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還在激戰。
洞明與攻擊皇帝、皇後、太子等人的飛行機械對戰。
劉娥暗用功夫,護著皇帝和太子左閃右避,巧妙的躲避襲擊而來的飛行獸。
洞明一邊與機械獸打鬥,一邊註意到瞭這一點,不時地以餘光觀察劉娥。
這時,大隊禁軍及時趕到皇帝、皇後、太子三人周邊,就地一蹲,豎起大盾,另一列則把大盾往蹲著的人身上架起,最上面又架上一層傾斜著護住盾牌手頭部的盾牌。
眾守衛軍以大盾佈陣,以疊羅漢的形式,架出一個四面包圍的空間,不但保護住瞭皇帝一傢人,還一步步向前逼近,一面與飛行機械獸交戰,一面以大盾格擋。
飛行機械獸盡管巧妙,但比起這種直來直去的力量碾壓,馬上就顯出瞭弱點,那就是它們實在太脆弱瞭。
很快,一個個傀儡撞毀在大盾上,場上局面得到瞭控制。
沒一會兒工夫,所有傀儡都被擊落擊毀,所有人都松瞭口氣。
大戰剛息,眾人停手,宮殿中一片狼籍。
太歲抬袖拭去臉上的血和汗,無力的坐倒在地。
這些傀儡實在太難纏瞭,相對來說,太歲寧願與一群大漢真刀實槍的大戰一場。而且他最擔心的是瑤光魯莽之下中瞭毒,所以一直圍繞在她身邊保護。
這麼一來,不但要耗費更多體力,而且還消耗瞭更多心神。
瑤光走過去和太歲站在一起,看瞭他一眼,抬手輕輕在他手上一捏,露出一絲少見的溫柔。
太歲怔瞭下,看著瑤光也笑瞭。
眾人回首看向陣眼,禦林軍撤下大盾,趙恒剛露面,德妙便慌忙跑上前,跪地請罪。
“德妙失察,致使奸人混入,危及聖上,請官傢降罪!”
趙恒一甩衣袍走出來,震怒:“哼!朕待你不薄,你卻居心叵測,想要謀害朕的性命!”
趙恒發怒,德妙受驚渾身一顫,連忙伏地請罪:“德妙對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鑒!此次兇險,實非德妙所料。”
太歲冷笑:“你不是活神仙嗎?掐知一算,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神算子,怎麼這回不靈瞭?”
德妙一窒,慌忙狡辯:“陛下!貧道實未料到會有歹人混入弟子當中,事先不曾卜算,自然無法知道。”
趙恒稍稍有些遲疑起來。
“陛下,德妙曾與官傢多次**,若是有半分加害之意,過往機會數不勝數,何苦冒此莫大風險,官傢你看……”
德妙趁機再度進言,指著自己肩上的傷:“德妙也險些送命呢。求官傢明察!”
趙恒有些猶豫,看看德妙也受瞭傷,怒氣稍消,半信半疑:“內情如何,不容你一言而否,朕也不會一言而決!這件事,朕會交付有司詳查,你先起來吧!”
“謝官傢。”德妙松瞭口氣,在弟子的攙扶下,抱著受傷的臂膀緩緩起身。
就在這時,開陽的聲音驟然響起:“德妙的確是刺客同謀!”
“什麼?”不管是真是假,所有守衛都緊張起來,圍上德妙。洞明更是直接擋在趙恒身前護駕。
等所有人都擺好瞭架勢,眾人這才朝開陽看去。
不遠處,開陽輕輕擱下懷中孟冬,臉有淚痕,神情悲憤,起身上前幾步,朝趙恒行禮:“啟奏聖上,刺客孟冬臨死前,將真相已和盤托出,他說他是罪臣偃正之孫,並且供出德妙與其祖父偃正都是一個被稱作鬥姆天尊的人手下。他能混入宮中,正是德妙協助”
德妙一驚,旋即反應過來,慌忙解釋:“你……你胡說!看你模樣,與那刺客顯然熟識,為瞭摘清自己,就要陷害貧道麼?貧道承蒙天人點撥,潛心修道,一心向善,修一身浩然正氣,豈會行那阿鼻之事?換而言之,若貧道真有趨利之心,現如今侍奉聖前,皇恩浩蕩,又何必冒天下之大諱,夥同刺客對陛下不利,倘若貧道換投於他人門下,有何好處可言?”
德妙再度跪下,言辭鑿鑿:“官傢明鑒,貧道冤枉啊!”
趙恒一聽,馬上又遲疑起來。
從本心上來講,他並不太相信德妙是刺客同夥,理由很簡單,就像德妙自己說的,她有什麼理由要投於他人門下呢?
別人給她再多,能比得上自己嗎?
其實與其說趙恒是相信德妙,不如說是他相信皇權,相信天子威嚴。
另一方面,這其實也是人的本能,不願意相信別人會背叛自己。
這一點,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貴為天子,都是一樣。
當然,帝王心術,疑心很重,或許過段時間,再想到今日之事,趙恒很可能會回過味來。
但那是以後的事瞭,至少在眼前,德妙給自己爭取到瞭一線生機。她心裡也有瞭決定,隻要過瞭今天這一關,轉頭她就離開皇城京都。
京城固然富貴,可伴君如伴虎。
經此一事,德妙也想明白瞭,就算今天不出錯,自己聽命殺死瞭皇帝,可自己有什麼好下場?
天下之大,哪裡不能去呢?
沒錯,鬥姆天尊是神秘強大,但她相信,隻要自己隱姓埋名遠走他方,以鬥姆天尊的野心來講,不太可能會遠走尋找自己。
“你……”趙恒猶豫一陣,看著身旁神色疲憊的劉娥,心想也不急於一時,等以後再查清也不遲,就想開口說話。
可就在這時,大殿外一個鏗鏘的聲音傳來。
“一派胡言!”
四個字破空而入,響徹大殿,眾人聞聲紛紛註目大殿外。
就見包拯和展昭匆匆趕到,二人風塵仆仆,展昭身上還背著包袱,顯然是遠道趕回。
太歲一見二人,勾起笑意,不由自主脫口而出:“包黑子!”
瑤光驚訝:“他怎麼來瞭?”
包拯進瞭大殿,抖擻衣袍,跪地行大禮:“臣大理寺評事官包拯,參見聖上。”
趙恒語氣平和:“起來吧。”
包拯起身恭敬嚴肅:“臣有要事啟奏!”
“講!”趙恒見他神色嚴肅,也沉下心,想聽聽他要說什麼。
包拯朝一旁展昭看瞭一眼,展昭點點頭,卸下背上的包袱,雙手托著,包拯上前打開,呈現出厚厚的一摞案錄。
“臣要奏的是鄭禦史謀殺案。”
太歲聽罷驚訝。趙恒聽罷也頗詫異:“舊案重提,所為何由?”
包拯肅聲道:“陛下,鄭禦史一案,諸多證據直指德妙,三司共審時,薛涼卻突然包攬瞭所有罪名,之後又離奇死去,臣覺得其中大有蹊蹺,所以前往泰安暗訪瞭一番。”
說到這裡,包拯看向德妙,面含冷笑:“你做事固然謹慎,可你離開泰安之後,便再也沒有瞭在泰安一手遮天的本事。往昔種種罪惡,也就漸漸浮現出來,本官本以為此去要頗費一番手腳,卻不想隨意一打聽,便處處都是你犯下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