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空谷沒有足音

本書作為小說,顯然有些粗礫。但唯其粗礫,才顯出宏大敘事的原始剛性和堅硬:一起發生在六年前的礦難事件引起瞭某市公安局副局長曲江河的註意,當他介入調查的時候,才發現現實中黑白之間的陣線已然沒有涇渭分明的界線,出於各種利益需要,他的對手和他的朋友,乃至他的上級都要求掩蓋事實的真相。這使曲江河和他的戰友們陷入既危險又孤獨的境地。小說寫到這裡的時候,人物色彩的豐富和細節的準確,故事情節的撲朔迷離,充分顯示出社會派偵探小說的魅力,讓讀者欲罷不能。當然,曲江河們最後取得瞭勝利。然而我們卻笑不出來,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犧牲和代價。而是因為這部厚厚的小說,通過驚心動魄的情節,全景式的俯瞰視野,把我們帶入另一個更加嚴肅的思考領域:掩蓋,使我們彼此失去信任,整個社會正在為此付出巨大的管理成本和道德代價。書中的主人公們用有血有肉的忠誠,詮釋著建構和諧社會的緊迫感和必要性!

事實上,作為警探小說,本書的故事核心並不復雜,從技術上講,案情也不屬疑難之列。但我們在書中看到由於現實利益的沖擊、腐蝕與誘惑,也有千年文化潛在的因襲,魯迅先生痛斥的“瞞”和“騙”成為上級與下級、群眾與幹部、妻子與丈夫、朋友與親人相互信任的樊籬,造成人際關系疏離與沙化,誰也不敢相信誰,誰也拿不準誰是誰的敵人誰是誰的朋友。即便是伸張正義,也要采取隱晦與曲折的手段,像曲江河和退休的老局長也要一個假裝墮落,一個貌似賦閑。背地裡以對共和國的絕對忠誠組織第二條戰線,甚至是第三條戰線對付黑惡勢力和他們的保護傘。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卻要互相提防,互相試探用各種的方法來考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用各種關系來表達信任,用最原始可靠的母愛和對土地傢園的感情來舒緩自己的痛苦和委屈。由於各種力量的較量,有意無意的傷害,本可避免的無謂犧牲,都使得我們本來明晰的視線變得模糊一片,增加瞭執法的難度。因而,當勝利的槍聲響起。犯罪組織遭到懲罰,我們的心並不輕松。相反,一種更加悲愴的音樂背景卻延伸出去,把我們的心放逐到遙遠,讓我們與歷史與文化與大師們對話,與自己童年那份兒曾經擁有的純真淚眼相見。我們什麼時候變得如此的圓滑甚至狡黠,我們什麼時候變得容易“妥協”和“圓通”,甚至為此創造出冠冕堂皇的說法?

人們說,康德是德意志民族的道德守護神。康德認為,維護人類共同體公共價值的是法律,但它代替不瞭道德理想的信任和承諾。通俗地講,隻有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信任和對國傢、法律的承諾,才是凝聚民族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的粘合體。縱觀世界各大文明的譜系,為瞭維護人類社會的秩序,也把建立信任的基礎——誠實,作為文明修養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而把謊言和掩蓋作為最不可饒恕的罪過。信任之所以重要,還在於支撐信任的最高價值標準是正義。而正義從來都不缺乏,隻要是一萬個人當中有一個正義的代表,隻要賦予他信任,那麼,社會就會有希望和光明,這正是一個黨先進性的體現。問題是,信任作為人類社群的道德粘合劑,像高原上的脆弱生態。破壞容易恢復難。我們之所以笑不出來,就是因為《掩蓋》的勝利結局之後留下的那片廢墟:不知道我們的社會要投入多大的成本和代價,要付出多長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多少的英雄楷模——像任長霞和牛玉儒們的鮮血和淚水去呼喚,才能將失去的信任重新恢復,整個民族合奏出時代的最強音。更為重要的是,本書沒有止於批判和揭露,不是針對某些人和階層,而是對信任鏈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瞭病理透視和切片,從而凸現亟待改造的國民性:擯棄矯飾浮華,重構廉恥榮辱,勇於面對和承擔。因為,每個公民都是社會和諧的因子。唯有以民為本,方能本固邦寧。

由此,我們把由衷的尊敬獻給本書的作者武和平。他從警三十多年,又在文學創作上孜孜不倦,以戰士的激情和赤誠之心為我們平庸的文壇貢獻瞭一部力作。我們將永遠記住本書的小說主題:掩蓋是比犯罪更大的罪惡。

文/安波舜(著名出版策劃人,長江出版集團北京圖書中心總編輯)

《掩蓋(消失的十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