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

百日之後,她二姨正式搬過這邊來,與貞觀母子同住,自此朝夕相依,姊妹做伴。

她二姨丈去世那年,貞觀還未出生呢;怎樣的緣故,並未聽人提起;二姨唯一的兒子,如今在高雄醫學院,說是成傢以後,就要接伊去住。

且說銀月姊妹每日上班經過這裡,總會進門請二位姑母的安,也探一探貞觀,說幾句話再走。

這日大傢都來過又走,單單一個銀蟾押後趕到,貞觀不免說她:“幹脆你把鬧鐘放在床下,也省得天天這樣!”

銀蟾分明道:“今早我可是六點多即起的,怎知東摸西摸,又拖到現在,剛才是出門時被四嬸喊住,她叫你沒事去一趟呢!”

外公傢離此不過兩百公尺,雖說這三個月來,她是少去瞭,但偶爾經過,走動仍舊難免;如今她四妗這樣正經差人來說,還是頭一回。

“有什麼事嗎?”

銀蟾先是沒想到上面來,此時看貞觀模樣,倒被她問住瞭:“沒有啊!有事情怎麼我會不知道?”

說著她自己又想瞭一遍,才與貞觀道:“大概有什麼好吃的留給你;我再不走要遲到瞭!”

貞觀看她上瞭腳踏車,風一樣的去得快,自己隻得返身來陪母親、二姨吃早飯,又洗過碗筷,這才稟明意思,往她外公傢走。

她外公傢大門口,正好有個黑衣阿婆端瞭木盆出來,貞觀認出是個專門到各傢廚房收洗米水,拿回去喂豬吃的老婦人。

阿婆見著她帶孝的絨線,開口問道:“你就是水紅的女兒?”

“我是!阿婆。”

老婦人放瞭米湯,拉起貞觀的手,仔細看瞭她好一下:“你長得這樣像你阿爸……”

貞觀覺得老人的手在抖,過一會才知道,伊原來是要抽出手去拭眼淚。

“你阿爸是我這一生見過,心腸最好的人——”

“……”

貞觀無以為應,她低下頭去,又抬瞭起來,卻見阿婆的淚水,滲入伊臉上起皺的紋溝裡,流淌不下。

她幫她擦瞭淚水,顧不瞭自己滴在手掌心的淚。阿婆等好瞭,又說:“你大的弟弟在臺南讀一中,聽說成績怎樣好呢!唉!也是你阿爸沒福分。”

等伊發覺貞觀已是兩眼皆紅時,連連說道:“你莫這樣瞭——都是我老阿婆招惹你!”

“沒——有——”

貞觀才擦眼淚,隻聽老婦人又問:“水雲現在不是住你厝裡?”

“是啊!二姨來和我們做伴。”

老婦人嘆氣道:“水雲也可憐啊!廿出頭就守寡;你那個二姨丈,好漢英雄一般,六尺餘,百斤重,一條老虎吃不完,也是說去就去,人啊!——”

阿婆走後,貞觀猶在門前小站些時,等心情略略平復瞭,這才踏步入來。

出大廳即是天井,貞觀人尚未走到,先見著她四妗自內屋出來:“四妗!”

“你可來瞭;阿嬤昨晚還念你呢!”

“我去看阿嬤。”

“等一下。”

她四妗阻她道:“半夜鬧頭疼,翻到四五點才困的,你先來我房裡,有一封信要給你。”

貞觀其實沒聽見伊最後一句講什麼,以致當四妗將信遞到她手上時,她還摸不清來路:“這是——”

是一封素白的信,看看字跡,從不曾見過。不對!這字這樣熟識,這不是自己的筆跡嗎?

她哪時給自己寫信來瞭?

“奇怪是不是?也沒貼郵票?”

她四妗反身去關衣櫥,一面又說:“是大信寄來的,夾在給我的信裡。”

原來是那個魚刺哽咽喉的男生!那個看武俠故事,燒破蚊帳的!

這字為何就與自己的這樣像?世間會有這般相似的字嗎?——貞觀將它接過,在手中捏弄半天,一時卻不知如何處理。

她四妗問她:“你不拆開來看嗎?大信托我轉給你——”

“要啊——我在找——剪刀——”

她四妗又說:“姑丈的事,他到前天才知的,你坐在這裡看吧,四妗先去買菜。”

“哦——”

四妗走後,貞觀摸著瞭剪刀,摸著、摸著,終於把封口鉸開——世上或許有字體相似之人,但會相像到這般程度嗎?

她展信來讀,心上同時是一陣戰栗:

〖貞觀:

這麼久沒有大傢的消息,我因為有個指導教授生病(他今年七十,一直獨身),這些時都住到宿舍裡陪他,傢中難得回去,昨天才聽傢母說起令尊大人之事,甚悲痛,在此致問候之意,希望你堅強,並相勸令慈大人節哀!

大信 上〗

她將信看瞭二遍,一時便折好收起,怎知未多久,卻又取出來,重行再看——。

【2】

經過這樣一次大變故,貞觀母親雖說逐漸、慢慢的好起,然而,體力與精神,都較往前差很多,因此她外婆生病的這些時,她母親要她住到這邊來,早晚侍奉湯藥,多少盡一點女兒心。

老人傢這次鬧頭疼,是患兩日即好,好瞭又發……如此拖瞭半個餘月,惹得一傢人擔憂不說,連她住臺南的大姨,都趕回來探望。

姊妹之間,她大姨與貞觀母親最是相像,說是從前做女兒時,大姨丈從外地跑來,想偷看女方,怎知大姨婚嫁之齡,豈有街上亂走的?這下媒人隻有指著貞觀母親——那時還十二三歲,說是:這是伊小妹,生的就是這個模樣。

在貞觀父親剛去世時,大姨到她傢住瞭整整十天;貞觀每早晚聽伊這樣,相勸自己母親——水紅,死的人死瞭,活的還要過日子!

而回來的這幾日,娘傢的兄嫂、弟婦,個個異口同聲留伊,她大姨還是入晚即到貞觀傢睡——為瞭重溫姊妹舊夢,更對遭變故的人疼憐。

這晚,外婆房內擠滿請安的人;貞觀坐在床頭,正聽眾人說話,抬頭卻見她大姨提瞭衣物進來。

“大姨,你不多住一天嗎?”

“不行啊,車班老早看好瞭,我還叫銀城去買車票——今晚,我就睡這裡。”

她三妗笑道:“——我就知哦:是來吃奶的!”

眾人都笑起來;她大姨坐到床邊,才又說:“要說斷奶,我可是最早的一個!要笑你應該笑阿五,他吃到七、八歲,都上國校瞭,還不肯離嘴,阿娘在奶頭上抹萬金油、辣椒,他起先是哭,還是不放,阿娘沒辦法,隻好由他——”

眾人又都笑起。

“是怎樣斷的?”

“他每日上學堂,都先得吃幾口,才要出門——”

“站著吃嗎?”

“當然站著;七、八歲瞭,阿娘哪裡抱得動,後來有同窗來等他一起上學,大概怕人看見,抑是被人笑瞭,這以後才不吃瞭——”

連她阿嬤都忍不住笑起;一面說:“水蓮,怎麼你都還記得?”

“……”

一房間的人,隻有她五妗有些不自然;貞觀看伊先是不好意思,因為人傢說的正是伊丈夫,可是事情也實在有趣,所以伊想想也就跟著笑起來——“小兒子就是這樣!阿娘那時幾歲瞭?四十都有瞭,時間又隔得久,哪裡還有奶!”

“……”

入夜以後,請安的人逐一告退;銀蟾姊妹乃道:“大姑睡這邊,我們去銀月房裡——”

“哪有需要呢——”

她阿嬤和大姨同聲說道:“這裡夠闊的!再多兩個亦不妨!”

貞觀早換瞭睡衣,傍著她大姨躺下,先還聽見母女二人談話,到後來,一邊沒回聲,原來老人傢入眠瞭。

阿嬤這兩日是好瞭,隻是精神差些,到底是上年紀的人……

伊的頭疼看似舊癥,事實是哭貞觀父親引起的;她父親幼喪父母,成傢後,事嶽母如生身母親,阿嬤自然特別疼這個女婿——貞觀拉一下蓋被、看看銀蟾二人已睡,乃轉頭問她大姨:“你看過二姨丈嗎?”

突然這麼一句,她大姨也是未料著,停瞭好一下,才說:“你是想著什麼瞭?臨時問這項?”

“我——早就想問瞭,……一直沒見過大舅和二姨丈!”

房內隻剩下一小盞燈,貞觀在光暉下,看著大姨的臉,忽覺得伊變做母親:“阿貞觀,照你說的,我們姊妹三個,誰人好看?”

貞觀想瞭一想,說是:“二姨皮膚極好,大姨和媽媽是手、腳漂亮……還有眉毛、眼睛,唉呀,我也不會比——”

她大姨笑道:“你這樣會說話!其實,水雲還是比我們兩個好看,從前未嫁時,人傢叫伊黑貓雲——”

本省話,黑貓是指生得好,而且會妝扮、穿著的女子——她大姨這一句話,使得貞觀極力去想:二姨再年輕廿歲時,該是如何模樣?

如果伊不必早歲守寡,如果沒有這廿年的苦節,她二姨真的會是四、五十歲一個極漂亮的婦人;然而,現在——貞觀覺得伊像是:年節時候,石磨磨出來的一袋米漿,袋口捆得牢緊,上面且壓著大石頭,一直就在那裡瀝幹水分……

她大姨又說:“你聽過這句話嗎——黑貓欲嫁運轉手——”

運轉手是指開車的司機;好看的女子,要嫁就要嫁司機?這是什麼時尚?

貞觀問道:“怎樣講呢?大姨。”

“現在當然是過時瞭,它是光復前幾年,民間流傳的一句話;戰亂時,交通不便,物資實施配給,會開車的人特別紅呢!”

貞觀不難明白:從前,祖父他們,到臺南要走三天,到嘉義要走一天半,在那樣的時日裡,一個車輛駕駛者,會是怎樣贏得女子的傾心,怎樣的使人對他另眼相看待。

二姨丈原來是開車的!

“是怎樣呢?”

“戰爭最激烈那年,……你們都還未生呢!出世在那個時勢,也是苦難!”

“……”

“水雲帶著孩子,回這邊外傢避空襲,你二姨丈剛好那日閑暇,就在自傢魚塭,偷網瞭幾斤魚,從大寮直走路,提來這裡——”

貞觀打斷話題道:“不對啊!既然二姨丈傢的魚塭,怎麼能說是偷呢?”

她大姨笑道:“你們現在是好命子,要吃什麼有什麼,那個時候哪有呢?日本人說兵士打仗,好物品要送到前線,物資由他們控制,老百姓不能私下有東西!”

“……”

“舉一個例,你三叔公那邊後院,不知誰人丟瞭甘蔗渣,日本人便說他傢藏有私貨,調去問瞭幾日夜,回來身上截截黑——”

“……三叔公到底有沒有吃甘蔗?”

“哪裡還有甘蔗吃呢?”

“……”

“更好笑的日本人搜金子,他們騙婦人傢:金子放在哪裡,全部拿出來——”

“誰會拿出來?”

“就是沒人拿,他們一懊惱,胡亂編話,說是——不拿出來沒關系,我們有一種器具,可以驗出來,到時,你們就知苦——”這樣哀愁的事,是連貞觀未曾經歷的人,聽瞭都要感嘆——“配給,到底怎樣分呢?”

“按等分級;他們日本人是甲等,吃、穿都是好份,一般老百姓是丙等——”

“乙等呢?”

“那些肯改祖宗姓氏,跟著他們姓山本、岡田的,就領二等物資——”

“認賊做父——”

貞觀哇哇叫道:“姓是先人傳下,豈有改的?也有那樣欺祖、背祖的人嗎?”

“有啊,世間的人百百種——”

“……”

貞觀停瞭一會,又問回原先的話:“二姨丈既是走路來,是不是半途遇著日本兵?”

“……”

她大姨搖搖頭,一時說不出話來;貞觀想著,說道:“大姨——我們莫再講——”

“——我還是說給你知道,你二姨丈是個有義的人;他來那日,天落大雨,又是海水倒灌,街、路的水,有二、三尺高……”

“……”

貞觀不敢再問,她甚至靜靜躺著,連翻身都不敢翻一下。

“你二姨丈披蓑戴笠,沿途躲飛機和日本兵,都快走到瞭——”

“……”

貞觀的心,都快跳出腔來。

“——是在莊前,誤將魚塭做平地,踏陷下去……到第三天,才浮起來——”

“……”

貞觀閉起眼,想著二姨丈彼時的困境:半空有炸彈、飛機,地面有崗哨、水患;大寮裡到此,要一個小時腳程;他這樣一路驚險,隻為瞭對妻、子盡情——人間有二姨丈這樣的人,世上的百般事情,又有什麼不能做呢?

“百日之後,居然還有人來給水雲說親……唉,這些人!”

貞觀心內想:二姨是幾世做人,都想他的情想不完,伊豈有再嫁的?

姨、甥兩個相對無言,都有那麼一下瞭,貞觀忽地推被坐起,就著燈下看表。

“唉呀,十點過瞭——”

“有什麼事嗎?”

“阿嬤要聽‘七世夫妻’的歌仔戲,叫我喊伊起來——”

她一面說,一面下床來扭收音機;她大姨打著呵欠道:“再轉也隻有戲尾巴瞭,聽什麼呢?明晚再說吧——你幾時來臺南玩?”

“好啊——”

貞觀應一聲,正準備關掉旋鈕,此時,那會說話的機體,突然哀哀一陣幽怨;是條過時的老歌:

“——春天花蕊啊,為春開瞭盡——”

……

前後怎樣,她都未聽明白,因為隻是這麼一句,已經夠魂飛魄散,心折骨驚瞭——春天花蕊啊,為春開瞭盡——旋律和唱詞,一直在她心內回應;她像是整個人瞬間被磨成粉,研做灰,混入這聲韻、字句裡——應該二姨是花蕊呢?還是姨丈?

貞觀由它,倏地明白:情字原是怎樣的心死,死心;她二姨夫婦,相互是花蕊,春天,都為對方展盡花期,綻盡生命!

房內的人都已入睡;貞觀悄聲在靠窗的一邊躺下,當她抬頭望夜空,忽地想起“此情問天”來——

《千江有水千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