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越歷史越有價 (代後記)——浮石

浮石出版社要出《青瓷》的完整版,我一直拖著沒敢同意。因為這本書的原版已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在五年內加印瞭三十四次,正版盜版銷量加上手機網絡閱讀,讀過這本書的人起碼有近千萬,我擔心出版社是否還能找到新的圖書購買者。

是讀者讓我改變瞭看法。當我有機會與其中的極少部分直接溝通的時候,他們總是不吝美言地表達對《青瓷》的喜愛,其中又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告訴我,他們曾買《青瓷》送給朋友,自己則讀過一遍兩遍三遍四遍,最多的一位,竟讀瞭五遍,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與收獲。

讀瞭五遍的這位,是我們當地最大的一個醫藥公司的副總,平時日理萬機不說,也非常有學養,是讀過很多中外名著的。當著其他幾位著名作傢,這樣的溢美之辭讓我的虛榮心得到瞭很大的滿足。

冷靜下來以後我在想一個問題,《青瓷》到底憑什麼獲得瞭讀者的喜愛和持續的關註?

寫作《青瓷》之前,我是一個心無旁騖的商人,從事的行業是拍賣,像小說中的主人公張仲平一樣,主要是做法院的業務,整天跟承辦法官打交道。因為做事敬業,很快就贏得瞭委托方或“客戶”的信任,生意也就因此風生水起。

如果生意一直順利,大概就不會有《青瓷》。

因為生意做開以後,你會連看書的時間都沒有,更不會有碼字的閑工夫,你也不會有自曝所謂行業內幕的主觀動機,因為那無異於自斷財路。2003年年底,我所在的省發生瞭一宗腐敗大案,涉及的拍賣公司有十來傢,涉及的法官有數十人,級別最高的是省高院的原院長、市中院的某副院長等人。這是一個由中紀委派出調查小組督辦的案子,所謂拔出蘿卜帶出泥,我很不幸地成瞭那被帶出來的“泥”,以“協助調查”的名義,被“請”到瞭“裡面”。

我自認為從來不是一個膽大妄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我隻是按照一個“合格”商人的標準和套路,做人做事,在做人做事的過程中,我也總是在竭力平衡貪婪與恐懼、規則與潛規則的關系,所以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瞭解我的朋友認為我很“冤枉”。

因為受賄者很快交代瞭我行賄的事實,所以我經歷瞭刑拘、逮捕的過程,並最終從協助調查的賓館拎出來關進瞭看守所。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時期,內心裡既咒罵出賣我的“朋友”,又渴望隨時得到命運的垂憐。

希望、失望、絕望、再希望……幾經反復,我終於想明白瞭,什麼時候獲得自由,自己完全做不瞭主,越想早點出去,越是會把心態弄得很浮躁很糟糕,真正地度日如年,還不如幹點別的,於是開始瞭寫作。

最開始是準備寫武俠的,一口氣便寫瞭兩三萬字,回頭一看,覺得挺無聊的,一是跟金庸之類的大師比總有那麼一點距離,一是趕上和超過瞭他們又怎麼樣?那些飛簷走壁的俠客,跟我和讀者的生活,又有什麼現實上的關聯呢?

有過身陷囹圄經歷的人都知道,在看守所裡最“暢銷”的書永遠是法律書,每個被羈押的人,都會有自修法律的強烈願望,為的就是自我救贖。我也不例外。我找到並通讀瞭監室裡所有能夠找到的法律書。那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我隻能用被打瞭一悶棍之類的比喻來形容。大學哲學系畢業,經過不知道多少次普法教育,曾經左右逢源、鶯歌燕舞、瀟灑自如的我,原來基本上是個法盲。

而我的過去時,仍然是很多人的現在時,在追求官位、財富、美色的道路上,仍然擠滿瞭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他們的目的也許非常明確,他們的手段也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們或主動或被裹脅,或異常清醒或渾渾噩噩,或夾縫求生存或鋌而走險……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困惑的問題,比如說,我正在經歷的生活真的有意義嗎?它是我真正想要的嗎?我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嗎?我為什麼總是像被一根無形的鞭子抽打著似的往前趕?我為什麼就不能停下腳步重新審視和考量一下這個社會和自己的人生呢?

我決定書寫我熟悉的生活。

正是這種在新的視角下還原與審視現實與自我的沖動,不僅讓我找到瞭一條通往外面世界的橋梁,而且獲得瞭一次真正意義上重生的機會。

盡管如此,我心裡仍然有所顧忌,因為我當時尚有一個想法,就是希望出去之後仍然能夠從事拍賣業,我不能把整個行業給得罪瞭,我不能寫我自己,所以,《青瓷》的寫作其實是不動聲色的,藏著掖著、淺嘗輒止、冰山一角。

同時,我又心有不甘。改頭換面的記載,仍然不過是一種記載。如果我僅僅這樣做,那麼,誇張點說,我這“牢”仍然等於白坐瞭。我不能完全實錄我的生活,但我必須表達我的生活感悟、我對社會的理解。鑒於當時我的階下囚處境,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摒棄瞭對社會與權貴的諂媚之心,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獲得瞭解剖社會與人生的立場與勇氣。我認為我已經可以做到大膽、坦蕩與真誠。

對我來說,這是一種糾結。

《青瓷》最初的出版幾經周折,我跟出版社的合同中不僅有不得利用原省高院系列案進行炒作的專門條款,而且在交付印刷之前,還有人對我的身份進行瞭認真調查。

但我一直感謝出版社社長劉清華先生與責任編輯湯亞竹先生,正是他們的慧眼獨具和無畏勇氣,才使《青瓷》得以面世,獲得瞭各種榮譽並讓人議論、傳頌與咒罵。

《青瓷》被貼上瞭各種標簽,比如說官場小說、職場小說、政經小說、財經小說、商戰小說等等,很多人更是從中窺見瞭官商關系、男女關系的“內幕”。至於我自己,則比較認同它是一本社會關系手冊的文學版,它揭示的是當下社會中官商交際方式、男女交往方式的本質——被溫情脈脈的面紗包裹著的各種關系後面的利益交換。

由於當時的出版環境和我個人正處在取保候審階段的尷尬狀況,原版《青瓷》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一個“潔本”:歌廳中有聲有色的“自然主義”描寫被刪除瞭,男女一號長近萬字的“床戲”過程被刪除瞭……對此,我一直“耿耿於懷”,也許,這種刪除可能會使文本在文學意義上趨於純粹,卻同樣使張仲平這個人顯得復雜豐滿不夠,簡單扁平有餘。

借助這一次出版《青瓷》完整版的機會,我將原來被出版社刪除的九十八處恢復,這種歷史的還原使這一本《青瓷》幾成一本新書,我不想用現在的眼光和這幾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對它做一個字的修訂,因為我覺得,尊重歷史就是對讀者的最大尊重。

《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