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個時代的背景

羋月的老公

宣太後羋八子的老公,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名叫“嬴駟”,在登基時,他稱自己為“秦惠文君”。後來,由於當時周王朝的勢力已經衰敗,六國興起瞭一股稱王之風,大傢紛紛稱王,嬴駟也審時度勢,改稱自己為“秦惠文王”瞭。

這個秦惠文王,是秦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

雖然在歷史的記錄裡,秦惠文王留下瞭為報私仇車裂商鞅的政治污點,但他依舊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君主。

秦惠文王在位期間,南征北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對外,秦惠文王兩次大破六國合縱大軍,誅殺六國兵馬上百萬,徹底讓東方六國嚇破瞭膽,從此“聞秦色變”。

對內,秦惠文王派司馬錯出兵巴蜀,得到瞭蜀地這個天府之國。從此,四川就成為秦國統一天下的一個堅實後盾,並在未來的兼並戰爭中,發揮瞭極其重要的作用。

至此,在秦惠文王的統治下,秦國成為一個繁榮富庶、氣勢如虹的“超級強國”,這個國傢強大的如華山一樣,成為屹立於西方的“擎天之柱”,俯瞰眾生,鄙視著戰國群雄。

普天之下,無人將是秦國的對手!

普天之下,也無人將是秦惠文王的對手!

當然瞭,如果有的話,應該隻有一樣東西瞭——時間。

人,真是一種平等的動物,無論您是文臣武將、英雄豪傑,還是市井小民、螻蟻之輩,我們所有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收獲一口棺材,變成一縷塵土,僅此而已……

不管是多強的人,終究會被時間所打敗。

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病逝,享年45歲。他死後,由他的長子嬴蕩繼位,史稱“秦武王”。

至此,秦朝的歷史,開啟瞭新的一頁。

在這頁歷史中,貌似沒有羋八子的位置。因為,這個女人既不是秦武王的媽,也不是他的妾,更不是他的情人,他們之間沒有一丁點的關系。

因此,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女人將老老實實地待在後宮,被歷史所遺忘,成為一粒沙子,或者像武則天一樣,羋八子將被轟到“感業寺”去養老,從此出傢為尼,與青燈古佛為伴,吃齋念佛,日日誦經,瞭此餘生。

然而,時也,命也,運也……

這不,僅僅過瞭三年,秦國就爆發瞭一件“神奇”的事情,並徹底改變瞭這個女人的一生。

這件神奇的事情就是,秦武王“獻身”瞭!

二貨秦武王

作為一代帝王,雖然秦武王在歷史上口碑很差,甚至是一個有點“二”的帝王。但是不為人知的是,他其實是一位很有抱負的君主,接下來我們開始為這位帝王“平反”。

史書記載,秦武王曾經說過:“寡人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亦。”意思是說:“我想開一條通過三川的路,去洛陽看看周王朝的都城,那樣死瞭也不留遺憾瞭。”

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看出秦武王的野心瞭,他不僅想效仿周室王朝當天子,更想要稱霸天下。

這個男人是這麼說的,他也是這麼做的。

公元前311年,為瞭完成自己“通三川,窺周室”的願望,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攻打韓國,一舉攻陷瞭韓國的重縣——宜陽縣。

要知道,攻陷瞭宜陽後,秦武王不僅開通瞭一條通往洛邑(今洛陽)的旅遊通道,他還打通瞭一條秦軍通往中原的通道。

從此,秦國那殺氣騰騰、讓人不寒而栗的“黑色大旗”,將第一次出現在這片中華大地上。從此以後,再沒有任何人或者是任何國傢,能夠阻止這面戰旗的擴張。

這個結果,將是這位君主不朽的政績。

然而,在歷史的文獻中,我們卻看見瞭另外一個秦武王,一個“昏庸、無德、不務正業”,甚至“犯傻、很二、缺心眼”的秦武王。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自從秦武王去瞭一趟周王朝的首都,看見瞭那代表天下的“九鼎”後,秦武王非常高興,他就問周王朝的祭祀官員王孫滿這個鼎有多重。

一聽這話,王孫滿白瞭他一眼,這個人鄙視地對秦武王說道:

“鼎之輕重,不在重量,而在天德。如今,周王朝氣數未盡,所以鼎之輕重,怎能隨便詢問?”

一聽這話,秦武王當時就怒瞭,說周王朝都慘成什麼樣子瞭,你主子窮困潦倒,現在連一個“鄉長”都不如,還敢跟我擺譜?

最後,秦武王越說越氣,說你一個小小的“鄉長助理”,也敢小瞧我這個大秦國王!今天,老子就舉給你看!

說完,隻見秦武王脫掉上衣,氣運丹田,俯身托底,大吼一聲,隨後雙手奮力一擎,就把鐵鼎舉過頭頂,又走瞭十幾步才把它放下。

眾人看見這種表演後,無不驚其為天人,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而那個負責禮儀的王孫滿,也驚得瞠目結舌,下巴差點脫臼。

而在這次表演後,秦武王徹底喜歡上瞭這種感覺,他對這些鼎也愛不釋手瞭。

回國後,秦武王立刻命人仿制瞭九個鼎,用來沒事時練習舉重用。當然瞭,也有的文獻記載,秦武王嫌麻煩,他直接把這些鼎“偷”瞭回去。

這裡多說一句,所謂的“九鼎”,相傳乃大禹(治水那個)所鑄。大禹平定天下後,將天下分為九州,並鑄九鼎,用每鼎代表一個州。這也是“問鼎中原”一詞的來歷。

當然瞭,作為一個有野心的君主,秦武王喜歡這些鼎無可厚非,但是,您也別出什麼餿主意呀!

史料記載,得到這些鼎後,秦武王就喜歡舉著它們到處玩。為此,他還搜集瞭很多大力士,授予官職,賜予俸祿,天天跟這些大力士比賽舉鼎。

要知道,古時候的舉鼎,相當於現在的舉重,隻不過現在用杠鈴,古代用這種青銅的“大鍋”。這個舉鼎的運動,不僅可以體現男人的勇氣和力量,更是一種選拔武將的標準。

除瞭秦武王外,後世中,西楚霸王項羽舉過這玩意兒,大明戰神常遇春也舉過,就連“千古爭論不休”的施瑯也舉過。這真是“舉鼎恒久遠,一鼎永流傳”呀。

當然瞭,作為一代帝王,秦武王組織這種活動選拔武將,無可厚非。但是,秦武王不僅是一名組織者,他還是一名選手!每次舉辦這種活動,他都報名參加,而且一直參與其中,樂不可言。

這就要瞭命瞭!

這不,樂到頭瞭,就該悲瞭。

在一次舉鼎比賽中,也不知道是準備不足,還是缺乏教練的指導,秦武王舉鼎失敗,他被鼎砸斷瞭腿,史稱“舉鼎絕臏”,而且傷勢極其嚴重。

當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死時年僅二十三歲。

他就這樣走瞭……

秦昭襄王登基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突然逝世,死時年僅二十三歲。

對於秦武王這種荒淫無道的皇帝,死瞭就死瞭。但是,這位大哥呀,您死瞭不要緊呀,您的正事還沒幹呢!怎麼瞭?秦武王凈顧著擦鼎,練習舉重瞭,他忘瞭生孩子瞭,秦國徹底絕後瞭呀!

一個公司要是沒有繼承人,大不瞭海選一個董事長,一個國傢要是沒有繼承人,那還不天下大亂呀。

為瞭得到這個皇位,當時秦宮裡有條件的人、無條件的人,全都卷瞭進來。

根據西周立下來的祖宗傢法: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在當時,由於秦武王沒有子嗣,所以能夠繼承秦王之位的人,隻能是他的弟弟。因此,從理論上講,秦武王所有的弟弟,都擁有繼承皇位的權利。

然而,雖然這些人上躥下跳,玩命地“表現”自己,但在當時,秦國有能力,也有資格決定下一任國君的人,僅三人而已。

哪三人?

第一位,就是秦惠文王的王後,如今的惠太後;第二位,就是秦武王的老婆,武王後;第三位,就是秦朝的兩朝元老,手握實權的當朝宰相魏冉。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秦國兩朝元老,黨羽眾多,位高權重。要知道,魏冉之所以這麼多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兩手“絕活”。

第一個絕活:心態平和。

史料記載,魏冉的官宦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曾經五起五落,堪比“過山車”。咱們都知道,孔子曾經羨慕過楚國的令尹(宰相)子文,說這個人三起三落,毫無怨言,非常瞭不起。然而,對比這個三起三落的子文,魏冉可是五起五落,這個心態就更加瞭不起瞭,如果孔子還活著,也一定會把這個人視為自己的偶像瞭。

第二個絕活:慧眼識珠。

史料記載,魏冉有一個過人的絕活,隻要和人說一次話,就可以準確知道這個人適合幹什麼。按照現在的通俗解釋:

是騾子是馬,都不用拉出來,隻要這哥們兒看一眼,準明白。

在歷史中,被魏冉慧眼識珠挖掘出來的人,就是那個戰國時期的“殺人魔王”——白起。

當時,魏冉、惠太後、武王後,這三人都擁有決定下一任國君的權力,這叫“三票制”。然而,鐵的事實證明,單靠耍嘴皮子永遠解決不瞭問題,這個世界的真理隻有一個,那就是看誰的拳頭硬!

“槍桿子裡出政權”,這真是一句大實話。

史料記載,為瞭擁立自己心中的那位君主,魏冉不惜血洗秦宮,他誅殺瞭惠太後、公子壯、公子雍等人,又將武王後驅逐到瞭魏國。肅清瞭一切不和諧因素後,魏冉就從燕國迎回瞭質子(做人質的王子)贏稷,擁立他為新的秦王瞭。

這位新秦王,就是那位打贏長平之戰,為秦始皇橫掃天下鋪平道路的秦始皇的曾祖父,秦國的“秦昭襄王”。

歷史上的秦昭襄王,於公元前306年登基,一直到公元前251年才逝世,他在位時間長達56年。在中國歷史上,他的在位時間紀錄,始終保持著冠軍地位,並且整整保持瞭1800多年。直到清朝的康熙、乾隆登基,他的紀錄才被打破,金牌才變成瞭銅牌。

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魏冉要擁立贏稷為大王呢?

因為這個原因非常簡單,魏冉是一個外戚,贏稷是他的親外甥,而他的親姐姐,就是本書的主角——羋八子,羋月。

《羋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