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夕照茱萸(六)

他真的很聽楊婉的話。

最初是一個有罪之人對受害人的慚愧,希求楊婉的規訓,以消解他自己內心的負罪感。

但楊婉從來沒有規訓過鄧瑛,她不曾拒絕鄧瑛交付給她的‘慚愧’,繼而溫和地‘綁’住他自己伸出來的手,讓他得以平靜地坐下來和她說話。

她足夠瞭解鄧瑛,所以才不曾用人文主義的耀光去捅穿他那一身陳舊的修養,在楊婉身邊的鄧瑛,仍然擁有一個潤如良玉,完璧無瑕的時代靈魂,和楊婉在六百年之後翻撥塵灰,看到的一模一樣。

“說過的話,不能違背。”

“是。”

楊婉低頭看向鄧瑛放在膝上的手。

“手伸出來。”

“嗯?”

“手伸出來,我們拉鉤。”

鄧瑛起身,向楊婉抬起手,衣袖垂下,露出被鐐銬束縛的手腕,楊婉用一隻手托住他的手背,另一隻手輕輕勾住他的手指。

“你還記不記得,在南海子裡我跟你說的話。”

鄧瑛點瞭點頭,“記得,你說你會來找我,下次見到你的時候,要好好跟你說話。”

楊婉笑著拽瞭拽鄧瑛的手指,“鄧瑛,這一次,我仍然會去找你。隻不過下次見到你的時候,換我好好跟你說話。”

她說完,牽起鄧瑛。“走吧,帶你過去。”

齊淮陽示意差役上前,將鄧瑛押下,楊婉也順從地松開瞭手。

楊倫看瞭一眼鄧瑛,轉身對楊婉道 :“還有話講嗎?時辰還有一些。”

楊婉搖瞭搖頭,“沒有瞭,你們帶他走吧,我跟在後面,送你們去出東華門。”

齊淮陽聽她這麼說,也不再拖延,抬手令行。

楊婉與楊倫並行在鄧瑛的身後,地上的幹硬的雪粉被前行的人逐漸踏實,踩上去便發出沙礫摩擦的聲音。鄧瑛沒有再回頭看楊婉,風吹起城門口的雪粉,掠過他的身子,撲向楊婉的面龐,楊婉側過身,把喉嚨裡的咳意忍瞭回去。

楊倫側身看向她,輕聲道:“你最近是不是病瞭。”

楊婉點瞭點頭,“有一點。”

楊倫回過頭,稍稍提高瞭些聲音,“你別管他瞭,把你自己和殿下照顧好。”

“我知道。”

說著,已經走至於東華門前,鄧瑛被帶上瞭囚車,楊倫示意楊婉在門後等一等,上前與齊淮陽交談瞭幾句。刑部一行人起行離去,楊倫返身走到楊婉面前道:“從今日起,至三司會審結束,你都不能再見他。”

楊婉點瞭點頭。

“不過,”

楊倫頓瞭頓道:“刑部和詔獄不一樣,準許外面的傢屬給囚犯送一些衣食,我給他的東西,他不一定會要。但你給他的他不敢不收,你要有什麼想給他的,就指個人,到內閣值房來跟我說,我在外面買瞭拿給他。”

楊婉笑笑,“哥。”

“啊?”

楊婉抬起頭,“你現在好像不怪我瞭”

楊倫一怔,不自覺地吞咽瞭一口,隨即輕斥道:“我管得瞭你嗎?”

他說完背過身去,半晌後方道:“你願意怎麼活就怎麼活吧,如果鄧瑛這次能出來,我就給你們錢,你們在外頭置辦一間房子,住得離我遠一點。別叫你嫂子她們看著你心煩。”

“我們有房子。”

“有房子?”

楊倫回過身,“那能叫房子?你也不看看被滁山、湖澹兩個書院的學生砸成什麼樣瞭。”

“被砸瞭也沒什麼,鄧瑛本來就是修房子的。”

“什麼修房子?”

楊倫“噌”地提高瞭聲音,“你懂什麼?他是營建皇城的人,我大明百年,就出瞭他和張展春這麼兩個人,你讓他跟著你修屋頂啊!”

楊婉看著楊倫發紅的脖子,不禁笑出瞭聲,垂眸道:“對不起哥,是我不好,我不讓他修,我去修。”

楊倫聽她道歉,一時有些尷尬,他拍瞭拍後腦勺,負手朝前走瞭幾步,一面走一面道:“我至今不明白,怎麼做才算是為你們二人好。”

楊婉走近楊倫,抬頭喚他,“哥哥。”

楊倫捏瞭捏手指,沒吭聲也沒回頭。

楊婉轉話道:“內閣什麼時候擬新詔。”

楊倫咳瞭一聲,“我與白尚書已經擬好,交內閣議審後就會頒行。”

他說完回過身,低頭對楊婉約道:“有一件事你可以預備著瞭。”

楊婉點瞭點頭,不待楊倫說明,徑直應道:“我已經在預備瞭。”

說至此處,兩人都沉默瞭下來。

寒風從城門口灌來,吹得日頭下的枯木影張牙舞爪。楊婉攏緊身上的衣衫,“哥,其實我有一點擔心。”

楊倫問道:“你擔心什麼。”

“擔心娘娘不願意回承乾宮。”

“為什麼不願意?”楊倫反問。

“皇長子即位,娘娘理因奉養宮中,她難道情願在蕉園裡住一輩子嗎?”

楊婉搖瞭搖頭,沒有出聲。

鄭月嘉因鶴居案慘死的那一年,楊倫在南方主持清田也是九死一生。

長病江上,他並不知道千裡之外的內廷究竟發生瞭什麼。

等他回來的時候,鄭月嘉已死,寧妃被囚蕉園,楊婉在詔獄中落下瞭刑印,鄧瑛將侵占學田的罪名擔瞭一身。

楊倫隻知道,這些人是為瞭護住他,護住朝廷南方好不容易開啟的清田的事業,但這其中的還有一些過於隱晦纖細的人情,當事之人不肯說,他也就無從知曉。

“到底怎麼瞭。”

楊婉嘆瞭一口氣,並沒有把當年隱情告訴楊倫,隻道:“我也猜的,怕娘娘傷怨過深。”

說完便避開瞭這個話題,轉而問道:“迎娘娘回宮之事,會由嗣君下明旨嗎?”

楊倫道:“此事尚且不定,畢竟先帝是以瘋病為由囚禁娘娘,娘娘以後的尊位,要和中宮的大禮一起並議。”

“好。”

楊婉抿瞭抿唇,“新詔頒行以後,我會先去蕉園看看娘娘。”

她說完捏著袖子頓瞭頓,再開口時,聲音較將才沉瞭不少。

“哥,等內廷一切平穩,我想離宮。”

“離宮?”

楊倫壓低聲音道:“為何突然要在此時離宮。”

楊婉抬頭朝東華門看去,“我並不喜歡內廷的生活,也不想再做內廷的奴婢,這幾年,我守著殿下,擔瞭不少罪,我的身子也不像從前那麼好瞭,出去住著養一養,或許能松快一些。”

她說完朝前走瞭幾步,走到楊倫面前,面向他抬頭道:“以前殿下小,娘娘又不在,我著實放心不下,如今殿下也漸漸長大瞭,照顧他的人,經這幾年相交,我都幫你們過瞭眼,不說多聰明,至少都是心實的好人,你們可以放心。”

“楊婉。”

“嗯?”

楊倫低頭凝著她的面龐,“我這幾年沒有過問你的事,你在宮裡是不是受瞭委屈。”

“也沒有,有鄧瑛呢。”

“他連他自己都護不好。”

“也是。”

楊婉頷首笑瞭笑,“但我們相互撐著,過得還挺有滋味的。”

“是我沒有把你保護好。”

楊倫沉默良久,方說出這句話。

“這樣吧,等內廷安定下來,哥哥接你回傢,讓你在傢裡好好修養一段時間。”

楊婉搖頭,“我不回傢。”

楊倫聽她這般說,不禁急切道:“即便你要和鄧瑛在一處,你也要等他平安地出來,他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一個姑娘,不回傢裡,要在何處安生。”

“誰說我不能安生。”

她沖著楊倫明朗地笑開,“我還有清波館和寬勤堂。”

“你……”

整個京城就隻有寬勤堂和清波館這兩個私坊最大,其中寬勤堂從前的規模,甚至比很多官辦書坊還要大,如今竟不聲不響地,都到瞭楊婉的名下。楊倫錯愕,不禁問道:“你什麼時候又收瞭寬勤堂。”

“秋闈之後。”

“你哪裡來得錢?”

楊婉應道:“你別急,我沒有做不該做的事。當時為阻止寬勤堂印傳周慕義等院生的文章,我買斷瞭寬勤堂下面的印墨,順勢在今年春秋兩闈的考市上,連同昌和的幾大客棧做瞭一筆門前的書本生意,賺得不算少瞭。寬勤堂後來因為沾染瞭書院的‘反案’不得不退走京城,我就暗地裡把他在京城的盤子接下來瞭。”

楊倫道:“你說‘反案’。楊婉我問你,清波館能脫得瞭幹系?當時是誰大但把學生們藏起來的?”

“是我藏的,但誰讓我是東廠廠臣的菜戶娘子呢。”

“行……”

楊倫抬手指向她,“你可真行。”

楊婉笑瞭笑,“其實也要謝張副使,他放瞭我一馬,不然,清波館也很難保住,更不用說收並寬勤堂瞭。”

楊倫道:“你要這兩個書坊幹什麼,難道你也想做女商?”

楊婉搖頭道:“不是,我是想做讀書人。筆墨書本是我最熟悉的東西,看著它們我心裡安定。”

她說完,輕輕握住自己的一隻手腕,“哥,我需要的從來都不是保護。我需要的東西,沒有人能給我,所以我隻能自己給自己。你和鄧瑛都是讀書人,鄧瑛以文心發願,終生不渝。你手上握筆如心上懸刀,一樣可敬。你們可以,那我也可以,隻不過我要和你們走不一樣的路。”

“你要做什麼。”

“觀察,記錄,然後為寒瘠之名,披一件寒衣。”

“什麼意思。”

“為有冤之人,喊一聲‘不服’。”

《觀鶴筆記(觀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