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還君故衫(六)

鄧瑛將楊婉扶到榻上,轉身移來榻邊燈火,低頭挽起楊婉的褲腿。“上過藥瞭嗎?”

楊婉搖瞭搖頭,“沒有,不過我自己用涼水敷瞭好幾次,我怕疼,這種傷若拿藥去揉太痛瞭,我不敢。”

鄧瑛借著光看向楊婉的膝蓋,壓迫處雖然沒有破皮,卻沿著被壓迫的地方蔓延開一大片觸目驚的青紫。他想要伸手去觸碰,卻又不敢。

“婉婉。”

“什麼。”

“我送你出宮吧,趁我還在這個位置上。”

“我走瞭誰管你?

楊婉挽下自己的褲腿,徑直打斷他。

鄧瑛錯愕,一時失語。

楊婉挪著腿,一點點地靠近鄧瑛,“我走瞭你又撿那些亂七八糟的書看怎麼辦。”

鄧瑛垂下頭,“你不在,我怎麼敢再看那些書。”

他說著頓瞭頓,“婉婉,不管你走到哪裡,我都是做你的腳下塵。即使你不在,我會也清凈地活著。但是……知道我自己名聲臟污,雖求善終而不可得,所以,我想在我還沒有爛透之前,送你走。”

“走不瞭瞭。”

楊婉蜷起腿,腳趾輕輕地抵著鄧瑛的大腿,她用手托著兩腮,向鄧瑛露出一個平靜而溫和的笑,“鄧瑛,什麼腳下塵,不準做。”

“是我不配嗎?”

楊婉抬起一隻手,挽住鄧瑛耳邊的一絲亂發,抬頭道:“不是,是因為我一直想要做你的身後名。”

她說著將手收瞭回來,疊放在膝上,誠道:“鄧瑛,幾百年以後,會有人逐漸瞭解你的人生,你在貞寧年間的傷病,你的沉浮,你對王朝的功績,還有你對天下文人的誠意,都不會被磨滅。”

鄧瑛沒有出聲。

楊婉道:“你不信是不是?”

鄧瑛不置可否。

楊婉握住鄧瑛微微發涼的手,“鄧瑛,就算過幾百年,仍然會有人從翻遍故紙堆找到你,何況如今我就在你身邊,你不要送我走。”

鄧瑛仍然沒有出聲。

“聽到沒有。”

“我聽到瞭。”

鄧瑛開瞭口,楊婉的聲音也跟著輕快起來,她拉過被子罩在自己和鄧瑛的腿上,仰著頭問道:

“那你告訴我,如果幾百年以後的人能夠聽到你的聲音,你想告訴他們什麼。”

“我嗎?”

“對,說你想說的。”

鄧瑛的手指輕輕一握,輕道:“我不知道。”

“你現在想一想呢?”

楊婉說著扯住鄧瑛的袖子輕輕的搖瞭搖。

鄧瑛順從地抬起手,遷就著楊婉,溫聲應道:“好,我現在想一想。”

他說完便朝床架上靠去。

楊婉也沒有在說話,她松開鄧瑛的衣袖,轉身拖過枕頭墊在自己的腰下,與鄧瑛相對靠下,靜待他回答。

內室的燈影一晃,鄧瑛抬起頭,輕咳瞭一聲。

“想到瞭嗎?”

“想到瞭。”

“什麼?”

鄧瑛的目光溫柔地落在楊婉身上,“千罪萬錯在身,雖欲辯而無方,唯私慕楊婉一罪為真,因此一生所受責罰,鄧瑛無不甘之處。”

楊婉聽完,喉嚨一哽。

這個回答,既悲哀又有趣。

後世對於鄧瑛的研究,不論褒貶,皆在官場沉浮,人情交遊都已經面面俱到,唯有情史飄渺不可見。而鄧瑛自己,竟也想把這一段補足。

楊婉腦中思緒萬千,但口中,卻隻逼出瞭“傻子”二字。

“傻子……”

——

貞寧十四年年關,大雪連下數日,河北雪災,積雪壓塌瞭大片的民居,路上凍死的人和牲畜不計其數,幾日之後,南方也開始上奏災情,江蘇一代江湖斷航,港口封凍。與此同時,養心殿內病重的貞寧帝已至彌留之際。

雖然馬上就要翻年,但內廷二十四局無人籌備年事。

各宮冷清,各處宮門深閉,隻有東華門上,送碳的車馬往來不絕,比平常還要更忙碌。

為瞭給養心殿和各宮供暖,陳樺在惜薪司忙得幾乎不敢合眼。

這日中午,李魚冒著雪走進司堂,一進門便見陳樺憂心忡忡地在堂內踱步,地上放著十筐墨炭,每一筐都沒有裝滿。

陳樺見李魚進來,忙道:“快,你搬一筐子去。”

李魚手上端著飯菜,一時丟不開。

“這麼急做什麼?要搬也吃瞭飯再搬啊,姐姐忙活瞭一上午才給您做瞭這些,且炭這麼重,您不遣人幫我一把,我怎麼挪得過去。”

陳樺這才看見李魚手上端著的飯菜。

忙把桌案收拾出來,一面道:“今日是再沒人能派給你,都大忙得很。炭也就剩這些瞭,還要孝敬司禮監,過會兒那邊就要來人取瞭,你趁早搬走給你姐姐帶去,晚瞭就連碎的都沒瞭。”

他一邊說一邊洗瞭手坐在案前吃飯。

李魚坐下道:“從前也沒見您這兒亂成這樣啊。”

陳樺嘴裡包著飯菜,說話有些含糊,他朝窗外揚瞭揚下巴,“你看外面的雪下的,有個要停的樣子嗎?整個河北到處都在死人,如今,就連宮裡都有人凍死瞭。”

李魚道:“難怪我們都領不到炭。”

陳樺放下筷子,“你跟雲輕說,讓她也別再給我做飯瞭,眼見大主子的事兒要出來,到處亂糟糟的,她們尚儀局關系大,到時候恐怕比我們這裡還要辛苦。我幫不上他什麼忙,不能再跟這兒給她添亂。”

李魚點瞭點頭,開口剛要說話,司堂的門忽然被推開,司禮監的隨堂太監走進來,陳樺趕忙放下筷子站起身,“趙隨堂……”

趙隨堂掃瞭一眼地上的炭筐,抬手就給瞭陳樺一嘴巴子,“你越發會做事瞭,老祖宗病著還開恩給瞭你三日,你通共就給備瞭這些。”

陳樺挨瞭這一巴掌,也不敢分辨,人卻下意識地擋在桌案前,拿身子護著李魚送來的飯菜。

李魚忍不住道:“就這些都很難瞭,趙公公,老祖宗也不是想把惜薪司逼死吧,且不說老祖宗就一間屋子一個人,便是再有十人十間屋子,這些也夠瞭啊。”

“嘿……”

趙隨堂挽起袖子就朝李魚走,陳樺忙拉住他道:“趙隨堂,他小不懂事,您看在他幹爹的份上,別跟他計較,我這就再給老祖宗湊去。”

趙隨堂站住腳步,對旁問道:“他幹爹誰。”

身後的內侍回道:“這人叫李魚,做的門戶差事,是尚儀局司贊的弟弟,認的李秉筆做幹爹,在老祖宗面前磕的頭。”

趙隨堂聽瞭,放下袖子道:“既是這樣,那就算瞭。”

說完轉身對陳樺道:“這些我們先搬走,明兒還來。”

“是是……我送送……”

“送什麼。”

趙隨堂瞥瞭他一眼,“晦氣得很。”

“是是。”

一行人搬空瞭司堂裡的炭。

陳樺看著他們走遠,這才抹瞭一把臉,走到外面去重新洗瞭手,回到桌邊坐下,低頭沉默地扒拉著碗裡的飯菜。

李魚看著他悶聲吞飯的模樣,忍不住道:“我們跟鄧督主說吧。”

陳樺搖瞭搖頭,“不要說這些沒用的,鄧瑛做廠臣又不是光為瞭我們。”

說完竟哽住瞭,李魚忙端起一碗湯,遞到他手上,陳樺仰頭喝瞭一大口湯,終於順瞭氣,抬頭紅著眼道:“還好你認瞭個司禮監的爹,不然,你姐姐今日得恨死我。”

李魚出來的時候,心裡憋瞭一肚子的悶氣。他沒有聽陳樺的話,出瞭惜薪司便往內東廠走,誰知鄧瑛去瞭廠獄,並不在衙中,李魚便又反轉去養心殿,找自己的幹爹。

雪大風急,風刃子刮在臉上刀割一般的疼,路上的宮人都瑟縮著手腳,走得偏偏倒倒。

養心殿前,宮殿司遣瞭四十來個內侍,分作四班,輪番在禦道前掃雪,偌大的皇城,似乎隻有這麼一條路是幹凈的。

李魚沿著養心殿後面的石梯,哆哆嗦嗦地走上月臺。

李秉筆正立在門前,見他過來立即道:“快回去,有什麼話下瞭值去我直房裡說。”

李魚這才看見,除瞭李秉筆之外,胡襄等幾個有資歷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都站在門外,太醫院的八位的太醫,也都垂著手,冒雪立在月臺下。

雪風嘩啦啦地吹著他們的衣帽,發出撕佈裂錦般的聲音。殿簷下盤雕的那一條金龍在風雪裡伸開六爪,似乎要活瞭一般。

李魚的話被雪風逼瞭回去,他轉身朝養心殿的錦窗上看去,殿內燃著燈,卻看見任何人影。

——

殿內,貞寧帝獨自坐在禦案後面,他穿著鵝黃色的綾羅中衣,外面罩著一件熊皮的大毛氅衣。禦案上擺著紙筆,硯中的墨是新研的,卻還沒有被筆蘸過。

何怡賢跪在貞寧帝身邊,替皇帝揉膝。

他受過的刑傷還沒有好,佝僂著背,時不時地用手去撐地。

“陛下的腿,腫痛得好些瞭嗎?”

皇帝低頭看瞭一眼何怡賢的脊背,忽然應瞭一句:“好多瞭。”

何怡賢怔瞭怔,忽然跪伏瞭下去,“老奴這副身子,不知道還能伺候主子多久。”

“呵……”

皇帝啞笑瞭一聲,“你能伺候朕歸西。”

“主子不能這麼說,您這是五谷病,五谷病傷不瞭您的神仙體,您看看,今兒一早起來,您不就好多瞭麼。”

“是麼……”

皇帝咳瞭一聲,抬手將滑至肩上的氅衣拉起。

“朕是神仙體,你是個什麼東西。”

何怡賢將頭埋在貞寧帝腳邊,“老奴還跟小的時候一樣,就是個糞土球,陛主子沒事的時候,不嫌臟,就讓奴婢在地上滾起來,陛下您踢著奴婢玩。”

“是啊……”

皇帝垂下手,扶著何怡賢的肩。

“朕從小是你帶大的,你是朕的大伴兒,朕有什麼頭疼腦熱……生瘡害病,你比朕的母妃還要焦心,朕都看在眼裡……”

“主子啊……”

何怡賢渾身顫抖,貞寧帝忽然用力摁瞭一把他的肩膀,這一下的力道奇大,竟令何怡賢塌下瞭肩膀,匍匐在地直不起身。

貞寧帝提聲道:“朕少年時,有很多話不能跟輔臣講,都跟大伴兒講瞭。後來朕掌政,大伴兒還是朕身邊最知心的人,如今……”

貞寧帝頓瞭頓:“你把你自己當成什麼?”

何怡賢稍稍抬起脖子,“主子啊,老奴知道,這段時日主子病著,老奴做錯很多事情,惹主子不快,就算被打死,也是該的。”

《觀鶴筆記(觀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