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杏影席地(四)

鄧瑛獨自回到護城河邊的值房,打開門卻見李魚正拿著毛刷,半跪在他的榻上掃灰,回頭見鄧瑛回來,忙下來道:“你可回來瞭。”

鄧瑛看著他手裡的毛刷,“你在我這裡做什麼。”

李魚道:“你幾日沒回來瞭,我看你這裡灰大,就幫你掃掃。”

鄧瑛抬起他的手,“手心怎麼瞭。”

李魚一下子紅瞭眼,“挨的打,不過你回來就好瞭,你在他們不敢欺負我。”

鄧瑛低著頭,“以後收斂一點,有事去找你幹爹,或者找陳樺。”

李魚忙道:“不能找你啦?”

“我……”

話未說完,外面便傳來胡襄的聲音,“鄧廠督在裡嗎?”

鄧瑛松開李魚朝外應道:“我在。”

“請鄧廠督出來。”

“是。”

鄧瑛轉身走出房門,胡襄帶著司禮監的人立在門口,對鄧瑛道:“陛下叫帶你去養心殿。”

鄧瑛點瞭點頭,“我能問一句話嗎?”

“你問。”

“陛下下旨,開釋首輔瞭嗎?”

胡襄冷笑瞭一聲,“怎麼,鄧廠督是猜到自己要死瞭嗎?”

鄧瑛抬頭直道:“請胡秉筆告知。”

胡襄走到鄧瑛面前,“釋瞭。帶你去陛下面前領罪,你身上已經有這些東西瞭,我們也就不綁你瞭,你自己安分些,跟著走吧。”

鄧瑛聽完這句話,露瞭一絲淡笑,低頭應道:“好。”

胡襄看著他的面容,著實不解,“死到臨頭瞭你還笑得出來,老祖宗說瞭,這回沒有人會救你。”

鄧瑛淡道:“那也是我求仁得仁。”

他說著抬起頭,坦然地看向胡襄,“胡秉筆,帶我過去吧。”

胡襄無話可應,隻得冷哼瞭一聲,“行,帶走。”

——

鄧瑛在養心殿外看到瞭很多人,有些他打過交道,有些他是第一次見。

左都禦使紀仁站在月臺上,看著鄧瑛一步一步走上來。

養心殿連一聲鳥鳴也聽不見,但鐐銬於臺階接觸的聲音卻越發的清晰。

所有人都將目光朝鄧瑛投去,有些人嘴角忍不住地上揚。

貞寧十四年春,柔膚脆骨的讀書人們,終於在與宦官長達十幾年的鬥爭中,自以為贏瞭一局。

紀仁對鄧瑛道:“聽說你曾經是進士,是首輔的門生。”

“是。”

紀仁道:“恩將仇報,終不能長久。”

鄧瑛看向紀仁,“鄧瑛領受總憲的賜教。”

紀仁沒有想到,他是這樣一副謙卑溫順的姿態,一時語塞,但其餘幾個禦使都看著他,他又不得不張口,“事到如今,你還敢如此狂妄!”

鄧瑛抬起頭,“我如何狂妄瞭?”

紀仁一怔。

鄧瑛轉過身,“我知道總憲在擔心什麼,請總憲放心,我自知罪無可恕,並不會在禦前狡辯。”

紀仁背後的一個年輕禦史道:“你不敢在禦前狡辯。可下瞭三司道瞭,誰敢公正地審你。”

鄧瑛頓瞭一步。

那人上前一步繼續道:“白首輔上奏彈劾你,如今被你迫害得雙足不能行走,東廠廠衛暗行京城,無孔不入,官民人人自危,三司中但凡有忠正之輩,怕是走不到堂上就已遭橫禍。”

鄧瑛握瞭握手,回身朝紀仁等人看去。

“那你們要我如何?”

眾人無話。

鄧瑛咳瞭一聲,“自裁嗎?”

紀仁抬手止住身後的人,抬頭朝鄧瑛道:“沒有人對你說這樣的話。”

鄧瑛道:“大人們信《大明律》嗎?”

紀仁點瞭點頭。

“自然信。”

“信就不要再多言,多言必多過錯。我會謙卑受審,尊重《大明刑律》,也請大人們珍重自身。”

他說完不再回頭,徑直走入瞭殿門。

紀仁身後的禦史輕聲問道:“總憲,這一回真的能扳倒東廠嗎?”

紀仁搖瞭搖頭,“你聽到他最後那一句瞭嗎?”

“什麼?”

“謙卑受審,尊重《大明刑律》。”

他說著嘆瞭一聲,低頭道:“這可不像是一個東廠廠臣說出來的話啊。”

——

阜成門內大街的連巷內,平日挑攤子賣面賣豆花的攤販們都被擠到瞭巷口。

生意做不成瞭,便索性卸下挑子自己端碗,蹲在巷口邊吃邊朝巷子裡看。楊倫在巷口翻身下馬,齊淮陽從豆花攤上站起來迎上前道:“督察院的人入宮瞭。”

楊倫拉住馬韁,“督察院的哪一個。”

齊淮陽道:“總憲(1)。”

“這是不讓他活瞭。”

他說完徑直朝巷中走,齊淮陽跟道:“這個時候你最好是入宮去,陛下隨時會垂詢內閣。”

楊倫步履極快,“垂詢內閣也是要聽你們白尚書說話。我根本開不瞭口。”

齊淮陽不得已跑瞭幾步,“那你也得在禦前啊,如今這樣,指不定什麼時候會翻天。”

“顧不上瞭,這些書院的學生,今日就能翻天!”

二人說著,已經走到瞭白煥的宅門前。

以周慕義為首的學生們在門前跪瞭一地。

周慕義才被東廠打過二十杖,此時已臉色蒼白,被其他幾個滁山書院的學生扶著才勉強跪住。人群之中,那個曾經在東公街上阻攔學生的老翰林也跪在周慕義對面,痛心疾首地勸道:“還有不到七日,便要進順天府瞭,你們這會兒該溫書備考,怎麼能在此群聚喧嘩 ,白閣老憐學,一向愛重你們,今日見你們如此,也要痛心的啊……”

楊倫站在人群外看著那個衣著樸素的老翰林,心裡發酸。

齊淮陽道:“陳應秋這個老翰林,致仕這麼些年,傢裡日子越過越苦,在私院講學卻不拿錢,前年他傢裡的女兒生瞭病,他為瞭面子,不肯去藥鋪裡賒賬,也不肯收同僚的接濟,差點沒讓女兒活活病死,人都說他瘋瘋癲癲的……”

“他就是隻對學生好。”

楊倫說完這句話又笑瞭一聲,“你說一個人的善惡,怎麼才能看清楚。”

齊淮陽道:“你這感慨來得有些怪啊。”

楊倫沒有應聲。

刑部的一個堂官從巷前趕來,奔到齊淮陽面前道:“大人們,宮裡有消息瞭。 ”

“說。”

“陛下召瞭北鎮撫司帶走瞭鄧廠臣,並下旨釋白首輔出廠獄。”

楊倫道:“為什麼是北鎮撫司把人帶走,刑部呢。”

“大人別急,聽裡面傳出的話,說是涉及學田案,刑部也會一道會審。”

楊倫轉身一把拽住齊淮陽的胳膊,“齊淮陽我告訴你,這是杭州的學田案,我戶部也要並審,刑部不能避我,我明日就跟陛下寫條子。”

齊淮陽道:“行行行,我知道,我也想救他,我會和尚書大人斡旋,現在已經這樣瞭,當務之急,是要把這些學生勸走。”

正說著,另外一個堂官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大人,錦衣衛的人過來!拿得都是綁繩。”

楊倫立即伸手推開人群,走到宅們前,踏上門階,抬臂高聲道:“你們到底要如何,才肯給自散去。”

周慕義抬起頭,對楊倫道:“天聽閉塞,君無仁道!”

楊倫低頭看向他,負手道:“我今日就在這兒問問你們,天聽怎麼閉塞瞭?”

他說著一把將周慕義從地上拽瞭起來。

“你們在這裡跪著,無非是要求陛下懲治東廠,我告訴你們東廠督鄧瑛已經被陛下下瞭獄,白首輔也得瞭恩赦,不久即可歸傢,你們心願滿足,可以起來散瞭吧!”

周慕義道:“楊大人,你難道不知道,鄧瑛隻是司禮監的走狗,就算陛下懲治瞭他,宦禍可以就此停息嗎?”

楊倫剛想張口,卻聽身後傳來楊婉的聲音,“停息不瞭!”

楊倫一怔,回頭見楊婉已經擠出瞭人群,她發垂妝亂,一身狼狽,用一隻手摁著被擠傷的肩膀,有些踉蹌地走到宅門前。

“我告訴你們,就算今日可以平息,幾十年之後,它仍會死灰復燃。”

周慕義道:“你一個婦人,怎可當街狂言”

楊婉轉頭道:“你才多大?不過二十吧?就算是白首輔,也不曾自負到妄評世道和大明官政,你們尚未出仕做官,自以為讀過幾年書,聚談過幾次,就看清傢國命運瞭?”

“你……”

“我什麼?我一個女人,怎可罵讀書人?”

楊婉哼笑瞭一聲,“我罵的就是你!有人為瞭一張書桌,為瞭一篇文章,可以開懷數日,你們不珍惜,你們隻想送死!泱泱一國,死你們這些人本也無所謂,偏你們又年輕,身世清白,被滿朝愛重,就連你們恨不得千刀萬剮的那個人,也想救你們,你們還要怎麼樣?”

周慕義朝身後的人道:“不要這個女人胡言,我們要陛下懲治宦官,還政治清明,並無一點過錯。”

“是沒有過錯!可是一國之政是一夜之間翻覆的嗎?剜取腐肉前,不需要磨刀嗎?剜肉之時,不需要綁身嗎?剜肉之後,王朝不必療傷嗎?你們今日跪在這裡,罵天罵地,就能把這些過程減瞭嗎?周慕義你告訴我,桐嘉書院八十餘人,白死是瞭嗎?”

她說著聲音有些顫抖,“你以為你們是誰?通通給我站起來,走!”

周慕義被問啞瞭。

楊倫順勢道:“都起來走,再不走來不及瞭。”

人群當中有幾個人踉蹌地站瞭起來,楊倫朝巷口看瞭一眼,對楊婉道:“鼓樓那邊不能回去瞭,回去就是自投羅網,如今京城,怕沒有人敢庇護這些學生。”

楊婉喘瞭一口氣,松開摁著肩膀的手,直起身道:“我敢。”

“你?”

“對。”

她說著轉身朝前走,一面走一面道:“我帶他們去清波館。”

“不行!”

楊倫一把拽住楊婉,“我不準你引火燒身。”

“你放心我死不瞭,也不會牽連到你。”

“我不是怕你牽連我!”

“那你就放手。”

她說著抬頭望向楊倫,一言雙關。

“哥哥,我早就不是當年的婉兒瞭。”

作者有話要說:(1)總憲:都察院左都禦史為總憲,左副都禦史為副憲,禦史臺古稱憲臺

《觀鶴筆記(觀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