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聽說轎到孝陵便命停轎。三十六名錦衣太監“噢——”地吆呼一聲,禦轎已是平穩著地。康熙沿氈階徐步下來,果見神道旁新修瞭一座歇山出簷的小殿,內裡床榻幾座俱全,南邊墻全用大玻璃鑲嵌,殿雖不大,卻十分軒敞明亮。康熙遂徐步入內,臨殿門坐瞭,此刻熏風撲懷,覺得十分適意。忽然聽見遠處悠悠鐘響,便笑道:“這裡有寺院嗎?兀坐幽山之下,靜聆禪房功課,不亦樂乎?”
“此地有靈谷寺,”魏東亭在階下躬身答道,“南京有名的古剎。”明珠小聲問魏東亭道:“這就是伍大哥坐化之地瞭?”魏東亭瞟瞭明珠一眼,伍次友在靈谷寺坐化,去年進京已稟明太皇太後,明珠當時也在跟前,太皇太後懿旨嚴厲,決不許泄露給皇帝和蘇麻喇姑,明珠此刻竟當著康熙露瞭出來,這是什麼意思?
魏東亭正發怔,康熙已是聽見,坐直瞭身子問道:“誰坐化瞭?”魏東亭忙道:“明珠說那片塔林是和尚坐化之地,沒說別的……”康熙冷笑一聲道:“你也學會欺君瞭?明珠,你方才說的什麼?”魏東亭見康熙認起真來,隻好跪瞭泣道:“奴才不敢撒謊;是伍次友先生於前年臘月在靈谷寺留偈坐化……遵老佛爺懿旨,怕主子知道瞭傷心,嚴命奴才不得奏聞……”
康熙聽瞭沒有吱聲,隻兩手有些發抖,失神地抱著茶杯望著遠處,仿佛目光要穿透那些連綿疊起、鬱鬱蔥蔥的崗巒,良久,方長長嘆息一聲,又問:“他留的偈子說瞭什麼?”魏東亭沉吟瞭一下,輕聲吟道:
勘破鐵門檻,猶見鏡花燦。
而今西方去,焚此饅頭餡!
康熙聽著細細品量,因見高士奇在旁發怔,便道:“高士奇,據你看這偈子是什麼意思?”
“回皇上話,”高士奇雖滑稽詼諧,近年來閱事漸多,頗有收斂,且知康熙平生敬重伍次友,便不敢調侃,正容答道:“范成大所謂‘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鐵門檻者,即是生死大關;饅頭餡者,即伍先生成佛遺蛻;伍先生因見世間繁華燦爛,胸無牽掛,是以含笑撒手而去,真乃道德高深之士!”
“是啊……伍先生不是凡品,畢竟去瞭。但朕卻沒有瞭良師益友……”康熙喃喃說道,“……叫人查一查,伍先生傢中還有什麼人,傢境如何,若侄輩中有可為官的,著有司奏薦進來。”說完竟自起身沿道向孝陵走去。魏東亭忙高聲叫道:“聖上啟駕瞭,鼓樂侍候!”回頭埋怨明珠道:“明相,你是怎麼弄的,好端端的扯這些!”明珠聽瞭笑而不答。高士奇卻道:“既是祭陵嘛,總得有點眼淚,明相想得周到!”索額圖卻心中暗想,若論揣摩帝心,侍奉辦差,這明珠確有獨到之處。
康熙沿著鵝卵石鋪成的神道迤邐向北,愈走愈高,孝陵墓城已近在眼前。灰暗的大拜樓,恰如箭樓矗立山陵下,雉堞環抱的老城墻經數百年風雨,陰沉沉的斑駁陸離,此時路陰苔滑,白楊、青楓悲風颯然,在宮商韶樂聲中,數百名供奉低聲吟唱:
迎神雍平。乘時兮,極隆。造經綸兮,顯庸。總古今兮,一揆;貽大寶兮,微躬;仰徽猷兮,有嚴宮。儀群帝兮,後先;予稽首兮,下風……
低沉哀婉的歌聲使本來就心境不佳的康熙更生悲涼之情。此時於成龍、靳輔率南京各司衙門堂官和幾百紳耆都跪在大拜殿側侍候,見康熙滿面戚容進來,心中都是一沉。
“大清天子康熙皇帝陛下駕到,謹致祭大明洪武皇帝!”司禮官見康熙進來,扯著嗓子高聲贊禮道。
“臣皇愛新覺羅玄燁,僅以不腆之儀,聊佈微忱,叩祭大明太祖靈前!”康熙似乎平靜瞭一點,趨前一步,從司禮太監手中接過三炷藏香,就紅燭燃著瞭,畢恭畢敬地供上寫著朱元璋廟號的牌位前,後退兩步,小心地打下馬蹄袖,在明黃袱軟墩上跪瞭,輕叩三下頭,接連又是兩次——竟是行瞭三跪九叩的羅天大禮!
南京請來瞻仰大禮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原在前明都做過官,對滿洲人入關“替明復仇”卻又鳩占鵲巢頗為耿耿於懷。今見當今皇帝千裡來朝,恭謹侍奉大明祖廟,以盛世英主竟對前朝開國祖帝行臣子大禮。想起天命無常,滄桑世變,故主於泉下享此蒸嘗亦聊可安慰,無不愴然涕下老淚縱橫。
顫聲讀瞭祭文,康熙將一樽清酒酹向靈前。仰臉看瞭看葬著朱元璋這座孤峰和剝落的墓城,一種孤寂淒冷的寂寞感突然又襲上心頭。原先許多想不明白的事,一下子豁然洞開。明太祖以皇覺寺一僧起於草萊,從龍諸臣不數年間被他屠得凋敝殆盡。康熙一直想不透,他沒來由為何如此狠毒殘忍。此時觸景動心,才曉得皇帝在世間沒有朋友,稱“孤”、道“寡”竟不是虛設之詞。他有意留下伍次友不做官,特旨許伍次友稱自己“龍兒”,原也有心留下這個佈衣師友,不料也奄然物化,杳然而去。從此天上人間人琴渺茫,斯世斯人斯情斯景怎不令人傷感?想到悲處,康熙哪裡還忍得住?心中一陣酸熱,淚水走珠般滾落下來。眾耋老從何知他心情,心中也覺淒楚難忍,殿裡頓時一片唏噓之聲。
從大拜殿出來,日已午牌過後。陽光刺得人眼睛發花。康熙痛痛快快地灑瞭一陣淚,心緒安定瞭不少,一邊沿階徐步往下走,回顧索額圖道:“可嘆哪!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不知後世哪個人也肯到朕靈前灑一掬清淚,朕也就心滿意足瞭!”
“皇上春秋鼎盛,聖壽無疆,何出此不祥之語?”高士奇正色說道,“臣以為皇上失言!”康熙點點頭,勉強笑道:“你說得是。不過朕說的也是實言。朕的陵墓選在遵化,過些時你們去看看,來龍去脈山向地理都要仔細斟酌,回來奏朕,就好動土瞭。”
魏東亭聽康熙愈說愈不吉利,知道都是因伍次友之死引出來的,忙趨前岔開話題,說道:“今兒祭陵之事辦得周全,瞭卻瞭皇上多少年一樁心事,多少遺老都哭得淚人兒似的,心裡賓服主子氣度識量!隻是時辰也不早瞭,這天色像是要變的模樣,主子該啟駕回城瞭。”康熙抬頭看瞭看,果見西半天濃雲漸起,驟然東來,雲影將半個山陵遮得陰暗,滿山荊樹在陣風中波瀾起伏,不安地搖曳著。沉默移時,說道:“朕今夜駐靈谷寺,隻留高士奇和魏東亭一幹侍衛跟著,車駕依舊回城。朕心裡有點亂,想在這兒清靜清靜。”說罷便命更衣。
靈谷寺原是金陵四大古剎之一,地處城外鐘山谷中,平日香火也不遜於毗盧院。不過因康熙祭祀孝陵,前日已將寺中閑雜遊人一概趕入城中。此時天近黃昏,又陰上來,自是十分落漠。康熙換瞭一身素衣坐在涼轎中,遙見靈谷寺灰沉沉的梵塔高矗雲間,寺中沙彌正做晚課,鈸鼓聲隱隱傳來,顯得格外淒涼。
魏東亭卻認識寺中方丈,隻說自己來寺小憩,一出手便佈施五十兩一錠元寶。老和尚空相是個有道高僧,也不出迎也不打擾,隻吩咐塔頭住持將魏東亭一行安置在寺後塔碑旁一座禪堂內。
用過晚齋天色便已黑定,空山人寂,雲色冥漠,四周除瞭微嘯的風聲和單調的木魚敲擊聲,竟是萬籟俱寂。康熙因見書櫥中,什麼《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內典述要》、《靈棋經》、《五燈會元》諸佛學典籍汗牛充棟,便從架上抽出一本《傳燈錄》隨便翻著,呆呆地想心事。眾人知他心緒不寧,哪裡敢來打擾?康熙看瞭一會書,聽得外頭沙沙響起瞭雨聲,合書踱出禪堂站在階下,但見雨幕中模模糊糊的一片石筍似的舍利子塔,都是靈谷寺歷代高僧的墓,卻不知有沒有伍次友的。想起二十多年前在何桂柱旅店師生初會,伍次友縱橫議論功名事業,白雲觀賦詩吟哦,山沽居品茗讀書的往事,宛如昨日,不禁潸然淚下。
“主子,”魏東亭見康熙臨風傷情,取出一件夾袍從身後輕輕替他披上,小聲道:“伍先生遺願揚骨灰於揚子江,這裡並沒有他的墓……”康熙淡淡說道:“你不奏朕也是好心。但你不知道,沒有瞭伍先生,朕心裡是何等寂寞!治國之才死瞭還可以再遴選。他這一去,還有誰能喊朕‘龍兒’呢?”魏東亭忙拭淚道:“主子也不必過於難過。先勘東南,再定西北是伍先生為皇上籌劃的大計,已是做瞭一半。伍先生在天之靈,若見主子今日功業,又深懷悼念,必定歡喜不盡的。”
君臣二人正說話,忽聽遠處守護的武丹惡狠狠喝道:“什麼人,幹什麼的?”二人都吃瞭一驚,回頭看時,是穆子煦帶著江蘇巡撫於成龍蹣跚著踏泥而來。見康熙立在階前,於成龍忙在雨地裡叩頭請安。
“進來說話吧,”康熙見於成龍渾身淋得精濕,回身便進堂內,在木榻上坐瞭道,“有什麼要緊事?——倒一杯熱茶賜他!”
於成龍叩謝瞭,從靴頁子中抽出一張紙,雙手捧給康熙。康熙接過看時,卻是昨日遞來的邸報,說京師直隸一月未雨幹旱致災的事,不禁一笑:“這件事朕早就知道瞭。你就為這個巴巴兒跑來?”於成龍看瞭看,高士奇不在跟前,便將身子一躬,朗聲說道:“京師不雨乃是天象示警,主小人蒙蔽聖聰!皇上大振天威,誅戮誤國權臣明珠,則必降甘霖!”此語一出,魏東亭和穆子煦等人都吃瞭一驚。自康熙十二年決議撤藩,至今十年,明珠在康熙跟前說一不二,從沒有大臣敢作仗馬之鳴,這於成龍忒是膽大!
康熙臉上毫無表情,半晌,方冷冰冰問道:“何以見得?”
“皇上,天久不雨,以‘易’言之乃是乾下兌上之‘夬’卦,因小人占據鼎鉉,所以‘天屯其膏’幹旱無雨。”於成龍胸有成竹,不緊不慢地說道,“聖人設道寓天人之理,臣之所言並非妄誕,有事實為證。明珠勾聯徐乾學、餘國柱之流把持內閣欺上壓下,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各部量刑用官,全由明珠氣使頤指,說輕是輕,說重是重,各部大臣敢怒不敢言。皇上時有嚴旨詰責,也是陽奉陰違,從不知改過……”於成龍侃侃而言,將明珠外表柔媚甘言,內心陰鷙險詐,種種不法情事一兜兒全翻瞭出來,“皇上可知?今年各省學道任滿報請陛轉,全部論價任缺!三千兩轉肥缺,兩千兩轉中缺,一千兩轉苦缺,無銀就開缺待選!竟然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夏器通原是陜西富傢翁,承考官百般奉迎,因明珠偶放一屁,誤聽為夏器通,硬取瞭他舉人,後又捐納得瞭高官。禦史李承謙、吳震方直言彈劾,立遭貶斥……”
康熙愈聽愈驚,於成龍說的夏器通他聽說過。於成龍如今抖落的這些,康熙有的以前當笑話兒聽,知道個大概,有的壓根不知情。聽到此處,康熙忍不住說道:“你說慢點,什麼李承謙、吳震方?折子裡都說些什麼?他們不是調西藏桑結仁錯駐節聯絡瞭嗎?”
“皇上如若見瞭他們的彈章,明珠何來欺君之罪?”於成龍激動得臉上泛起潮紅,“李、吳二人如今死活都難說呢!”
康熙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默謀瞭一陣,回過神來說道:“你講,還有什麼?”於成龍身子一挺,拱手說道:“皇太子乃是國之儲君。明珠因周培公倡議,立皇二子為太子,耿耿於懷,設計將周培公患難之交轉許何桂柱,明知周培公身患喘疾,仍力主調周培公至口外駐防——今日邸報周培公已經亡故——國傢為此喪一良將,難道不可惜?大學士李光地不阿附明珠,即羅織罪名,明欺暗詐施其奸謀……其才足以惑主,其智又足以掩惡。滿朝文武聞明珠之名無不噤若寒蟬。臣忝在大臣,位列封疆,如不據實奏聞,難報皇上知遇之恩!”說罷,粗重地喘瞭一口氣,盯著康熙不言聲。聽到周培公的事,康熙猛地想起,索額圖曾吞吞吐吐說過,當年他求娶蘇麻喇姑,也是明珠燒的野火,兩下裡印證,就知於成龍不是說謊,想不到明珠這奴才這麼不是東西!康熙臉上顏色霽和下來,久久沒言語。這案子實在太大,他一時委決不下。明珠從政已十六年,於國傢大政從來都與自己一致,天下官員半出其門,一興大獄,革職拿辦的不是三兩個,而是一大批人,平藩之後剛剛穩定的朝局就要動蕩。而且一旦去瞭明珠,索額圖獨居中央,熊賜履和高士奇兩個漢臣難以制約。他總有點疑心索額圖與江南逆案有關,果真如此,那……
正沉吟間,高士奇披著油衣笑嘻嘻進來,一邊打千兒行禮,一邊說道:“奴才往禪堂打瞭個花呼哨兒,老和尚正念經,不大理人。奴才聽他念什麼‘無眼耳鼻舌身’,插瞭一句‘你老人傢頭剃得溜光,又沒有眼耳鼻舌身,那成瞭什麼?’他才睜開眼和奴才談瞭一陣禪……”一句話說得眾人掩口而笑,連嚴肅莊重的於成龍也不禁莞爾。
“朕正要著人叫你呢,”康熙斂瞭笑容說道,“於成龍奏明珠貪賄壞法,結黨營私,嫉功害賢,這些事你知不知道?”
高士奇一怔,倒抽瞭一口冷氣,臉色立時變得蒼白。他知道康熙心情不好,裝瞭一肚子笑話打算愉悅聖躬,卻被康熙的這一連串問話堵瞭回去。他沒有想到於成龍居然乘此機會告瞭明珠的惡狀。良久方道:“不知於成龍實指何事?這事非同小可,容臣思量。”於成龍遂將方才的話大致又說瞭一遍。其實,高士奇對這些事心裡雪亮,隻是來得太突兀,他需要時間想想。待於成龍說完,高士奇也想清爽瞭,便叩頭道:“都是有的。”
“既然都有,”康熙勃然變色,厲聲問道,“因何不據實奏陳?”饒是高士奇能言善辯機敏過人,在康熙怒目的逼視下,也亂瞭方寸,忙叩頭道:“明珠之奸舉朝皆知,隻是人生在世莫不畏死!即如索額圖、熊賜履與明珠多年共事,尚且鉗口不言,何況奴才區區草詔書吏?”言猶未畢,康熙“呸”地啐瞭一口,罵道:“放屁!事君惟忠。既然怕死,休在朕跟前做事!”
高士奇自隨康熙以來從未碰過如此硬頭釘子,此時天威震怒,才曉得厲害,脊背上涼颼颼的,竟嚇出一身汗,隻是叩頭不語。魏東亭見康熙遷怒高士奇,忙上前跪瞭道:“明珠陰詐奸險,欺君罔上,心術不正,其權柄又足以坑陷賢良,如無實據,奴才亦不敢輕易奏陳,求主上治罪!”高士奇聽瞭心裡不禁一陣慚愧:久聞魏東亭是人中之傑,果然名不虛傳,如此得體的話,自己怎就沒想到?
康熙環首旁顧,突然縱聲大笑:“明珠,一個破落戶子弟,比鰲拜還難除麼?”高士奇好容易找出話縫兒,忙道:“鰲拜乃是明火執仗逆天,明珠則是借主上神聖威武擅作威福。除明珠,在主上易如反掌,以奴才等微薄之力,就如蚍蜉撼樹!”
這話雖不無奉迎之意,康熙想想,覺得確也是實情,於成龍沒想到這件事辦得如此順當,反覺自己當初顧慮重重可笑,他最擔心高士奇袒護明珠,眼見連高士奇也當面撇清,倒放瞭心,便不再發難告高士奇,遂款款奏道:“高士奇所奏亦在情理之中。奴才也曾瞻前顧後多年,才敢作此一舉。”
“話還要說回來。於成龍,朕眼下還不能準你的奏。”康熙突兀一句,說得眾人又是一愣,此刻他想仔細瞭,愈覺事體重大,起身踱瞭兩步,陰沉沉說道:“宰相換得勤,不是國傢之福。南宋祥興年間一年數相,明崇禎十七年換瞭五十四相,結果如何?朕以為,大事化小,小事化瞭,才是興旺之象。明珠固然不成才,比起來還是功大過小,朕還要再看看,他若再作惡,不用你們說朕就拿掉瞭他!”說罷,掃一眼目瞪口呆的眾人,吩咐道:“今日之事你們誰敢說出去,那就是加害於成龍,朕必取他的首級!於成龍所奏事回去擬瞭密折,黃匣子直交高士奇存檔,除朕之外,無論何人不得調閱——跪安吧!”
“喳!”所有的人都被這番話鎮住瞭,不約而同地一齊跪瞭,徐徐退出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