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仕途後,李淳風於貞觀十五年任太史丞,掌管天象與歷算。七年後轉為太史令。按我們現在的看法,精通天象的他是這個地球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傢”,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李淳風最有名的貢獻,是他所著的《推背圖》。
段成式的信
先講一個《酉陽雜俎》的作者段成式本人的故事:
段成式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與溫庭筠關系最好,可謂是終其一生的摯友(段成式之子段安節娶溫庭筠之女)。
唐懿宗咸通四年六月,一代作傢段成式去世。溫庭筠傷感不已,他記得有一次自己過生日,段成式特意派飛騎給他送來一塊古墨,而他回送瞭九盒搜羅而來的志怪故事。他知道自己的這位老友最喜歡這個。現在故人已去,唯有追思……
段成式去世那年的冬天,長安大雪飄飛。天快亮時,有人叩溫傢大門。仆人從門後窺望,見有一雙手捧著竹筒一支遞來:“這是段大人叫我送來的。”仆人從門縫接過竹筒,送與溫庭筠。
溫庭筠開始以為弄錯瞭,因為老友已去世半年。但他打開後,看到的正是段成式的筆跡。庭筠急忙出戶,但大雪茫茫,又去哪尋找那送信人呢?
回屋後,他焚香拜讀,卻不解書信之意。書信原文如此,“慟發幽門,哀歸短數,平生已矣,後世何雲。況復男紫悲黃,女青懼綠,杜陵分絕,武子成覠。自是井障流鸚,庭鐘舞鵠,交昆之故,永斷私情,慨慷所深,力占難盡,不具。荊州牧段成式頓首”。
在這裡就不翻譯這封書信瞭,因為連溫庭筠都看不懂。
溫庭筠在傷感中露出一絲苦笑:“段兄啊,你自是博學,隻是這幽冥來書,為什麼還寫得這樣古奧呢?”
這則故事是段成式之子段安節親自訴說的,據說這封段成式的幽冥來信後來被拓瞭一份。原件保存在溫傢,拓本保存在段傢。
段成式生前作為志怪作傢,死後當然更有資格來點怪談異聞。隻是這一次主人公不必再是別人,可以是自己瞭。
太常卿段成式,相國文昌子也,與舉子溫庭筠親善,咸通四年六月卒。庭筠居閑輦下,是歲十一月十三曰冬至,大雪,凌晨有叩門者,仆夫視之,乃隔扉授一竹筒,雲:“段少常送書來。”庭筠初謂誤,發筒獲書,其上無字,開之,乃成式手札也。庭筠大驚,馳出戶,其人已滅矣,乃焚香再拜而讀,但不諭其理。辭曰:“慟發幽門,哀歸短數,平生已矣,後世何雲。況復男紫悲黃,女青懼綠,杜陵分絕,武子成覠。自是井障流鸚,庭鐘舞鵠,交昆之故,永斷私情,慨慷所深,力占難盡,不具。荊州牧段成式頓首。”自後寂無所聞。書雲“覠”字,字書所無,以意讀之,當作“群”字耳。溫段二傢,皆傳其本。子安節,前沂王傅,乃庭筠婿也,自說之。(《南楚新聞》)
在浩瀚的歷史中,總有一些人已是非常厲害瞭,但出於種種原因而寂寞於後世。
段成式是其中一個。
當時與他齊名的李商隱,在後人眼中已是最負盛名的唐朝詩人之一,在一些人看來甚至超越瞭李白和杜甫。而他的老友溫庭筠,因為是唐朝詩人中第一個大量寫詞的人,開辟瞭宋詞之路,在文學史上也具有獨特的地位。
段成式呢?平生已矣,後世何雲?
在給溫庭筠的幽冥來信中,也許他已預想到自己的這種孤獨瞭。
但他很坦然:一生就這樣過去瞭,後人又能說些什麼!
隻是我願意相信,正是因為這種孤獨,才使他的身影在千年後越來越高大。
在還年輕時,段成式喜歡打獵。其父宰相段文昌很擔憂,但考慮到孩子已成人,又不便當面斥責,於是找來身邊的幕僚,傳話於成式,讓他莫荒廢學業。
幕僚告知成式。成式唯笑而已,第二天打獵如故,所帶鷹犬更多。
回來後,他送給幕僚一對兔子及書信一封。
幕僚展信,見文辭優美,旁征博引,字字珠玉,於是回報段文昌,並展示書信。看完信後,宰相父親放聲大笑:“再無憂矣!”
神探記
現在看瞭電視劇,我們知道,大唐第一神探是狄仁傑。
但在唐朝時,有個與之齊名的神探,叫蘇無名。在唐宋時代,他與狄仁傑、包拯、宋慈並稱四大斷案高手。
蘇無名跟狄仁傑同時,但年齡要小得多。由於此人官職不大,後來被漸漸湮滅於歷史中,真的無名瞭。
其實,狄仁傑的形象,更多帶有後人塑造的元素,而蘇無名在當時就已經以斷案神奇而著稱瞭,受到武則天特別的賞識。因他長期在湖州任職,當時又被稱為“江南第一神斷”。
下面,就看看這起太平公主珠寶盜竊案。
故事發生在武則天時期,女皇賞賜給愛女太平公主兩盒子珠寶,皆為外國進獻的稀有之物,價值幾萬兩黃金。太平公主將其收藏,一年多以後再看,發現已被盜。
公主將此事報於母親。女皇聽後大怒:“何處盜賊,敢偷天子所賜之物!”她召來洛陽境內主管刑事與治安的洛州長史,命令道:“三日之內抓不到盜賊,治你重罪!”
長史大懼,馬上叫來所轄兩縣縣尉:“兩日之內抓不到盜賊,處死你們!”
縣尉更恐,沒辦法,對手下的官差說:“一日之內必須擒獲盜賊,否則,在我被處死之前,先處死你們!”
官差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隻能走出縣衙,碰碰運氣瞭。不想好運真的降臨瞭,他們在大街上碰到瞭著名反盜竊專傢、湖州別駕蘇無名。蘇無名是來洛陽度假的。
有官差認識蘇無名,大喊道:“我們有救瞭!”
於是,蘇無名被請到縣衙。
官差拉著蘇無名,見到縣尉後,大喊:“盜賊抓住啦!”
縣尉很困惑。
蘇無名見過縣尉:“湖州別駕蘇無名願參與偵破此案。”
“江南第一神探蘇無名?” 縣尉這才反應過來,轉頭又問官差,“你們剛剛為什麼污蔑蘇別駕,說是盜賊呢?”
蘇無名笑道:“您不要遷怒於他們,他們說盜賊抓住瞭是有原因的。我在湖州為官,擒奸除盜最有名。隻要盜賊從我眼前走過,我就能一眼辨出。你的官差應該知道我,所以把我請來破案,情急之下說出瞭那句話。”
縣尉大喜,問如何破案。
蘇無名說:“請您跟我去州府入見洛州長史,你可先進去說蘇無名來瞭。”
州府門前,長史大為高興,下階迎於庭院,拉著蘇無名的手,說:“今日遇到您,可以說是上天賜我性命啊。如何破案?時間不多瞭!”
蘇無名說:“請帶我去見女皇,到瞭她那兒再說。”
武則天召見瞭蘇無名,問:“蘇無名,我聽說過你,你能捕捉到大盜嗎?”
蘇無名說:“陛下可命微臣破此案,但不要限定時間,同時叫州府放松對此案的偵察,而且還得將兩縣的警力都歸我調遣。這樣用不瞭幾十天,我就可為陛下破案。”
武則天應允。
蘇無名主持下的偵破工作開始瞭,但他卻首先讓手下不再張揚破案這件事。大傢覺得奇怪。
直到一個多月後,寒食節至,蘇無名召來官差,以十人、五人為一個小組,命他們隱藏於洛陽東門、北門一帶,如果見到一些身著喪服的胡人出城赴邙山陵園區上墳,便可跟蹤。
官差所遇情景與蘇無名說的一樣,回報道:“確實有些胡人到邙山陵園區上墳。上墳時,他們雖也哭瞭,但不甚悲哀。撤掉奠品後,他們在墳墓周圍轉瞭一圈,鬼鬼祟祟,最後相視而笑。”
蘇無名道:“抓住他們!”
隨後,蘇無名派人襲擊瞭這夥來自西域的胡人,全部抓獲。官差打開新墳,於棺材裡找到瞭太平公主丟失的珠寶。
武則天很高興,問蘇無名:“你為什麼能捉得盜賊?”
蘇無名說:“我到洛陽那天,就聽說陛下賜予公主的珠寶丟瞭。進城時,正好碰到這夥胡人用車拉著棺材送葬。憑我觀察,這夥人很可疑,棺材裡裝的有可能不是死人,而是贓物。但我卻不知道要將贓物藏於何處。好在幾十天後就是寒食節,我猜他們一定會出城去墳墓那裡。果然在上墳時,他們哭而不哀,由此可以斷定其所埋葬的不是死者。他們假裝祭奠,後相視而笑,這是因為他們發現埋有珠寶的墳墓沒被人動過。”
武則天問:“當初你為什麼叫我不要大肆張揚破案這件事呢?”
蘇無名說:“假如陛下急於逼迫府縣偵察,盜賊會驚慌,肯定要將珠寶取出,卷之而逃;若放松偵察,並放出風去,他們必定降低警惕,不著急轉移贓物,這樣利於偵破。”
武則天說:“卿不亞於狄仁傑,青出於藍啊。”
蘇無名微笑:“狄大人是下官的偶像。”
隨後,女皇賜蘇無名金帛,並加瞭二級俸祿。
天後時,嘗賜太平公主細器寶物兩食盒,所直黃金千鎰,公主納之藏中。歲餘取之,盡為盜所將矣。公主言之,天後大怒,召洛州長史謂曰:“三日不得盜,罪!”長史懼,謂兩縣主盜官曰:“兩日不得賊,死!”尉謂吏卒遊徼曰:“一日必擒之,擒不得,先死!”吏卒遊徼懼,計無所出。衢中遇湖州別駕蘇無名,相與請之至縣。遊徼白尉:“得盜物者來矣。”無名遽進至階,尉迎問故。無名曰:“吾湖州別駕也,入計在茲。”尉呼吏卒:“何誣辱別駕?”無名笑曰:“君無怒吏卒,抑有由也。無名歷官所在,擒奸摘伏有名,每偷至無名前,無得過者。此輩應先聞,故將來,庶解圍耳。”尉喜請其方。無名曰:“與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尉白其故,長史大悅,降階執其手曰:“今日遇公,卻賜吾命,請遂其由。”無名曰:“請與君求見對玉階,乃言之。”
於是天後召之,謂曰:“卿得賊乎?”無名曰:“若委臣取賊,無拘日月,且寬府縣,令不追求,仍以兩縣擒盜吏卒,盡以付臣,臣為陛下取之,亦不出數十日耳。”天後許之。月餘,值寒食,無名盡召吏卒,約曰:“十人五人為侶,於東門北門伺之,見有胡人與黨十餘,皆衣縗絰,相隨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報。”吏卒伺之,果得,馳白無名,往視之。問伺者,諸胡何若。伺者曰:“胡至一新塚,設奠,哭而不哀,亦撤奠,即巡行塚旁,相視而笑。”無名喜曰:“得之矣。”因使吏卒盡執諸胡,而發其塚。塚開,割棺視之,棺中盡寶物也。奏之。天後問無名:“卿何才智過人,而得此盜?”對日:“臣非有他計,但識盜耳。當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時,臣亦見,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處。今寒節拜掃,計必出城,尋其所之,足知其墓。賊既設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奠而哭畢,巡塚相視而笑,喜墓無損傷也。向若陛下迫促府縣捕賊,計急必取之而逃。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緩,故未將出。”天後曰:“善。”賜金帛、加秩二等。(《紀聞》)
上面的案子涉及皇傢珍寶被盜,事非尋常。類似的案子在晚唐康駢所著《劇談錄》中也記有一則,而且犯罪情節更嚴重。
說其嚴重,是因為被盜之物乃是皇帝平時睡覺所用的白玉枕頭。此物能輕易被盜,說明盜賊入皇宮易如反掌,更意味著取皇帝之性命是很簡單的事。
唐文宗常用的白玉枕乃是德宗時於闐國所獻的寶物。按唐人筆記《廣德神異錄》記載,當時確實有外國進貢給唐朝一件玉枕,“重明枕,長一尺二寸,高六寸,潔白類於水精。中有樓臺之形,四面有十道士,持香執簡,循環無已,謂之行道真人。其鏤木丹青,真人之首簪帔,無不悉具。仍通瑩焉”。
但這件放在皇帝寢殿的寶物竟被盜瞭!
寢殿是絕對的禁區,除瞭皇帝的貼身宦官、得幸妃子外,他人是絕難進入的。可以設想此事發生之後,唐文宗的驚悸程度。
偵破工作迅速展開,在此之前,皇帝對負責此案的大內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說:“一個玉枕誠不足惜,但賊人出入皇宮如履平地,萬一發生其他變故,又該如何!如果不能將賊人捕捉,要你們這些宿衛又有什麼用!”
雖說唐文宗平時為權宦所制,但出瞭這麼大的漏子,宦官們也害怕瞭,紛紛謝罪。
多日過後,盡管懸賞甚高,但仍一無所獲。時有北軍(禁軍的一支)龍武將軍王敬宏,與同僚夜宴。一人善奏琵琶,卻忘瞭帶樂器。此時夜深,軍門已閉,大傢很是惋惜。
王敬宏手下有個十八九歲的仆人,向來為人機警,見此場面,對主人說:“若要琵琶,我可為將軍取來!”
王敬宏說:“軍門已鎖,不能隨意出入,你難道不知道嗎?為什麼要說瘋話!”
小仆人微微一笑,隨後出帳。沒多長時間,他就把那人的琵琶取瞭回來。王敬宏大驚,因為軍帳離那人放琵琶的地方來回有三十多裡地!他盯著自己的這個仆人,聯想到近日發生的皇宮盜竊案……
轉天,王敬宏悄悄盤問瞭仆人:“我用你多年,卻不知道你身手如此矯捷。我聽說這世間有俠客,難道你就是嗎?”
仆人說:“我知道您懷疑我是皇宮盜寶案的主角,但其實不是。我父母都在四川,我已出來多年,現在想回故鄉。走之前,我將報答您多年的恩情,為您捉住盜竊白玉枕的人。此人名叫田膨郎,他行蹤不定,勇力過人,最善輕功,如不能打斷其腿,縱有千軍萬馬,亦不能將其捉拿。三日後,他可能來我們軍營一帶,可設計擒之。”
第三天,北軍軍營附近,果有一清瘦奇異的青年出現在王敬宏和仆人的視野裡,正是田膨郎。他與幾個人勾肩搭背地路過仆人身邊時,被後者出其不意地拿馬球桿猛擊腿部。
田膨郎大叫一聲倒於地上,左腿已折。看到仆人後,他長嘆道:“玉枕正是我偷的,我不怕他人,隻怕你。”
案子破瞭,文宗很高興,親自審問田膨郎。後者說自己經常在夜間進入皇宮。皇帝很欽佩地說:“你屬於俠客,非一般意義上的盜賊,我就不治你的罪瞭。”
皇帝大賞王敬宏。至於其仆人,早已悄悄地回四川老傢瞭。
海州殺倭案
唐朝富強,四方艷羨。
鄰邦日本積極吸收華夏文明,為此多次派出龐大使團,來中國學習先進的制度和文化。有唐一代,日本共往中國派遣19批“遣唐使”,實際成行16次。使團規模往往龐大,少則百餘人,多則五六百。“遣唐使”登陸後,當地唐朝官員將使團成員安排在館驛,隨後向朝廷報告。長安方面批準後,使團骨幹便被迎入長安,這些人將受到皇帝召見。使團的大多數人,一般先留在登陸時的州府,隨後分批進入長安或在大唐各地考察和學習。
下面的涉倭事件,發生在唐朝的沿海城市海州,即今江蘇連雲港。
海州為唐朝最大港口城市之一,貿易頻繁,很多外國使團都選擇在這裡登陸。這一次,一支多達五百人的日本遣唐使團登陸瞭。他們聲稱帶著天皇的親筆書信,要西去長安覲見大唐皇帝。
當時主政海州的李邕接待瞭日本使團。
日本遣唐使團往往隨船攜帶有大批本國珍寶,上貢大唐天子,這一次也不例外。這一天,經相關程序後,李邕將日本使團成員安排到館驛,好生招待,但禁止他們隨意出入。當晚,李邕派人將珍寶運下來,隨後將船燒毀。
第二天,他派人到館驛,稱:“昨晚突有大海潮,日本船隻盡皆失蹤,不知漂到哪兒去瞭。”
被關在館驛的日本遣唐使面面相覷,不知發生瞭什麼,更不知該如何是好。當然,在大唐,他們不敢提什麼要求,隻能老實地待著,一切聽從李邕的安排。後者膽子也真是大,給長安方面寫瞭一封謊話連篇的奏章:“來瞭一批日本使者,但他們的船都毀於海潮,如何處理?”
接到奏章後,朝廷表示同情這些日本使者。同時,命令李邕為他們建造十艘大船,派五百水手護送日本使者回國。
第一,朝廷沒調查此事;第二,朝廷沒提日本使者入長安覲見的事。李邕竊喜,他搞到十艘大船,集合五百名大唐水手。出發前,他對水手們說瞭一番意味深長的話:“日本國海路遙遠,風浪甚急,你們此去如何能平安返回大唐?所以,我特批,此行可見機行事,遇事可自做決斷!”就是暗示水手們,出海後做什麼都行。水手們互相看看,都笑著點點頭。
日本使團歷盡海上顛簸,來到大唐,卻是如此倒黴。皇帝沒見到,珍寶也沒瞭,現在又被打發回國,太令人鬱悶瞭。
日本使團的成員嘀嘀咕咕地上瞭船。
啟程後,船隊在海上走瞭幾天。這天晚上,預料中的事件發生瞭:五百名大唐水手,趁五百名日本使者沒防備,將其全部撲殺,接著把屍體沉入海中,然後掉轉船頭,回到瞭海州。
江夏李邕之為海州也,日本國使至海州,凡五百人,載國信,有十船,珍貨數百萬,邕見之,舍於館,厚給所須,禁其出入。夜中,盡取所載而沉其船。既明,諷所館人白雲:“昨夜海潮大至,日本國船盡漂失,不知所在。”於是以其事奏之。敕下邕,令造船十艘,善水者五百人,送日本使至其國。邕既具舟具及水工。使者未發,水工辭邕,邕曰:“日本路遙,海中風浪,安能卻返?前路任汝便宜從事。”送人喜。行數日,知其無備,夜盡殺之,遂歸。邕又好客,養亡命數百人,所在攻劫,事露則殺之,後竟不得死,且坐其酷濫也。(《紀聞》)
李邕可謂膽大妄為。
按記載,此人為官海州,收養瞭亡命之士數百人,形成秘密組織,其中有不少是江湖高手。他指揮著這個秘密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劫掠,奪取橫財無數。手下的門客一有暴露,立遭滅口。
可以這樣說,李邕是唐代最大的披著官員外衣的黑社會大佬。當然,最後他還是暴露瞭,被朝廷處以極刑。
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李淳風與推背圖
武則天剛出生不久,唐朝相面大師袁天綱就來到其父武士彟的官邸。
當時尚在襁褓中的武則天穿著男孩的衣服。袁天綱看過後大驚:“龍睛鳳頸,極貴之相。若是女孩,當為天下主!”
說完,沒分清男女的袁大師走瞭,空留下武士彟在那裡愣神。
本故事,說的就是這位袁大師的老友,著名預言傢李淳風。
這年冬天,負責天象的太史令李淳風正在校正大唐新歷,他推算出正月初一將要發生日食,於是立即將自己的推算稟報給皇帝。
關於日食,現代人當然有科學的解釋:當月球轉至太陽和地球之間,且地球、月球、太陽呈一條直線時,太陽光被月球擋住,對地球而言即發生瞭日食。在古代,日食出現算得上是大事,因為古人無法理解為什麼天空中的太陽突然消失不見。
在新年的第一天發生日食,這當然被認為是兇兆。唐太宗李世民知道後很不高興,問李淳風:“你預測的天象真的會出現嗎?假如正月初一沒有日食發生怎麼辦?”
李淳風道:“如果那樣,我願被處死。”
正月初一到瞭,上午的時候,皇帝在庭院中等候日食,但天空毫無變化征兆。皇帝有些不耐煩,對李淳風說:“我現在放你回傢,與妻兒作別。”
“不忙。”李淳風微笑,“此時尚早,陛下莫急。”說著,他在墻壁上做瞭個記號,告訴皇帝,當日頭照到那個記號時,當有日食發生。
正如李淳風所預言的,那天真的發生瞭日食,且分毫不差。皇帝大驚,但更多的是高興,因為他身邊竟然有這樣一位大師。
在此之前,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貞觀年間,李世民得到一本秘讖,也就是一本預言書,裡面對唐朝的未來作瞭這樣的推測:“唐三代後,有女武代王!”
說的是唐朝三代之後,皇帝羸弱,有武姓女子取代李傢,成為新皇帝。
天下初定不久,江山真的會迅速埋葬於一個武姓女子之手嗎?
世民深為不安,大喊:“快快給我找到這個該死的女人!”怒吼在深宮回蕩。
有近侍勸皇帝安靜一下,建議傳李淳風入宮,詢問究竟。
“李淳風?”皇帝疲倦地翻瞭一下眼珠。
“是啊。”近侍說,“他不是我們大唐的第一號預言大師嗎?聽聽他的看法,也許有不錯的收獲。”
世民點頭稱是。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皇帝秘密召見瞭我們的主人公太史令、預言傢李淳風。
李淳風坐在幽暗的室中,面對著曾經天下無敵的李世民。
李世民將所得預言書展示給李淳風看。李淳風看後回答:“書中的預測是準確的,這個武姓女子現在就生活在皇宮!四十年後,她將成為帝國的統治者,李傢子孫會被她誅殺很多。”
世民道:“那我現在就找到她,將之斬殺!如何?”
李淳風說:“不可。武姓女子為帝,乃天命,不可改。天命不絕此女,假如妄加行動,定會傷及無辜。而且,此女為皇帝,當在四十年後。到那時,她也老瞭,會仁慈一些。而且,大唐王朝中途易姓,隻是暫時的,此女人終不能徹底斷絕唐朝。但如果現在就尋找此女,捕而殺之,那麼還會出現其他人篡奪李唐江山。而據我推算,新出現的人,會比那武姓女子更強更狠,到那時您的後代恐怕就不會有遺留瞭。所以,相比較而言,留著武姓女子之命比現在殺瞭她更有利。”
世民低頭不語。
太宗之代有《秘記》,雲唐三代之後,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李淳風以詢其事,淳風對曰:“臣據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四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殆將殲盡。”帝曰:“求而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不可廢也。王者不死,雖求恐不可得。且據占已長成,復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四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更四十年,亦堪禦天下矣。少壯嚴毒,殺之為血仇,即陛下子孫無遺類矣。”(《朝野僉載》)
世民最終采納瞭李淳風的建議。於是,在後宮一角戰栗的武則天撿回一命。
事實上,世民皇帝的恐懼並未到此為止。
貞觀年間,有大將李君羨,原籍河北武安,被封為武連郡公,又出任左武衛將軍,守衛玄武門。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李君羨跟皇帝所厭惡的“武”字太有緣分瞭。
當然,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一幕出現在那天晚上。李世民在宮內宴請他的武將,行酒令時,叫大傢各自報出自己的小名。輪到李君羨,他不好意思地說自己的小名:“我叫五娘子……”
眾人大笑,男人竟有此女人名。
但李世民心裡緊瞭一下,當然沒流露出來,而是打趣道:“李君羨,你是何樣的女子啊,竟如此勇猛!”
夜宴散瞭,眾武將告別皇帝。李君羨也走瞭,他還要去玄武門值夜班。
在偌大的皇宮中,李世民難以入睡。後來,他找瞭個借口,把李君羨給處死瞭。直到武則天時期,女皇得知原委,嘆息良久,才下令給李君羨平反。
接著說李淳風。
李淳風是陜西岐州人,小時候就聰穎秀徹,博覽群書,尤精天文、歷算和占卜學。早年有過漫遊經歷,曾在浙江天臺山學道,得高人秘傳。
入仕途後,李淳風於貞觀十五年任太史丞,掌管天象與歷算。七年後轉為太史令。按我們現在的看法,精通天象的他是這個地球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傢”,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李淳風最有名的貢獻,是他所著的《推背圖》。該書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神奇的預言書,據說很多都靈驗瞭。在令人匪夷所思的同時,也叫人不寒而栗。
李淳風寫《推背圖》,大約還是受到那個風雨交加的黑夜的啟發。
在那個夜裡,他被皇帝傳去詢問關於“武女代唐”的事情。在說服瞭皇帝不要輕易捕殺身邊姓武的女子後,他自己也深感武女禍國之亂象,於是突然想寫一部關於後世的預言書。
關於此書的寫作過程,我們不得而知。按史書上的零星記載,那段時間他一直把自己關在密室裡,直到有一天好友袁天綱闖進來,在他後背上推瞭一下,說:“別預測瞭,天機不可泄漏!”他才打住。
這時候,他已預測到近兩千年之後瞭。
現在流傳下來的《推背圖》共有60卦,每卦一幅圖像,每幅圖像旁都是神秘玄奧的四言讖語,並配以進一步解釋的七言詩。除瞭首尾外,共有58卦預言。
到明末,名士金聖嘆對《推背圖》進行解讀,該本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此前,有人認為這是部偽書。但實際上,早在《宋書・藝文志》中就有關於此書的記載瞭。
當然,由於書中多涉及朝代興衰,所以在後世被列為禁書。
明崇儼之死
唐高宗儀鳳四年,正諫大夫兼禦醫、皇傢方術顧問明崇儼從皇宮出來,在隨從的護衛下回瞭寓所。
黃昏時分,東都洛陽滿城的牡丹花香,令人沉醉。夕陽落於邙山,遊人歸自伊水,明崇儼獨坐庭院。其時,月色滿庭,江山清寂。庭院裡夏花繁盛,映沒石階。院後即是邙山之野。
花樹叢中,明崇儼做瞭一個夢。他夢到一個雍容的女人長久地凝視著他。女人的面容如霧中花,她說:“請君聽我歌一曲。卜得上峽日,秋天風浪多。江陵一夜雨,腸斷木蘭歌……”
不知過去瞭多長時間,明崇儼睜開眼,回味著剛才的夢。這位被認為通靈的先生,也不知道這個夢意味著什麼。
正在這時,明崇儼在恍惚中感覺有些異樣,似乎看到有個人從院墻上跳下。在他遲疑時,那人已上前,大喊瞭一聲:“明崇儼先生!”
明崇儼一愣,下意識地應瞭一聲:“我在這裡。”
隨後迎接他的是一把利劍。
刺客迅速消失在即將降臨的夜幕中。
明崇儼是正諫大夫,負責評議規諫朝廷政事的得失,品階為正四品。官職雖不算太大,但他的死卻震驚瞭整個帝國。因為明崇儼是武則天身邊的第一號紅人。
明崇儼原籍河南偃師,其人容貌俊秀,風姿神異,出身士族,卻精通巫術、相術和醫術。入仕途後,他最初擔任縣丞一職。唐高宗時代,皇帝總犯頭疼病,聞明崇儼有奇術,遂召至京城。說來也神奇,明崇儼竟真的看好瞭皇帝的病,由此深得唐高宗和武則天喜愛,可以自由出入皇宮。
據說此人與武則天的關系十分曖昧,具體到瞭哪一步不好妄斷,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除瞭晚年在精神上依賴於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外,武則天一生中最心儀的人極有可能是明崇儼。至於後來的男寵薛懷義、沈南蓼之流,隻不過是武則天的肉體玩偶和養生顧問而已。
明崇儼作為正諫大夫,論政事得失時喜歡假借鬼神之言。皇帝和皇後更是對其言聽計從。關於明崇儼通鬼神之事,有這樣的例證:
正諫大夫明崇儼,少時父為縣令,縣之門卒有道術,儼求教。教以見鬼方,兼役使之法,遺書兩卷,儼閱之,書人名也。儼於野外獨處,按而呼之,皆應曰:“唯。”見數百人。於是每須役使,則呼其名,無不立至者。儼嘗行,見名流合祔二親者,輀已出郊,儼隨而行,召其傢人謂曰:“汝主君合葬二親乎?”曰:“然。”曰:“汝取靈柩,得無誤發他人塚乎?”曰:“無。”儼曰:“吾前見紫車,後有夫人,年五十餘,長大名傢婦也。而後有一鬼,年甚壯,寡發弊衣,距躍大喜,而隨夫人,夫人泣而怒曰:‘合葬何謂也?’汝試以吾言白汝主君,雲明正諫有言如此。”祔親者聞之,大驚,泣而謂儼曰:“吾幼失父,昨遷葬,決老豎取之,不知乃誤如此。”崇儼乃與至發墓所,命開近西境,按銘記,果得之,乃棄他人之骨,而祔其先人。儼在內言事,及人間厭勝至多,備述人口,故不繁述。(《紀聞》)
明崇儼少年學道,師父是他那做縣令的父親身邊的一個門卒。
這門卒是個高人,深識道法。明崇儼那聞名當時的驅使鬼神之術,就是向他學的。記載中,門卒給瞭明崇儼兩卷書,書上都是人名字。明崇儼每每默念書上的人名,空中就會有聲音答應:“在!”
有一次,明崇儼出行長安郊野,看到有人欲合葬父母。他發現哪裡不對,於是叫住那傢仆人:“你的主人要合葬已亡的雙親嗎?”
仆人點頭。
明崇儼說:“你們挖舊墳時,有沒有可能挖錯瞭,錯取瞭別人的屍骸?”
仆人說:“不會吧!”
明崇儼說:“我看見運屍車後跟著一位老婦人,五十多歲,名傢風范,那是你傢主人母親的鬼魂。夫人後面跟著一男鬼,卻是壯年,禿發陋衣,蹦跳著很高興。而老婦人哭泣著說:‘為什麼要跟你合葬?’你把我這些話轉述給你傢主人,說這是明崇儼所講即可。”
那傢主人聽完仆人的轉述後大驚,仔細辨查後發現,果然是錯將他人屍骸當做瞭自己的父親。
明崇儼被刺後,唐高宗和武則天都很震驚,立即成立專案組調查此事。但大臣們都希望刺殺案不瞭瞭之,因為在他們的眼裡,明崇儼隻不過是個江湖術士,死不足惜。
關於明崇儼的死因,當時有如下幾種傳說:
一、為鬼神所殺。有大臣半開玩笑地說:“明崇儼呀!不是說他精通異術,最善驅使鬼神為他辦事嗎?也許把鬼神逼急瞭,為鬼神所殺吧!呵呵。”
二、為流竄的強盜意外所殺。
三、被太子遣人所殺。
正史上記載的是第二種說法,當時流行的是第一種說法,但武則天堅信第三種說法。
當時,唐高宗已是暮年。武則天成為帝國的權力中心,常撇下皇帝丈夫,獨自一人登上洛陽城樓接受群臣和百姓的朝賀。太子李賢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下去。而武則天繼續強化著自己不可冒犯的尊嚴,多次書面訓誡這個不聽話的兒子。
當時還有傳言說,武則天曾多次秘密召見明崇儼,讓他給自己的幾個兒子看相。明崇儼很不客氣地批評瞭太子李賢,認為三子李顯和四子李旦更有天子之姿。此外,據說擅長巫術的明崇儼還總被武則天請去,秘密對李賢進行詛咒。
現在明崇儼被刺殺瞭,誰幹的?武則天說一定要查清此事,她希望從幕後挑出太子李賢這根線。
但事與願違,幾個月下來,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李賢被牽涉到案件中。
武則天有些坐不住瞭,也許這時她還不知道狄仁傑、蘇無名有著過人的偵探才能。武則天與太子賢僵持瞭一年。
直到轉年,事情才發生變化。
在武則天的陰影中,鬱鬱寡歡的太子李賢因親近一個叫趙道生的近侍,而受到一名大臣的指責,這種同性戀行為被認為有失太子風范。
太子大發脾氣,說:“我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們管得著嗎?”
武則天認為管得著,她一直想辦自己這個兒子。她派人秘密審訊趙道生,竟意外得知:去年,他受太子委派,一手籌劃瞭對明崇儼的刺殺行動。
武則天隨即派士兵闖入東宮,進行搜查,在馬廄繳獲瞭上百副盔甲。
沒有兵器,隻有盔甲,但這已是大事件瞭。武則天以刺殺大臣和私藏軍械為罪名,將李賢的太子位廢瞭。此前她曾毒死過一個兒子:自己的長子李弘。至於李賢,後來被流放四川,最後被武則天逼迫自盡。武則天最喜歡的明崇儼死瞭,未來的女皇要她的兒子也必須去陪葬。
準情人的死令未來的女皇傷感異常,而親兒子的死又令她感到安慰:因為她借明崇儼一案,如願地拔掉瞭通往女皇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棵荊棘。
李賢活著的時候,曾寫過一首著名的《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
在這首詩中,他道出對母親的悲憤和期待:母親啊,你確實是個曠古未有的女強人,但若把自己的兒子都殺瞭,你最後收獲的隻是空空的瓜蔓啊。
他希望母親繃緊的神經能稍微放松一下。但問題是,如果心慈手軟瞭,那還是武則天嗎?所以李賢的希望落空是必然的。
大唐第一國手
下面這則軼聞說的是大唐圍棋第一國手與日本圍棋第一高手比拼的故事。
唐宣宗大中二年春,日本王子來到長安朝拜,獻上東瀛寶物、音樂。宣宗皇帝為之設百戲、宴會,以禮相待。
日本王子最善下圍棋,此番初來長安,朝拜之餘,提出要跟大唐國手比試棋藝。宣宗皇帝命令皇傢棋手顧師言出陣。
日本王子拿出一套精美無比的棋具,說:“我們日本國之東三萬裡遠的大海上,有一島名叫集真,那裡有座凝霞臺,臺上有個手談池,池中特產一種冷暖玉棋子。該棋子不用加工,而自然有黑、白兩色,摸上去冬暖夏涼,故而稱之為冷暖玉。此外,島上還產一種叫如楸玉的樹,與楸樹相仿。稍加雕琢,制成棋盤,光潔如鏡。”
日本王子炫耀完自傢的棋子和棋盤,遂與顧師言圍棋。
顧師言被認為是晚唐圍棋第一高手,可比盛唐時的國手王積薪。在此之前,他在與另一位圍棋高手閻景實的一次征霸賽中險勝,奪得皇帝所賜的“蓋金花碗”,確立瞭大唐第一高手的地位。
但此次與日本王子的對弈,讓顧師言吃驚不小。因為他下到第三十三手,還未將其制服。
作為大唐皇傢棋師,顧師言擔心下得不好會有辱國傢尊嚴,因此十分緊張,捏棋子的手也冒出汗,每走一步需要思考良久。直到最後他拿出絕招“鎮神頭”,才壓制住日本王子的咄咄勢頭,控制住瞭局面,使日本王子瞪目縮臂,凝視棋局,最終推枰認輸。
日本王子問身邊的唐朝官員:“顧先生在大唐圍棋國手中排第幾?”
唐朝官員撒瞭個謊,說:“第三名而已。”
日本王子說:“我能見見第一國手嗎?”
唐朝官員笑:“不太好吧!假如王子戰勝瞭第三名,才有機會見到第二名;假如戰勝瞭第二名,才可能見到第一名。現在,你連大唐排名第三名的棋手也沒贏,就想見第一棋手,可能嗎?”
日本王子不語,繼而唏噓道:“我國圍棋之冠,竟不及唐朝第三。”
顧師言的“三十三手鎮神頭圖”成為當時圍棋界最珍藏的棋譜。當然,現在早已經失傳瞭。這次比拼中,顧師言雖最終有驚無險地獲得勝利,但過程卻很緊張。
值得註意的一個細節是,唐朝的那位官員對日本王子說瞭謊。這本不是盛唐風范!以此而觀,這個偉大的王朝確實日薄西山,喪失瞭自信。或者這樣說,若不是派出顧師言,日本王子取勝中國棋手也不是沒可能。
事實上,大約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圍棋才正式傳入日本。百年之中,日本棋藝便精進如此。日本對圍棋的學習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對唐朝其他文化和制度的吸收瞭。
大中中,日本國王子來朝,獻寶器、音樂,上設百戲、珍饌以禮焉。王子善圍棋,上敕顧師言待詔為對手。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雲:“本國之東三萬裡,有集真島,島上有凝霞臺,臺上有手談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焉,冬溫夏冷,故謂之冷暖玉。又產如楸玉,狀類楸木,琢之為局,光潔可鑒。”及師言與之敵手,至三十三下,勝負未決,師言懼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則謂之“鎮神頭”,乃是解兩征勢也。王子瞪目縮臂,已伏不勝,回語鴻臚曰:“待詔第幾手耶?”鴻臚詭對曰:“第三。”師言實第一國手矣。王子曰:“願見第一。”曰:“王子勝第三,得見第二,勝第二,得見第一。今欲躁見第一,其可得乎?”王子掩局而籲曰:“小國之一,不如大國之三,信矣。”今好事者尚有《顧師言三十三鎮神頭圖》。(《杜陽雜編》)
按故事中所說,此次中日兩國圍棋巔峰之戰發生在唐宣宗大中年間。但來自日本方面的確切史料證明,大中年間並無遣唐使入長安。
而是在唐懿宗咸通三年,被廢黜的日本王子高嶽親王曾來到長安學習,尋求佛法真諦。當時唐懿宗下詔,命長安青龍寺高僧法全接待高嶽親王。
二人在交流時辯禪論經。法全終不能令高嶽親王心悅誠服。
三年後,高嶽親王離開長安。
有人說高嶽親王回日本瞭,也有人說他為瞭取得佛法真諦,渡海西去印度瞭。也就是說,晚唐時代,大唐文化雖然對日本依舊有著吸引力,但卻遠不如從前瞭。
曲江故事
大唐長安,四野勝境皆在曲江。
曲江在秦朝時喚作隑洲。唐玄宗之前,這裡並未得到開發。
進入開元年間後,這裡才被疏鑿建設,漸漸成為大唐首都長安的第一風景區。當時,在曲江江畔之南有紫雲樓、芙蓉苑,以西有杏園、慈恩寺。
這裡綠草如茵,花樹繁盛,煙水明媚。長安的士人和庶民,每至閑暇,都會來這裡遊賞,皇帝也不例外。所以,在當時,老百姓要想見到皇帝和後妃,去曲江是最好的選擇。
曲江宴在當時最負盛名。三月初三上巳節,唐朝皇帝會賜宴主要大臣,比如宰相、翰林學士等。此日往往傾動整座長安城,蔚為盛觀。這種習慣從玄宗時代一直延續到晚唐。
此外,每年的新科進士,最愛遊的也是曲江。中榜之日,他們往往在這裡聚會狂歡。在當時,有關曲江的生活內容,數不勝數,現集錄如下:
長安俠少,每至春時,結朋聯黨,各置矮馬,飾以錦韉金鞍,並轡於花樹下往來,使仆從執酒皿而隨之,遇好囿時駐馬而飲。(《雲仙散錄》)
學士許慎選,放曠不拘小節,多與親友結宴於花圃中,未嘗具帷幄,設坐具,使童仆輩聚落花鋪於坐下。慎選曰:“吾自有花裀,何消坐具。”(《雲仙散錄》)
長安貴傢子弟每至春時,遊宴供帳於園圃中,隨行載以油幕,或遇陰雨以幕覆之,盡歡而歸。(《雲仙散錄》)
長安士女於春時鬥花戴插,以奇花多者為勝。皆用千金市名花,植於庭苑中,以備春時之鬥也。(《雲仙散錄》)
長安士女遊春野步,遇名花則設席藉草,以紅裙遞相插掛,以為宴幄。其奢逸如此也。(《雲仙散錄》)
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後,各乘車跨馬,供帳於園圃,或郊野中,為探春之宴。(《雲仙散錄》)
長安進士鄭愚、劉參、郭保衡、王沖、張道隱等十數輩,不拘禮節,旁若無人。每春時選妖妓三五人,乘小犢車,詣名園曲沼,藉草裸形,去其巾帽,叫笑喧呼,自謂之“顛飲”。(《雲仙散錄》)
曲江貴傢遊賞,則剪百花,裝成獅子相送遺。獅子有小連環,欲送則以蜀錦流蘇牽之,唱曰:“春光且莫去,留與醉人看。”(《曲江春宴錄》)
霍定與友生遊曲江,以千金募人竊貴侯亭榭中蘭花,插帽兼自持,往綺羅叢中賣之。士女爭買,拋擲金錢。又各以錐刺藕孔,中者,罰巨觥;不中者,得美饌。(《曲江春宴錄》)
下面的故事,也發生在中唐時代的曲江:
曲江池,本秦時隑洲。唐開元中,疏鑿為勝境,南即紫雲樓芙蓉苑,西即杏園、慈恩寺,花卉環周,煙水明媚,都人遊賞。盛於中和上巳節,即賜宴臣僚,會於山亭,賜太常教坊樂。池備彩舟,唯宰相、三使、北省官翰林學士登焉。傾動皇州,以為盛觀。裴休廉察宣城,未離京,值曲江池荷花盛發,同省閣名士遊賞。自慈恩寺,各屏左右,隨以小仆,步至紫雲樓,見數人坐於水濱,裴與朝士憩其旁。中有黃衣半酣,軒昂自若,指諸人笑語輕脫。裴意稍不平,揖而問之:“吾賢所任何官?”率爾對曰:“喏,郎不敢,新授宣州廣德令。”反問裴曰:“押衙所任何職?”裴效之曰:“喏,郎不敢,新授宣州觀察使。”於是狼狽而走,同座亦皆奔散。朝士撫掌大笑。不數日,佈於京華。後於銓司訪之,雲:“有廣德令請換羅江矣。”宣皇在藩邸聞是說,與諸王每為戲談。其後龍飛,裴入相。因書麻制,回謂樞近曰:“喏,郎不敢,新授中書門下平章事矣。”(《劇談錄》)
大臣裴休在宣宗時代為宰相,也是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為推崇佛教的一個宰相。
他未任宰相前,一度被任命為觀察使,出使宣城。離長安前,正值曲江池荷花盛開,他與同事先遊慈恩寺,後打發走侍衛,隻帶瞭小仆,步至紫雲樓。
樓下江畔,有幾位士人藉草飲酒。裴休與同行的幾位朝士休憩在他們身邊。
那夥人中,有個身著黃衣的,似乎已喝多瞭,顯得很輕狂,面對裴休等人,不時來幾句挑釁之詞。
裴休意氣難平,上前拜而問之:“您做什麼官?”
“喏,不好意思,我剛剛被授予宣州廣德縣令!”黃衣人隨後反問裴休,“你呢?”
裴休學他道:“喏,不好意思,我剛剛被授予宣州觀察使。”
呵呵,裴休正是黃衣人上級。
黃衣人酒頓時醒瞭,與同伴狼狽奔散。與裴休同來的朝士撫掌大笑。
有意思的在後面。幾天後,傳出一個消息:有廣德縣令,上書希望朝廷改授自己為四川羅江縣令。
當時,唐宣宗還未當皇帝,聽說這一段子後,每每說與其他親王聽。
後來,宣宗即帝位,以裴休為宰相。裴休正起草詔書,想起往事,回過頭對樞密使也說瞭句:“喏,不好意思,我剛剛被授予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