死企白賴地活活抱住了校址在本市最大的農貿市場前門的一所一流學校的大腿,也就是通過那個年代無比強大的黨 群 人 事等各種關係強迫半強迫地挖來了那個一流學校的不少老師,然後就跟一流學校一樣被評做了「省重點」,自此之後把我們學校牢牢地壓制在學校排行榜的名次下一格。

  當時在我們這個區,學校的排行榜是這樣的:

  「1、牛B校長工作戰鬥過的本市乃至全省最牛B學校。

  2、農貿市場前門的一流學校。

  3、農貿市場後門的友校。

  4、本校。」

  也就是說我們學校的很多學生在中考時其實有報過友校,但由於分數相差幾分才到了本校,比如說本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當時的招生條件極其嚴苛,本人實際上第一志願報的是農貿市場前門的那所一流學校,分數相差5分沒有考上,但是比友校的錄取分數線還是高5分的,結果落檔時農貿市場後門的友校要將沒有第一志願填報此學校的學生的成績扣掉10分進行計算,結果本人的分數就反而照友校的錄 取 分數 線差了5分,就「掉到了」本校。據我所知,像我一樣經歷過此等加加減減的數字遊戲之後來到我校的學生還有不少。

  你可想而知,有了這層關係,本校和此友校根本不是友好關係,而是「世仇」,之所以帖子裡叫它「友校」,是因為這個詞比較美好。

  當時我們學校的學生自然是沒權看不起友校的——學習不好會被剝奪很多權力,但是這不影響我們把友校當做假想敵,而且儘管友校想將農貿市場前門的一流學校當做假想敵,但事實上的人家是把牛B校長工作戰鬥過的最牛B學校當假想敵的,並且在招生開會教改等各個方面想盡法子報復友校當年的釜底抽薪,所以友校實際上的潛在競爭對手是我們,他們必須盡力打壓我們以免我們取代他們的位置。(順便說一下,大約全市最牛B學校是把外星人當假想敵的。)

  在本校和友校的這種對立氛圍之下,牛B校長其實對友校校長一直是很和氣的,這是因為似乎他們當年是一起工作戰鬥過的牛B人物,而且牛B校長人脈很廣外形又比較像窩囊的小丸子爺爺看起來既不勵精圖治也不雷厲風行很好欺負,所以在教改會議等校長聚集的他的人緣一直不錯,於是牛B校長一直有一種舊式知識分子的天真,認為自己在本市中學校長界屬於說話比較好使很有面子的一類人,直到我們高一下學期的會考來臨。

  這個時候我需要隆重介紹一下「會考」這種彪悍的考試制度。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高中生最重要的考試是最終的高考,所有一切其他的大考小考諸如月考、期中、期末、摸底、模擬(包括一模二模三模終模)等都是為了最終的高考而服務的,而「會考」除外。這個考試被宣佈為有利於在高中進行素質教育的考試,為了讓考試本身顯得有素質,它會考一些高考不考的科目,來證明確實不是只為了高考才設置這個考試的。而在最終目的極其明確的高中教育制度下,這個考試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雞肋。

  比如我們那個時候的高考是「3+2」,「3」是無論文理都考一樣的語文、數學、英語,「2」是文科生考歷史、政治,理科生考物理、化學。可是高中還有兩門課程名叫生物和地理,PS,這兩門課我都十分愛學,PS完了,這兩門課在當時處於極其尷尬的地位。你說它重要吧,高考不考,在極 端 功 利 教 育 分 子的頭腦裡,作為「副科」(哼,還婦 科呢。。。。),它們完全應該把時間讓位給其他「主科」,但是你要是說它不重要,這兩門課確確實實是一個正常人文化素質中的必要組成部分,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當然現在已經是考綜合了,生物地理都考,這是題外話。)所以在當時有相當一部家長、學生、老師尤其是重點中學的老師,都不太重視這兩門課,所以高中生們只需在高一的時候學一年這兩門課然後在隨之而來的會考裡考一下,就算告別了它們。為了節省時間,歷年以來會考的題目也都是完全初級的簡單,教育部門還會專門印發關於今年會考都會考些啥的小冊子,而且在我們以前,中學會考都是自己在自己學校考的,所以有些學校甚至根本就把這兩門課的會考改成了開卷考試讓大家照著小冊子抄——包括我校和友校。

  然而,就在我們高一的那一年,教委突然要求全市進行教改,要對會考這個雞肋同樣重視起來,要比照高考和中考的重視程度,不能再自己學校開卷考自己的,也要進行全市的學校間互換考場的閉卷考試——很是十分突然,因為這個改革的通知時間是會考將要舉行的頭一個禮拜。

  可想而知當時我們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是十分忐忑的,因為重視不夠,所以這兩門課大部分人學得都麻麻,括弧,我學的還是挺好的,我對一切高考不考的東西學的都挺好,括弧完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互換考場的結果居然是我校在友校考,友校在我校考——兩校學生一定都在暗自哀歎「不是我的冤家派來整我的吧?」於是從人神共憤廁所到粉紅色車棚都充滿了愁雲慘霧。

《人不彪悍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