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小佛堂儒生說因緣 養心殿天子撫武將

高士奇、武丹二人各騎一匹紅鬃烈馬,一徑自西華門入瞭大內,至隆宗門下馬沿永巷直趨鐘粹宮小佛堂。進瞭佛殿精舍,高士奇猶不覺怎的,武丹早愣住瞭:康熙八年前武丹護衛康熙在宮外讀書,幾乎日日與蘇麻喇姑見面,那時她是怎樣的光彩照人,怎樣的伶牙俐齒,機敏幹練!自康熙十二年臘月二十三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在養心殿見到蘇麻喇姑,至今不過六年,想不到這位剛滿三十四歲的蘇麻喇姑已滿頭白發如銀!武丹不懂什麼“夭桃雲杏、紅顏枯槁”,但蘇麻喇姑昔日豐姿綽約宛然在目,猛地見她煎慮成這樣,這個殺人如麻、鐵石心腸的粗漢子竟不自禁地打瞭一個寒戰,突然一蹲身,抱頭失聲啜泣起來。

蘇麻喇姑半躺在精舍角落的榻上,高士奇的問安聲,武丹的哭泣聲都聽得清清楚楚,卻隻無心去想,無力去說。她沒有歡樂,也沒有哀傷,甚至連對往事的追憶也沒有,隻用明亮的眸子望著窗外天空的雁陣,聽著一聲聲哀鴻的鳴叫。

“慧真大師,”高士奇近前,輕聲呼喚她的法名,審度著她,忽然聽到前頭佛堂傳來悠長的鐘聲。高士奇沒有武丹那種感受,隻覺得從西苑花團錦簇般的歡樂中一下子跌到如此深沉幽靜的環境裡,心裡有點發瘆,因見蘇麻喇姑轉著眼瞧自己,忙又笑道,“皇上因知學生頗精醫道,特命前來為您診視……”

蘇麻喇姑見多識廣,從未聽醫生自稱“頗精”醫道的,眼波閃動一下,盯視著高士奇,聲氣微弱地說道:“診就診吧……鐘鼓之聲真能發人深省啊……如今大限將至,佛祖要召我去瞭!世間的一切繁華,都如過眼煙雲……我要……去瞭……”

高士奇聽著她清晰的話音,沒有言語,坐在椅上閉目按脈,足半頓飯光景,忽然開目笑道:“大師,你曉得我是誰麼?”

蘇麻喇姑認真打量高士奇一眼,搖瞭搖頭。武丹見他如此“看病”,也覺詫異:郎中視疾,對癥下藥就是,要人傢知道自己“是誰”幹什麼?

“我姓高名士奇,字澹人,號江村。”高士奇松開按脈的手,“我雖不是華佗、張仲景,可對您的病還是可以調治好的。”

聽他如此吹牛,蘇麻喇姑隻是微微一笑。

“我先說癥候,若不準不實,高士奇即刻掃地出門,永不言醫。”高士奇高傲地仰起瞭臉,冷冰冰說道,“大師的脈象,關滯而沉,主飲食不振,見食生厭;尺數而浮,主肝火上炎,眩暈如坐舟中;夜寐不眠亦無所思,靜觀月升星落;寸滑而間數,主中元氣損,四肢百骸不能自主,行坐無力,臥則安然——可是的麼?”

這些癥候以前太醫也都說瞭,並不出奇,卻無人能斷她“不眠亦無所思,靜觀月升星落”,蘇麻喇姑不禁閉瞭一下眼睛。

“大師本來沒有病。”高士奇一撩前襟站起身來,略帶得意地背著手來回踱起方步,一條烏亮的大辮子一擺一擺,顯得十分瀟灑。武丹眨著眼,奇怪地看著這位新貴,卻聽高士奇侃侃言道:“大師乃方外之人,精通內典,必知無思、無欲、無求乃佛門修行至上菩提境界——本是大師十年功行所致。說白瞭,本是一種進益,如舉人中瞭進士,能算是病麼?恕高某直言,您畢竟沒有勘破三界,竟因此得瞭‘見功自疑’的病癥,令人良可嘆息呀!”

“你說的是何種境界,我又因何自疑?”蘇麻喇姑忍不住開口問道。武丹驚異地看著她,覺得她的精神似乎比剛才好多瞭。

高士奇爽朗地笑道:“我乃據醫道佛理推算而來。大師皈佛靜修,本已進入幻空之境,卻誤以為體質衰弱已極,年命不長,畏夜臺路寒,懼渺冥途長,因而心火命門下衰!大師,我斷你昔年曾中夜咯血,如今已無此癥,是不是?您笑瞭。我從不誤人,這沾瞭您素食黃連的光!”

蘇麻喇姑大吃一驚,動瞭一下,竟勉強支撐著坐瞭起來!武丹眼瞧著她臉上泛出血色,不禁瞠目結舌:就是變戲法,也不能這麼快呀!

“黃連這味藥乃世上最平常,卻是最好的藥。”高士奇正色說道,“惜乎大師不諳用藥之道。若與蘿卜、青芹相配,日日餐用,縱然不用油,您大師何至於此?”高士奇不動聲色地為蘇麻喇姑配著藥膳,“……若雜以谷米、黃粱食之,半年之內保你復元如初!”武丹聽得著迷,拉瞭個蒲團坐瞭,卻見蘇麻喇姑笑笑,搖頭道:“隻怕未必吧?”

高士奇卻不答言,轉身來至窗前,將一溜兒青紗窗統統支瞭起來。房子裡陰沉、窒息的氛圍立時一掃而盡。高士奇回頭笑道:“大師,你看窗外秋高氣爽,正是碧雲天,黃花地,山染丹楓,水濯清波,此時,若徒步登山,扁舟泛流,其樂何如?因大師足不出戶,困坐寂城,守青燈,伴古佛,誦經文,閱內典,邪魔入內,竟成此癥候,豈不惜哉!”

蘇麻喇姑隨著高士奇的娓娓描述,想著外頭景致,不禁癡瞭,怔瞭半晌,方長長籲瞭一口氣,很硬朗地點瞭點頭,目光流動,很見精神。

高士奇眼見心療之法大奏功效,知她天分極高,怕言多有失,便至案前提筆笑道:“大師之病不須用藥,我手書一方,大師若肯采納,十年之內,黑發必能再現!”說著便走筆疾書。武丹湊近瞭瞧時,卻是一首詩,忙遞給蘇麻喇姑,看時卻是:

養身攝珍過大千,無思無憂即佛仙。

勸君還學六祖法,食菜常加二分鹽!

藥引:出宮走走。

蘇麻喇姑忍俊不禁,“噗嗤”一笑,說道:“不知佛祖吃鹽出於何典?”

“這事用不著查書。”高士奇笑嘻嘻說道,“上個月隨老佛爺去大覺寺進香,因有點餓,偷吃一塊供佛點心,竟是咸的!”話未說完,武丹已是捧腹大笑,蘇麻喇姑也不禁莞爾。

武丹和高士奇聯袂而出,天色已近黃昏。原打算去西苑向康熙復命,恰遇穆子煦正帶著一幹侍衛自隆宗門進來。穆子煦因笑道:“給大師瞧過病瞭?一看老武臉色,便知不打緊的。”高士奇笑道:“皇上呢?我們還得繳旨去,回頭再細談吧。”穆子煦告訴他們西苑筵席已散,皇上回養心殿見大臣,二人方辭瞭眾人徑往養心殿。

進瞭垂花門,便見太監李德全正侍候在門口,調弄鎖在大籠子裡的一隻海東青,高士奇問道:“小李子,皇上這會子在見誰?”“喲,是高爺、武爺!”李德全抬起頭來,見是他們兩位,忙打瞭個千兒,笑道:“主子這會兒正見水師提督施瑯呢!要不,我先給您二位進去稟一聲兒?”正說著,康熙在裡頭說話:“是高士奇麼,進來吧!”兩個人一先一後進來,卻見熊賜履和明珠都坐在左首木杌子上,右邊一個官員,矮胖身材,方面絡腮,瞇縫眼兒,高鼻梁,大約五十歲上下,滿臉皺紋,正雙手扶膝端坐著回康熙的話。

“……為什麼要停止操練?嗯!五十門炮不敷使用,叫制炮局再造二十門!”康熙隻看瞭高士奇一眼,接著對施瑯道,“你的水軍單在微山湖、東平湖練兵,是不中用的,這件事你想過沒有?”

施瑯沉默瞭一下,說道:“制炮的事臣早已咨會戶部,原來說好的六月交貨,一直拖到如今,臣也不知是什麼緣故。目下最緊要的是士氣,湖上練兵,海上打仗是兩回事,聖上方才說的極是。臣也曾調一標人到煙臺海上試過,竟有人臨陣逃亡,也有的托人給父母妻子寫遺囑的……”

“不是士氣不振,隻怕是官氣不振。大約你又聽到什麼閑話瞭?”康熙冷笑道,“朕不是說你,六部裡人辦事不出力,盡出難題,朕心裡明明白白。滿朝文武,主戰的隻有李光地、姚啟聖寥寥幾人,如今索額圖請瞭病假,以為連李光地也不得勢瞭!你施瑯心裡也存著這個念頭,以為朕也變卦瞭,是不是?!”他的臉板得鐵青,掃視明珠和熊賜履一眼,連高士奇也覺得心中一寒。施瑯籲瞭一口氣,憂鬱地說道:“皇上說的何嘗不是!臣自甲申年隻身逃出臺灣,報效聖朝,父兄皆遭毒手,身懷血海之仇,連平潮陽、瓊州、雷州等地,以為既為國傢立功,必受朝廷信任。直到如今,卻仍有不少人以為臣在臺灣朋友多,將一去不返,臣思念及此,能不心寒?”康熙啜瞭一口茶,笑道:“人生在世,誰能不聽到閑話?聽瞭閑話就不過日子瞭?比如,說你是什麼‘北鬥第七星’,你就不能當好話來聽?你是第七星,難道不在紫微星之下?朕看滿夠資格!哪個再來胡吣這些個,就把朕的這個話告訴他——你想當第七星,還不配呢!”

“主上……”施瑯聽至此,已是老淚縱橫,啜泣著說不出話來。

熊賜履原本不贊同征臺灣,他倒不是像有些人那樣認為臺灣是可有可無之地。他是覺得國傢連年征戰,應該有個休養生息的時間,再加上李光地咄咄逼人,仗索額圖勢力,處處拿大帽子壓人,才擰上瞭勁兒。見施瑯如此動情,心裡一熱也淌出淚來,正要說話,卻聽明珠道:“皇上和施將軍不要傷感,往後六部的人若仍不肯出力,隻管找奴才好瞭。好在索額圖也不是什麼大病,他一回來,有些人就老實瞭。”

“征臺灣的事是朕親自定的國策,”康熙的神色冷峻,有點凜不可犯,“今日叫你進來,就是叫你曉得,你身子後頭不是什麼李光地、索額圖,乃是朕為你做主。大臣們中間或有不贊同的,朕並不怪罪,都為的江山社稷,何必叫人都噤若寒蟬呢?朕能容不同心者,不能容不協力者:革掉戶部尚書鄭思齊,著伊桑阿署戶部尚書,崔雅烏進戶部侍郎——著李光地兼協辦大學士,統籌施瑯部在京事務,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餉供餉!”

施瑯聽瞭臉上不禁放光,明珠和熊賜履“撲通”一聲跪下,高聲應道:“喳!奴才領旨!”

“……至於士氣,”康熙沉吟著說道,“湖河水戰與海戰畢竟不同,狂洋巨瀾中叫人出生入死,得有個章法——誰沒有父母妻子!施瑯你回去擬個條陳,凡渡海陣亡傷殘者一律從優撫恤,要從優一倍,凡陣亡遺骸,能帶回的帶回,實在沒法子,列單全部進朕禦覽,勒石留名!死有名、生有利,為國盡忠,朕不信士氣鼓不起來?”

施瑯聽至此,竟一躍而起,聲如洪鐘般說道:“皇上,臣請撤回奏請停練水軍折子!”

“哦?”康熙不禁失聲而笑,起身拍拍施瑯肩頭,說道,“你坐下,聽朕說。朕知道你,你少習儒術,讀書不成,改學擊劍,遂成良將,鄭成功父子加害於你,並非因你有扛鼎之力,實是怕你智謀過人!像你這樣的人他不敢用,足見其器量狹小,不成氣候——朕不慮你不能克服臺灣,但朕實也有心憂之處,你知道麼?”

施瑯睜大瞭眼,不解地望著康熙,熊賜履、明珠和高士奇也不由得交換瞭一下神色。

康熙慢慢踱著,涼裡皂靴在水磨青磚上橐橐作響,良久,方笑道:“這件事說得似乎早瞭一點,但你聽一聽,多想想也有好處。臺灣地處海隅,與內陸遠隔百裡汪洋,民情不熟,吏治最難,鄭成功部下有的與你有恩,有的與你有仇,恩怨連結、情勢紛雜。若一戰全殲,自不必說;若肯歸降,朕送八個字給你——”說著便看施瑯。施瑯忙跪下叩道:“臣恭聆聖諭!”康熙目中燦然生光,走近施瑯一步,一字一句說道:“隻可報恩,不可報仇!”

施瑯倒抽瞭一口冷氣,略一頓,說道:“臣明白——隻可報恩,不可報仇——臣當以國傢一統大業為重,絕不挾私報怨!”

“這才是真丈夫,社稷臣!”康熙嘆道,“你放心去做,不要怕小人害你,不要有後顧之憂。朕再助你一臂之力,福建總督姚啟聖不是你的八拜之交麼?朕命他到軍中參贊軍機,並負宣講朝廷德意之責,他所屬一萬水軍,撥給你統領。我們君臣同心,其利可以斷金,何愁大事不成?”

目送施瑯辭出,康熙呆呆出瞭一陣子神,方轉臉笑問高士奇:“你的差使辦得如何?”高士奇舔瞭一下嘴唇,說道:“目下看來,一時是不相幹的。”武丹在旁笑道:“高士奇未免太謙遜,奴才這回真服他瞭,真是神仙手段!竟一味藥不用,像說因緣兒一般,一會兒把個半死不活的蘇麻喇姑說得當場坐起,臉色泛紅!”

“她沒有幾年好活的瞭!”高士奇突兀一句,驚得眾人都是一顫,“大師乃是燈幹油盡之癥。世間身病皆可藥醫,心疾隻能心醫;惟此全身無病而無處不病,心盡而神竭,歸於司命之所轄!臣盡所學使其恢復信心、勉進飲食,若依臣囑,尚可延五年之壽,過此臣不敢妄言!”武丹全身都僵住瞭,他所見、所聞、所思,與高士奇這一呈奏實在相距太遠,一時接受不瞭這樣嚴酷的事實,半晌,方怔怔說道:“我不信!”

康熙的神氣變得莊重而又悲憫,他已經相信瞭,雙眼眺望著殿外,喃喃說道:“回天乏術……回天乏術?”

“是……”高士奇哽咽瞭一下,“奴才隻能做到這一步,讓蘇麻喇姑無疾而終,去得安詳一點……”

明珠站在一旁,突然感到一陣內疚,他是這件冤孽公案的始作俑者,如今真正的結果出來瞭。他看瞭高士奇一眼,撫瞭撫剛留起的胡須低下瞭頭。熊賜履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想起當年共濟時艱,舊事宛然在目,也禁不住潸然淚下。

康熙呆滯地沉思良久,拍案長嘆一聲,忽然喊道:“李德全!”

“喳,奴才在!”

“傳旨內務府,”康熙拭瞭一下眼睛,“為慧真大師備轎一乘。五城內外,禦苑禁地,京師直隸,她願去哪裡,願意什麼時候出遊都成,不必再來請旨!”

“喳!”

康熙默默地坐瞭,暗自算著歲月,嘆道:“蘇麻喇姑素來有志到金陵一遊,若能活到朕南巡時就好瞭!唉,也不知靳輔他們的事什麼時候辦好……”

《康熙大帝3:玉宇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