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入室

蕭禹又怎麼可能在洛陽給顏傢相看呢?

他在宜陽書院的日子,倒是要比預想中的好過些,雖說出身富貴,從兄又是本地父母官,沒進書院之前還鬧出瞭那麼一樁軼事,十分有紈絝子弟的勢頭。但他好就好在是本人入住書院,一言一行都在師兄弟們的眼皮子底下,他又沒什麼嬌驕之氣,雖說書院條件艱苦瞭些,也不曾抱怨什麼,兼且十分聰慧,在經義上進益極快,武學底子又好,不出一個月,幾個年高德長的師兄,已是對他十分親切贊許,之前的些須小事,如今便是無傷大雅,也不曾被人惦記著不放。之前來認親過的同學,也都紛紛和他親近起來——這就是親戚血脈的力量瞭,雖然以前從未見過面,但總要比旁人都多瞭幾分親切感,隻要資質過得去,都是樂於結交的。

也是因此,顏衙內約他一道回洛陽時,蕭禹也不疑有他,他本來就想借著這幾日的假回洛陽探望一下姨母,也好讓傢人放心些。從這裡去洛陽路雖然不遠,但能和親戚結伴,自然也更方便些。不料顏衙內卻幹脆就約瞭他住在顏傢,蕭禹當時一聽,心裡就有些犯嘀咕,一則他不願隨意跑到人傢傢裡做客,二來自認平日和顏衙內也沒那麼親近,因此難免有些疑惑。

蕭傳中正式就職以後忙得不可開交,一直在鄉治下頭跑,蕭禹自進瞭書院以後,就沒見過從兄,就是要問問傢裡和顏傢的交情都無從問起,不過他本也是聰明人,細細一想,忽然想到顏衙內似乎也就是從某一日起對他特別親近留意,還時常問些他在傢中的事。——再聯想到那日宋粵娘的說法,蕭禹心裡頓時就有瞭幾分疑心。

若說是二十七哥帶信來為他說親,他自是不信的——不必猜測什麼,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隻是若是那日誤入女學時,被誰傢姑娘看上瞭,托瞭傢人相看說親,也不是什麼奇事。而宋粵娘知道此事,那就更不出奇瞭,畢竟當日是她來辨認他的身份,那姑娘要知道什麼,還不是得問她?

也不能說他不聰明,真相居然是被蕭禹猜瞭個七七八八出來,這幾日和宋檗一道閑談的時候,借著當日的糗事問瞭問女學的情況,知道的確有位顏傢姑娘在女學讀書,論年紀也和他差不多,且又知道瞭女學裡的姑娘多數都是還沒定親的……蕭禹這如何敢去和顏衙內一道帶瞭顏娘子去洛陽?若是一次洛陽回下來,換瞭一封寫往東京的提親信,隻怕回京後他不知要被訓斥多久瞭!

雖說心裡對於被看上這回事,也有些淡淡的得意,但蕭禹可沒有因此就對顏娘子生出好奇什麼的,他的親事絕非他本人能夠做主,這一點他自小就很清楚,這顏娘子若是見瞭沒什麼感覺罷瞭,要是一見就心生歡喜,那還不如不見。

不過話又說回來瞭,跟著兄長們喬裝打扮,往瓦肆裡去取樂的時候,他也見瞭不少白生生的女子身體,也見瞭不少美人,還有許多男歡女愛的戲碼,可蕭禹心裡卻是從未有過什麼歡喜的感覺,隻覺得看瞭好玩而已,因此想來即使見瞭顏娘子,也是一般,原本淡淡的好奇,這麼一想也就消失瞭不少,他自然越發避之惟恐不及瞭。

長日在東京城的權貴圈子裡混,蕭禹倒也還有些手腕,他沒有直言回絕顏衙內,隻是放假回到縣衙以後,再派胡三叔私下去顏傢屋舍找顏衙內告瞭罪,隻說自己在小考中未得第一,兄長很是不快,令他在奪得魁首之前都不能離開宜陽,免得回到洛陽繁盛之地,又更亂瞭讀書的心思。

讀書是正事,且又是長輩的吩咐,顏衙內還能怎麼說?隻好約瞭下次回去時一起,這邊蕭傳中也是一無所知,還當蕭禹是被雷劈著,才會改變主意老實呆在宜陽讀書——他倒是很瞭解蕭禹,知道他絕不是懂事上進瞭,話裡話外盤問過幾次,都被蕭禹給堵瞭回去:開玩笑,此事終究是他的猜測,若是猜錯瞭,可不是自作多情?就不說這個,他該怎麼解釋自己會有如此的猜想?這麼順藤摸瓜地盤問下去,他戲弄宋粵娘的事可瞞不過兄長。

蕭傳中問不出個所以然,也隻能暫且罷瞭,恰好,這幾日他的妻小將至宜陽縣,蕭禹可不就幫著哥哥一道安頓嫂子?蕭傳中頗為忙碌,裡裡外外的事,蕭禹摻和摻和,也顯得殷勤些。

也是巧,蕭夫人明氏就是清明正日到的宜陽,安頓休息瞭一天,還來不及多領略宜陽風光,就催請丈夫帶她來拜見恩師之母,同時也是族中遠親明老安人,而蕭傳中也覺得這一陣子太過忙碌,和恩師的走動有些少瞭,第二日便索性帶瞭全傢老小,來宋傢拜會。

蕭禹忝為‘老攜中的小,自然也沒被拉下,他是早有預期會見到宋粵娘的,更隱隱對見面有些期待,也很好奇宋傢傢中的佈置。宜陽書院和東京幾間出名的書院比,簡直是樸實無華到瞭極致,就不知道宋傢是否也承襲一樣的風格——倒不是說蕭禹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隻是他對於眾師兄弟崇敬仰慕得幾乎不像是真人一般的宋先生一傢,自然而然有著頗為濃烈的好奇心。

論起占地,宋宅可說是不大不小,當然趕不上東京城內的豪宅,但在宜陽縣也還算是中等靠上,一條小巷子裡就這麼一傢,也無非就是門樓外加幾進院子,幾人因為是拖傢帶口來的,仆婦直接就帶進瞭後院一道拜見明老安人,蕭禹一路走來,隻見院中花木扶疏,雖無名貴花草,但屋舍整潔植株茂盛,傢宅中生機勃勃,又十分雅致高潔。

到瞭明老安人屋內,他先也不敢四處亂看,問過好行過禮,看瞭座才用眼角餘光四處瞟瞟——和他常常拜訪的後堂不同,老安人屋內果然沒有什麼名貴擺設,金銀二色都很少見到,更沒有當今流行的金石古物,屋內陳設古拙,亦乏多寶格這樣的傢具陳設,可說是十分簡樸。

然而,簡樸卻不代表寒酸,單單是屋內懸掛的幾個條幅鬥方,已讓人目眩神迷,單單是蕭禹認出來的,便有數十年前幾位文壇巨擎的字跡,還有隔瞭一重門扉可以隱約看到,做書房陳設的西間內,更是有幾幅畫掛著,想來其價值比堂內的墨寶也是隻高不低……

不愧是宋傢,若非同道中人,進瞭這間屋子,隻怕還要憐惜他們傢寒素呢。蕭禹對宋傢人更是多添瞭幾分數不清道不明的情緒,說是尊敬吧,可又覺得這也太清高瞭:感覺你這人要是腦子不夠,沒有知識,那都沒法欣賞宋傢的奢侈……

連明老安人乃至張夫人、季夫人,也都是如同這屋子一般——均都穿著樸素,直接就是佈衣銀釵出來見客,神色居然還安之若素,絲毫不覺寒酸。可一開口,一個個竟都是引經據典、出口成章的書香女子,這傢中若沒有閑錢,能讓女兒受到這麼好的教育?

更別說,蕭禹心裡清楚,明氏、張氏、季氏還有在外的二夫人劉氏,無一不是出身詩禮大族,且按胡三叔和他閑談時所說,宋傢並非赤貧無錢,在洛陽周邊的縣城裡其實都有田地。所以說,女眷們也不是沒錢打扮,就是好這個調調罷瞭……

哎,這傢風,和東京城內的那些大傢族,又真是完全不同瞭。到底是哪種好,蕭禹也想不清,不過宋傢簡樸的作風,雖然也有些失之矯情,但總是比開封那些挖空瞭心思享受的大傢大族要更為……更為硬朗些。蕭禹到底還是更喜歡宋傢這般的清苦,在過去的一個月內他覺得,這外在環境越簡單,人的心就越容易靜下來,也越容易學得進東西。

咦,難道這就是宋傢刻意樸素的原因?不願子孫們被繁華外物迷瞭眼,是以才在吃穿用度上這麼刻意的自我約束……

今次蕭傳中一傢來訪,宋傢也一傢出面接待,直接令蕭傳中一傢進後院來拜見女眷,實際上是一種很親密的姿態,這是把蕭傳中一傢當作親戚,作為‘通傢之好’來看待瞭,主角那當然是蕭傳中夫婦,蕭禹隻需在下首端坐做聆聽狀就可以瞭,幾位夫人雖然不時也和他搭搭話,但明顯是做小輩看待,大概也就和蕭傳中兩個七八歲的兒子一個待遇。

他閑坐也是無聊,一面聽著蕭傳中、蕭明氏和老安人拉傢常,說著上回去明氏族中探親的事情,一面也心不在焉地惦記著宋栗幾兄弟,一時宋傢兩個小姑娘都出來和客人見瞭禮,也都互通瞭姓名,蕭傳中兩個孩子對這兩個年紀比他們還小的小師姑頓時發生興趣,隻是宋艾、宋荇雖然年小,可舉止穩重有度,顯然是少年老成,已經不是蹲在地上玩泥巴的階段瞭。對比起來,蕭傢兩個小哥兒,不像是比她們大,倒像是比她們要小上幾歲。

“男孩兒就是長得慢些。”明老安人倒是頗為喜愛兩個小哥兒,叫來摸瞭摸頭,抓瞭些果子給他們,又讓宋艾和宋荇,“帶哥哥們出去玩會兒吧。”

兩個小哥兒早覺得憋悶,一聽此言頓時就上前拉瞭小師姑們,跑出瞭院子,蕭禹心裡也頗有些羨慕他們自在,但面上卻是依然保持微笑,一眼也不瞥過去。

他的穩重顯然令宋大夫人十分贊賞,她含笑對蕭禹道,“你老師捉狹,把你放到瞭書院裡住,我聽說時,還怕你吃不得那份苦,不料回來聽三哥、四哥說起,你倒是如魚得水,學業上也是突飛猛進的,看來不出幾年,就和你從兄一樣,又是一名進士啦。”

蕭禹從未想過自己要去考進士,聞言不由微微一怔,正要答話時,院中腳步輕響,明老安人笑道,“哦,三姐來瞭,怎麼沒見二姐?”

眾人都轉頭看去,蕭禹自然也不例外,有明老安人一句話,他倒自然知道來的人是宋粵娘,因此見瞭她也不吃驚,隻是在心中想道,“好像幾次見她,她都打扮得十分樸素。”

他本來不大留意女子裝束,隻是宋粵娘幾乎每次出來都穿著佈衣,不是淺色便是深青,和他見慣的那些大傢娘子比,自然容易留下印象。剛從東京到宜陽時,他還覺得宋粵娘打扮得太過樸素,有明珠投暗之嫌,如今在宜陽讀瞭一個月的書,倒覺得如此簡單的青衣雙辮,倒更是顯得她眉宇清朗、氣質純潤,又遠超綾羅綢緞那一等俗流。

兩人目光相對,蕭禹見宋粵娘面上隱隱有些訝色,心中忽然也是一動,他發覺今次來訪,其實對他頗有好處。

——從今日起,蕭傢蕭傳中這一房和他蕭禹,都算是宋傢的通傢之好瞭。

今日原本隻是一次很簡單的拜訪,蕭傳中拖傢帶口來見老師,順便拜見一下妻子的遠方族親,但宋傢的回應一下就拉近瞭兩傢的關系:既然不是宋先生出面帶男客,明老安人把女眷接入內堂,而是一體請入內堂相見,連子女輩都喚出來通名道姓,那麼從日後起,蕭傳中乃至蕭禹對於這些宋傢內眷來說就不算是外人瞭,已成為十分接近於親戚的存在,反之亦是如此。以後宋先生和蕭傳中就不是一般的師生關系,兩傢日常走動來往便更像是親戚世交,說個最簡單的例子,一般來說,學生傢的紅白喜事是不給先生發帖子的,先生也去不完,而先生傢遇有紅白事,雖不下帖但學生們也必須有所表示。從今日以後,蕭傢有什麼事情,那就得給宋傢發帖子瞭,若是不給,才是不知禮儀。

這對於蕭傳中而言是難得的殊榮,也體現瞭宋先生對他的欣賞和看重,對蕭禹來說意義卻不在此,他年紀還小,不像是蕭傳中已經是登堂入室的大弟子瞭,目前就隻是個搭伴的而已,宋先生也沒要從他身上和望海侯攀關系——但儒門重禮儀,隻要他今日進瞭這內堂,以後對於宋傢內眷而言就不算是什麼外人瞭,大傢也要正經通名道姓,認下這一層關系,日後若是遇到宋傢女眷在外有什麼難處,蕭禹都是可以用自己人的身份正當出頭的。

宋粵娘自然先不會搭理他,也不可能對他露出厭色,她先和長輩們行瞭禮,在老安人示意下笑語晏晏殷勤得體地給蕭傳中行瞭禮,又和初次見面的蕭明氏通瞭姓名,“三娘宋竹見過嫂子。”

蕭明氏打從她一進門就亮瞭眼神,如今更是一把將她摟進懷裡,喜歡得不得瞭,“真是玉人一般!姨祖母、表姨夫、表姨母真乃好福氣,日日有這般花一樣的寶珠兒伴在身側,真是光看著都開心。”

雖說她言語有些誇張,其實不大符合儒門穩重雅致的規范,不過好話人人愛聽,現在也沒誰會出來破壞氣氛,不過宋粵娘表現倒是穩重,雖然得瞭如此盛贊,卻也隻是嫣然一笑,並未喜形於色。

她如此穩重,蕭明氏見瞭更是喜愛,又問道,“傢裡可都如何喚你的?”

宋粵娘笑道,“父親給起瞭小字為猗,不過傢人多數都喚乳名粵娘。”

別看她一人有好幾個名稱,名為竹、字為猗,還有個乳名,這在當時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如宋傢大姐,除瞭這三件套以外,還有流傳在外的筆名青蔥子,蕭明氏也不例外,反而笑道,“哦,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真乃好字。”

她這出口成章引經據典的,倒是很給蕭傳中掙面子,幾位女眷面上也多瞭些嘉許親近之意,蕭明氏又和宋竹親熱瞭幾句,方才放開她,宋竹便走到蕭禹身邊行瞭禮,喚道,“三十四哥好。”

蕭禹神清氣爽,哈哈一笑,大聲道,“粵娘妹妹好1

——是瞭,成瞭通傢之好,便是半個親戚瞭,現在的蕭禹,已有資格喚宋竹的乳名。

宋竹顯然深知他的得意,她面上閃過一陣氣惱,但終究未曾多說什麼,而是深深看瞭蕭禹一眼,大有‘你給我記莊的意思,旋又回身笑道,“哎呀,哥哥姐姐們來瞭。”

言罷,便回歸原位,站到瞭她母親身側,隻是一雙妙目卻還若有若無地繞著蕭禹打轉,面上有些深思之色,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蕭禹本就是敏感聰慧人物,如何感覺不到她的眼神?一時間心中警鈴大作:如今宋傢可是宋竹的地頭,她想要找回場子,確實方便。隻是難道她就真這麼大膽,半點都不怕鬧出事情來引人責罰?

沒有人喜歡丟人現眼,蕭禹當然更不喜歡在宋先生跟前丟人現眼,他一心思索著宋竹的可能動向,倒是差點忘瞭圍觀知名才女宋二姐,直到她和蕭傳中見禮通名時,才是好奇地看瞭過去。

《古代小清新(陌上人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