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暮靄低沉,氤氳朦朧。長風徐來,夾著河水的濕潤氣息,拂人衣襟。
易寒負手立於涓水河畔,身後河岸的高坡處是己方接天的營帳,而河對面,是華朝守軍的軍營。河面上,隨風輕漾的,則是雙方對峙數日的高桅戰船。
腳步聲急響,宣王隨從過來,行禮道:“易將軍,王爺請您過去。”
易寒低不可聞地嘆瞭口氣,轉身步向高坡。甫到坡頂,便聽得下方樹林旁傳來震天的歡呼聲。
一道銀色身影在人群中縱躍,隨著他一縱一躍之勢,手中刀鞘有若飛鷹展翅,拍起一波波勁氣,激得他身邊的桓兵紛紛避退。有十數人合成一團挺槍刺向這銀甲人,卻聽得他大喝一聲,身形急旋,刀鞘隨著他精奇的步法,格開這十餘人手中的長槍。
他突到最後一人身前,右足勁踢,那名桓兵向外跌倒,銀甲人突出缺口,再喝一聲,刀鞘迸上半空,他橫手握刀,刀氣轟向地面,黃泥和著草屑紛飛,再有十餘人向後跌倒。
銀甲人一聲長笑,寶刀套入落下來的刀鞘之中。他左手握上刀鞘,右手取下頭上銀色盔帽,身形凝然如山,更顯軒梧英偉,朗笑道:“還有誰不服氣的?”
桓軍將士們發出震天的喝彩聲,易寒微笑著走近,銀甲人轉身看見,笑道:“先生來得正好,還請先生指點景倫一二。”
易寒微微一笑:“不敢,王爺刀法已屆大成,無需易寒贅言。”
宣王宇文景倫將手中寶刀擲給隨從,與易寒並肩向大帳走去,桓國將士望著二人身影,均露出崇慕的神情。
宇文景倫除去銀甲,轉身笑道:“閑著無事,和小子們活動活動筋骨,倒讓先生見笑瞭。”
易寒微笑道:“大戰在即,保持將士們的鬥志和精神,確是必要。”
宇文景倫大笑:“還是先生瞭解景倫。”
二人在幾前盤膝坐下,宇文景倫斟瞭杯茶,推到易寒面前:“這南國的春季,太過潮濕,粘得人提不起精神,將士們多不適應,若不活動活動,隻怕會生銹。”
“是。”易寒道:“所以我們得趕在春汛之前度過涓水河,隻要能拿下東萊,在涓水河以南便有瞭立足之地,憑借‘雁鳴山’的天險,進可攻河西與瀟水平原,退也可據守鞏安一帶。”
一人掀簾進來,宇文景倫和聲道:“滕先生快來一起參詳。”
軍師滕瑞微笑著坐下:“最重要的,還得趁王朗未從婁山趕回來之前下手。”
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密報遞給宇文景倫,宇文景倫展開細看,冷笑一聲:“華朝是不是無人可用,又將王朗往回調,裴琰的傷真的就這麼重?”
易寒眉毛微微抖瞭一下,淡淡道:“王爺想和裴琰交手,隻要能拿下東萊,打到河西,他爬都要爬過來。”
宇文景倫一笑:“他現在不來也好,等我先把王朗幹掉,再與他在戰場上一較高低。那年成郡一戰,我在西線,沒能與他交鋒,一大憾事。”
滕瑞正容道:“王爺,王朗也不可小看。”
“嗯,我心中有數。王朗也是沙場老將,按這密報時間來算,他最快也得三日後才能趕到東萊,咱們就要趁他未到之前,渡過涓水河,攻下東萊。”
滕瑞取過地形圖展開,宇文景倫這幾日來早看得爛熟,沉吟道:“看來騎兵不能用瞭。”
易寒點頭:“過瞭涓水河,便是山陵地形,不比我們打成郡和鄆州。”
“幸得有滕先生相助,這水兵和步兵咱們也不比華朝差瞭。”宇文景倫嘆道:“武有易先生,文有滕先生,二位文武益彰,輔佐於景倫,景倫真是三生有幸!”
易寒與滕瑞忙齊施禮:“王爺太客氣。”
宇文景倫抬手虛扶,三人目光重新凝在地形圖上。滕瑞指向涓水河上遊某處標記:“二十年前,我曾經過這處,如果沒有大的變化,我們可從這裡突破,騎兵還是可以派上大用場。”
見宇文景倫抬頭,目光中充滿征詢之意,滕瑞微笑道:“今夜月光極佳,不知王爺可願做一回探子?”
宇文景倫站起身來,目光銳利,望向帳外:“景倫最大的心願,便是要踏遍這華朝每一寸土地。”
月朗星稀,涓水河在月光下,波光盈閃,越顯秀美蜿蜒。
宇文景倫估摸著已到瞭滕軍師所說之處,便翻身下馬。滕瑞步過來,用馬鞭指向前方:“大概還有半裡路。”
“走走吧。”宇文景倫將馬繩丟給隨從,負手前行。
無涯無際的寂靜籠罩著涓水河兩岸,眾人踩在河岸的草地上,夜風徐來,吹散瞭幾分濕意。
宇文景倫頓覺神清氣爽,笑道:“這兩年老是憋在上京,都快憋出病來瞭。”
滕瑞對他知之甚深,微微一笑:“想來薄雲山還是王爺的知音,知王爺憋得難受,讓王爺來吹吹這涓水河畔的春風。”
易寒卻不說話,負手在河邊慢慢走著,落在眾人後面。
宇文景倫定住腳步,待易寒走近,隱見他面上有傷感之色,不由道:“先生心結不解,異日若真對上裴琰,可有些兇險。”
易寒望向涓水河對岸,嘆道:“倒也不全為心結,隻是故地重遊,有些感慨罷瞭。”
宇文景倫做瞭個手勢,三人並肩而行,隨從們牽著馬遠遠在後相隨。
宇文景倫望向滕瑞:“滕先生二十年前來過此處?”
“是,我當年學得一身藝業,卻恪於師命,無用武之地,便遊歷天下,沿這涓水河走過一遭,還有些印象。”滕瑞清俊的眉眼隱帶惆悵:“當年也是這個季節,春光極好,我在這處彈劍而歌,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恍若隔世。”
宇文景倫嘆道:“這南國風光確是極佳,若是能拿下華朝,真想請父皇在這片疆土上走一走,看一看,唉―――”
易寒心中暗嘆,他知宇文景倫素仰華朝文化,也早有經世濟民、統一天下之志,更一直致力於在國內推行儒傢經學,希望能通過改革,去除桓國遊牧民族的陋習,繁榮桓國經濟。但其畢竟隻是一個二皇子,受到太子一派的極力傾軋,空有雄心壯志卻無從施展。皇上縱是有些偏愛於他,但受權貴們的影響,也對他的革議多有擱置。
此次借東朝內亂,宇文景倫終得重掌兵權,策十五萬大軍南下,若能戰勝,以北統南,他才有機會一展抱負,可若是戰敗,隻怕―――
滕瑞微笑道:“王爺志存高遠,現下華朝內亂,是難得的歷史契機,定是上天讓王爺偉業得成。”
“是。”宇文景倫在河邊停下腳步,負手而立,望向蒼茫夜空:“雖說治亂興衰,自有天定。但我宇文景倫定要在這亂局之中搏一搏,會會華朝的英雄豪傑,看看誰才是這天下的強者,誰能一統江山,萬民歸心!”
易寒與滕瑞互望一眼,俱各從對方眼中看到欣慰之意,眼前的年輕男子充滿自信,豪俊不凡,有著一種君臨天下的氣概,令人心折。
滕瑞走向前方河邊的一處密林,用腳踩瞭踩地面,回頭笑道:“天助我軍。”
宇文景倫步上前去,蹲下細看,又用手按瞭按,望向涓水河面:“難道,這河床―――”
“不錯,涓水河沿這鄆州全線,俱是極深的爛泥,無法下樁。唯獨這處,河床是較硬的土質,而且河床較高,隻要打下木樁,架起浮橋,騎兵便可過河。”
宇文景倫道:“為什麼會這樣?華朝無人知道嗎?”
滕瑞知他心思向來慎密,必要弄清楚成因,才會決定下步計策,微笑道:“約六十年前,鄆州與東萊兩地的百姓,決定在這處建一堤壩,以便旱蓄澇排。趁著某年冬旱,水位較低,兩地派出水工選址,建瞭最初步的土基,但又因為工銀的問題擱置瞭下來。第二年鄆州東萊春澇,遇上大洪災,百姓流離失所,存活下來的當地百姓少之又少,再也無人提起。又過去瞭這麼多年,土基埋在河底,當是無人再知此事。”
他又道:“從華朝軍隊隻駐防在赤石渡,而這處少人巡防便知,他們尚以為我們隻能以戰船過河,其餘河段沒辦法於短時間內搭橋鋪路。”
宇文景倫卻還有疑問:“這處河床較硬,能不能打入木樁?還有,能不能搶在一夜之內搭好浮橋?”
滕瑞道:“當年隻是用稍硬一些的泥土和著小碎石加固墊高瞭一下河床,我們在木樁的外面套上一層鐵鍥,便可釘入河床。這處河面狹窄,也是當年選址建壩的主要原因,所以抓緊一些,多派些士兵前來打樁,再架浮橋,估計大半夜功夫,能成。”
易寒點頭道:“我們虛張聲勢,裝作要從赤石渡進攻,吸引華軍全部主力,再派一些水性好、武功高強的飛狼營士兵潛到對岸,幹掉可能前來巡防的華軍,估計能成。”
宇文景倫將手一合:“好!華軍以為我們要從赤石渡以水軍發動進攻,我們就偏從這處過騎兵,然後火燒連營,讓他們腹背受敵!”
駐守涓水河以南的華朝軍隊,由成郡退下來的三萬長風騎,和原鄆州、鬱州、鞏安一帶的殘兵,及臨時從東萊、河西趕來的援兵組成,共計八萬人馬。
桓國鐵騎攻破成郡,一路南下,鄆州等地也相繼被攻下,華軍們節節敗退,直至退至涓水河以南,方得暫時的喘息。
夕陽西下,長風騎副將田策體格粗壯,身形魁梧,眼神利如鷹隼,站於哨臺上。看到對岸戰船旌旗飄揚,桓軍相繼登船,船頭盔甲明晃晃一片,心中暗自思忖。
他下得哨臺,東萊駐軍統領邢公卿大步走瞭過來:“田將軍,他們又打起來瞭,咱們得去勸勸。”
田策心中惦記著寧劍瑜的囑咐,微笑道:“邢將軍,這架是不好勸的,搞不好還惹火燒身。我看桓國人似是有異動,隻怕今晚會發動進攻。”
邢公卿語帶不屑:“桓國人要和我們打水仗,那是棄長取短。咱們東萊的水師可不是吃素的。”
他將田策一拉:“鄆州和鞏安的互相指責,現在動瞭刀子,你是這裡軍職最高的,可不能不管。”
田策心中暗罵:你個邢包子,叫我接這個燙手山芋,好向你傢主子邀功,當我不知?!
他苦笑道:“怎麼管?劉副將的師兄死在謝副將師叔刀下,這仇恨,怕不是我們能夠化解的。”又道:“連議事堂出面,都沒能調停好,我們就一邊看著吧。”
邢公卿嘆道:“可這樣下去,隻怕桓國人沒打過來,自傢倒先鬥得血流成河瞭。”
田策眼光掃過對岸,靈機一動,沉吟道:“既是如此,我就去調停調停,但這二位手下眾多,我得多帶些人馬過去。這裡就交給邢統領,桓國人若是攻過來瞭,邢統領就響號通知,我再趕過來。”
邢公卿心中暗樂,忙道:“田將軍快去快回。”
邢公卿見田策帶著人馬離去,也有些怕桓國戰船攻過來,命手下將強弓架起,火箭備下,又檢查瞭一下船頭的投石機,方稍稍安心。
聽得身後半裡處傳來震天的吵鬧和兵刃聲,邢公卿暗自得意。鄆州鬱州等地駐兵早就不和,前段時間各門派互相尋仇,更是激化瞭矛盾。自傢主子莊王早就下令,讓自己不要摻和進去,但要想辦法讓長風騎吃點虧。田策此番前去調停,定會火上澆油,若是出瞭啥事,說不定這八萬人馬,便由自己統轄瞭。
他正胡思亂想,卻聽得對岸炮聲齊鳴,號角高揚,十餘般戰船趁著蒙蒙夜色,駛瞭過來。邢公卿水軍出身,並不驚慌,隻是傳令,嚴陣以待。
東萊水師所配硬弓皆在八十石以上,士兵們將箭尖塗上火油,架上強弓,執火在側,隻待桓國船隻再近些許,便行開弓。
悠長的號角響於涓水河上空,隨著號角之聲,火箭四起,一輪箭雨過後,便是投石機投出的滿天石子,濺起高高的水花,方擋住桓國的第一波進攻。
桓國戰船退後些許,不多時又再度攻來。邢公卿眼見敵軍這次是勢在必得,忙命人上高臺吹響緊急號角,擂響戰鼓,希望田策能及時趕回支援。
田策立於小山丘上,看著坡下的一片混戰,又望向河岸方向,微笑轉頭道:“傳令,讓弟兄們在林中好好休息,聽好咱們自己的號角聲,隨時準備撤往河西。”
邢公卿見田策遲遲未帶兵回援,桓軍又攻得甚緊,正有些慌神,部屬匆匆奔來:“統領,那邊還在打,死瞭不少人,一片混戰,找不到田將軍。”
邢公卿無奈,隻得繼續指揮防禦,隻盼能熬到援軍趕來。
這一戰,直進行瞭大半夜,桓國船隻輪流進攻,卻不冒進,雙方箭來矢去,火光滿天,始終在膠著狀態。
滕瑞早看好瞭星象,自是選瞭雲層厚重,星月皆隱的今夜發動進攻。
眼見戰船駛向對岸,易寒面有疑慮之色,宇文景倫笑道:“易先生有話請說。”
“王爺,恕易寒多嘴,滕瑞終非我―――”
宇文景倫右手輕舉,止住易寒的話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負手前行,易寒跟上,聽著號角齊鳴,宇文景倫嘆道:“五年前,我在上京偶遇滕瑞,便將他引入王府,視為左膀右臂,不計較他是華朝出身,先生可知是何緣故?”
“願聞其詳。”
“因為,他有他的抱負。”宇文景倫悠悠道:“他雖是華朝人,卻希望南北統一、民族融合,更希望他的滿身藝業能得施展。這樣一個治世之才,隻要能讓他得展所長,必不會讓我失望。”
他回頭望瞭望戰船上卓然而立的滕瑞:“我和先生,終還是站在咱們桓國人的立場上去看待南北對峙、統一天下的問題。但滕先生,卻已經是站在瞭整個天下的高度,選擇瞭輔佐我,來實現他的這個抱負。對他而言,心中已沒有瞭桓國與華國之人的區別。”
易寒嘆道:“滕先生志向高遠,令人佩服。可是,隻怕他想得太過理想。”
“是啊。”宇文景倫也嘆道:“先不說能不能拿下華朝,就是我們國內,要不要與華朝進行這一戰;是偏安於北域,還是以北統南;或是南下之後,以儒學治國還是沿我族世統,都是難以調和的矛盾,前路艱難啊!”
易寒點頭道:“不說太子權貴們,就是王爺手下這些個將領,多半想的是攻城掠地,搶過就算。打下城池之後,如何治理,如何安民,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宇文景倫正為此事煩心,眉頭輕蹙:“先生說得是,成郡那邊剛有軍報過來,咱們留的一萬駐軍頗有些不守軍令,燒瞭一個村莊,激起瞭民憤,雖鎮壓下去瞭,可死的人太多,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易寒道:“王爺得想想辦法,約束一下才行。咱們若是攻下東萊、河西,戰線拉得就有些長,糧草有一部分得就地補給,萬一民憤太大,可就有些麻煩。”
“嗯。”宇文景倫轉身,向身後一大將道:“傳我軍令,攻下東萊之後,不得擾民,不得搶掠,不得奸淫燒殺,違令者,殺無赦!”
夜半時分,遠處仍隱隱傳來戰船的號角之聲。
宇文景倫銀色盔甲外披風氅,足踏牛皮靴,扶住腰間寶刀,身形挺直,淵停嶽峙。他看著浮橋搭上最後一塊木板,飛狼營的高手們也執刃在對岸守防,便將手一揮。
數千騎高頭駿馬,馬上將士皆腰環甲帶,佩帶刀劍,稍稍拉開距離,策騎迅速踏過浮橋。
桓國鐵騎威名赫赫,夜行軍更是極富經驗。赤石渡的華軍們正全力抵抗正面戰船的進攻,震天的戰鼓聲淹沒瞭鐵蹄掩近之聲,待那如雪利刃、如星火光突現於面前,已是血流滿地、死亡枕藉。
宇文景倫右手反握刀柄,策騎在華營中劈殺橫砍,鮮血濺上他的紫色風氅。他聞著空氣中這股血腥之氣,更感興奮,寶刀上下翻飛,所過之處,華軍莫不噴血倒飛。
易寒早帶瞭上千人馬,直沖河灘,一部分人掩護,另一部分人將早已備好的火油潑向華朝的船隻,再迅速射出火箭。
邢公卿正在主船頭指揮與桓軍水船作戰,聽得身後殺聲大盛,起初尚以為仍是鄆州與鞏安的官兵在內訌,待火光四起,船隻被大火吞圍,方知形勢不妙,這夜刮的恰是南風,火借風勢,待他倉惶下令,火勢已不可控制。
小丘高處,長風騎副將田策身定如松,冷眼看著河岸的火光直沖霄漢,平靜道:“吹號,撤往河西!”
宇文景倫拉住座騎,看著易寒率騎軍將華朝軍營踏得人仰馬翻,看著滕瑞的戰船駛近河岸,隻覺意氣風發。他橫刀向天,宏亮的聲音在戰場上遠遠傳開:“桓國的兒郎們,拿下東萊,直攻河西!”
“拿下東萊,直攻河西!”飛狼營的精兵們簇擁在他身邊,齊齊舉刀高呼。
華朝承熹五年三月十日夜,桓國以水師騎兵並用,攻過涓水河,敗東萊水師於赤石渡,同夜攻破東萊城。
東萊統領邢公卿陣亡,東萊、鄆州、鬱州等地駐軍死傷殆盡,長風騎副將田策率殘部約三萬餘人退至河西城以北,拼死力守“回雁關”。
三月十二日,大將王朗率四萬精兵趕到“回雁關”,和田策殘部會合,高築工事,挖壕築溝,與桓國宣王宇文景倫所率之十二萬大軍對峙於“回雁關”。
春雨綿綿。
京城西郊,魏傢莊。
夜深人靜,僅餘一兩戶人傢屋中透著微弱的燭光,在雨絲中凝起一團光影。
村東魏五傢的媳婦將門掩上,上好閂,回頭道:“婆婆,您早些歇著吧,明日再做便是。”
魏五嬸納著佈鞋,並不抬頭:“我再做一陣,你先睡吧,小子們還得你哄著才能睡著。”
媳婦輕應一聲,正待轉身走向西屋,忽然眼前一花,一個黑影一手拎著一個小男孩從西屋中走瞭出來。她驚叫聲隻呼出一半,那黑影已點上她的穴道。
聽得媳婦的驚呼聲,魏五嬸猛然抬頭,嚇得全身哆嗦,半晌方想起來要呼人,卻喉間一麻,被那人點住啞穴,發不出聲。
黑影冷冷地盯著她,聲音寒得讓人發抖:“想不想你媳婦和孫子活命?”
魏五嬸嚇得雙目圓睜,本能下將頭點得雞啄米一般。
黑衣蒙面人冷聲道:“你隨我去一個地方,照顧一個病人,不得離那園子半步,不得多問半句,伺候好瞭,我自會饒你傢人性命,放你一傢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