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孔學新語自序

孔學新語自序

髫年入學,初課四書;壯歲窮經,終慚三學。雖游心於佛道,探性命之真如;猶輸志於宏儒,樂治平之實際。況干戈擾攘,河山之面目全非;世變頻仍,文教之精神隳裂。默言遁晦,滅跡何難。眾苦煎熬,離群非計。故當夜闌晝午,每與二三子溫故而知新。疑古證今,時感二十篇入奴而出主。講述積久,筆記盈篇。朋輩咐囑災梨,自愧見囿窺管。好在宮牆外望,明堂揖讓兩廡。徑道異行,雲輦留連一乘。六篇先講,相期欲盡全文。半部可安,會意何妨片羽。磚陳玉見,同揚洙泗之傳薪。諷頌雅言,一任尼山之掛杖。是為序。

時歲次壬寅(西元一九六二年)孔聖誕辰南懷瑾序於台北寓居

孔學新語發凡

我們作為現代的一個人,既有很沉痛的悲慘遭遇,也有難逢難遇的幸運;使我們生當歷史文化空前巨變的潮流中,身當其衝的要負起開繼的責任。但是目前所遭遇的種種危難,除了個人身受其苦以外,並不足可怕。眼見我們歷史傳統的文化思想快要滅絕了,那才是值得震驚和悲哀的事!自從“五四運動”的先後時期,先我們一輩而老去了的青年們,為了尋求救國之路,不惜削足適履,大喊其“打倒孔家店”。雖然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有些人到了晚年,轉而講述儒家的思想,重新提倡孔孟之學,用求內心的悔意,可是已形成了的風氣,大有排山倒海之勢,根本已無能為力了!

其實,孔家店在四十年前的那個時代,是否應該打倒,平心而論,實在很有問題,也不能盡將責任推向那些大打出手的人物。原因是孔家店開得太久了,經過二千多年的陳腐濫敗,許多好東西,都被前古那些店員們弄得霉濫不堪,還要硬說它是好東西,叫大家買來吃,這也是很不合理的事。可是在我們的文化裡,原有悠久歷史性的老牌寶號,要把它洗測革新一番,本是應該的事,若隨便把它打倒,那就萬不可以。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有一個簡單的譬喻:我們那個老牌寶號的孔家店,他向來是出售米麥五穀等的糧食店,除非你成了仙佛,否則如果我們不吃五穀米糧,就要沒命了!固然麵包牛排也一樣可以吃飽,但是它到底太稀鬆,不能長日充飢,而且我們也買不起,甚至不客氣的說:還吃得不太習慣,常常會患消化不良的毛病。至於說時令不對,新谷已經登場,我們要把本店裡的陳霉濫貨倒掉,添買新米,那是絕對可以的事。

因此,就可瞭解孔家店被人打倒是不無原因的:

第一,所講的義理不對。第二,內容的講法不合科學。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1)“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幾千年來,都把它解釋做父母死了,三年以後,還沒有改變了父母的舊道路,這樣才叫做孝子。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男盜女娼,他的子女豈不也要實行其舊業三年嗎?(2)“無友不如己者。”又解釋做交朋友都要交比自己好的,不要交不如自己的人。如果大家都如此,豈不是勢利待人嗎?其實,幾千年來,大家都把這些話解錯了,把孔子冤枉得太苦了!所以我現在就不怕挨罵,替他講個明白,為孔子伸冤。這些毛病出在哪裡呢?古人和今人一樣,都是把《論語》當做一節一節的格言句讀,沒有看出它是實實在在首尾連貫的關係,而且每篇都不可以分割,每節都不可以支解。他們的錯誤,都錯在斷章取義,使整個義理支離破碎了。本來二十篇《論語》,都已經孔門弟子的悉心編排,都是首尾一貫,條理井然,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大家所講的第二個問題,認為它沒有體系,不合科學分類的編排,也是很大的誤解。

為什麼古人會忽略這一點,一直就誤解內容,錯了二千多年呢?這也有個原因:因為自漢代獨尊儒學以後,士大夫們“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思想,唯一的批發廠家,只有孔家一門,人云亦云,誰也不敢獨具異見,否則,不但紗帽兒戴不上,甚至,被士大夫所指責,被社會所唾棄,乃至把戴紗帽的傢伙也會玩掉,所以誰都不敢推翻舊說,為孔子伸冤啊!再加以到了明代以後科舉考試,必以四書的章句為題,而四書的義解,又必宗朱熹的為是。於是先賢有錯,大家就將錯就錯,一直就錯到現在,真是冤上加錯!

現在,我們的看法,不但是二十篇《論語》,每篇都條理井然,脈絡一貫。而且二十篇的編排,都是首尾呼應,等於一篇天衣無縫的好文章。如果要確切瞭解我們歷史傳統文化的思想精神,必須先要瞭解儒家孔孟之學,和研究孔子學術思想的體系,然後才能觸類旁通,自然會把它融和起來了。至於內容方面,歷來的講解,錯誤之處,屢見不鮮,也須一一加以明辨清楚,使大家能認識孔子之所以被尊為聖人,的確是有其偉大的道理。如果認為我是大膽的狂妄,居然敢推翻幾千年來的舊說,那我也只好引用孟子說的:“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何況我的發現,也正因為有歷代先賢的啟發,加以力學、思辨和體驗,才敢如此做為,開創新說。其次,更要鄭重聲明,我不敢如宋明理學家們的無聊,明明是因佛道兩家的啟發,才對儒學有所發揮,卻為了士大夫社會的地位,反而大罵佛老。我呢?假如這些見解確是對的,事實上,也只是因為我在多年學佛,才悟出其中的道理。為了深感世變的可怕,再不重整孔家店,大家精神上遭遇的危難,恐怕還會有更大的悲哀!所以我才講述二十年前的一得之見,貢獻於諸位後起之秀。希望大家能秉宋代大儒張橫渠先生的目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今後我們的文化和歷史,擔承起更重大的責任。我既不想入孔廟吃冷豬頭,更不敢自己杜塞學問的根源。

其次,我們要瞭解傳統文化,首先必須要瞭解儒家的學術思想。要講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學術。要講孔子的思想學術,必須先要瞭解《論語》。《論語》是記載孔子的生平講學、和門弟子們言行的一部書。它雖然像語錄一樣用簡單的文字,記載那些教條式的名言懿行,但都是經過門弟子們的悉心編排,自有它的體繫條貫的。自唐以後,經過名儒們的圈點,沿習成風,大家便認為《論語》的章節,就是這種支支節節的形式,隨便排列,誰也不敢跳出這傳統的範圍,重新加以註釋,所以就墨守成規,弄得問題叢生了!這種原因,雖然是學者因襲成見,困於師承之所致。但是,最大的責任,還是由於漢、宋諸儒的思想壟斷,以致貽誤至今!

我們傳統的歷史文化,自秦漢統一以後,儒家的學術思想,已經獨尊天下,生當漢代的大儒們,正當經過戰國與秦漢的大變亂之後,文化學術,支離破碎,亟須重加整理。於是漢儒們便極力注重考據、訓詁、疏釋等的工作,這種學術的風氣,就成為漢代儒家學者特有樸實的風格,這就是有名的漢學。現在外國人把研究中國文化的學問也統名叫做漢學,這是大有問題的,我們自己要把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不同意義分清楚。唐代儒者的學風,大體還是因襲漢學,對於章句、訓詁、名物等類,更加詳證,但對義理並無特別的創見。到了宋代以後,便有理學家的儒者興起,自謂直承孔孟以後的心傳,大講其心性微妙的義理,這就是宋儒的理學。與漢儒們只講訓詁、疏釋的學問,又別有一番面目。從此儒學從漢學的範疇脫穎而出,一直誤認講義理之學便是儒家的主旨,相沿傳習,直到明代的儒者,仍然守此藩籬而不變。到了明末清初時代,有幾位儒家學者,對於平時靜坐而談心性的理學,深惡痛絕,認為這是坐致亡國的原因,因此便提倡恢復樸學的路線,但求平實治學而不重玄談,仍然注重考據和訓詁的學問,以整治漢學為標榜,這就是清儒的樸學。由此可知儒家的孔孟學術,雖然經漢、唐、宋、明、清的幾個時代的變動,治學的方法和路線雖有不同,但是尊崇孔孟,不敢離經叛道而加以新說,這是一仍不變的態度。雖然不是完全把他構成為一宗教,但把孔子溫良恭儉讓的生平,塑成為一個威嚴不可侵犯的聖人偶像,致使後生小子,望之卻步,實在大有瞞人眼目之嫌,罪過不淺!所以現代人憤憤然奮起要打倒孔家店,使開創二千多年老店的祖宗,也受牽連之過,豈不太冤枉了嗎?

現在我們既要重新估價,再來研究《論語》,首先必須瞭解幾個前提。(一)《論語》是孔門弟子們所編記,先賢們幾經考據,認為它大多是出於曾子或有子門人的編纂,這個觀念比較信實而可靠。(二)但是當孔門弟子編輯此書的時候,對於它的編輯體系,已經經過詳密的研究,所以它的條理次序,都是井然不亂的。(三)所以此書不但僅為孔子和孔門弟子們當時的言行錄,同時也便是孔子一生開萬世宗師的史料,為漢代史家們編錄孔子歷史資料的淵源。由此可知研究《論語》,也等於直接研究孔子的生平。至於傚法先聖,自立立人以至於治平之道,那是當然的本分事。(四)可是古代書冊是刻記於竹簡上的,所以文字極需簡練,後來發明了紙張筆墨,也是以卷幅抄寫捲起,但因古代的字體屢經變更,所以一抄再抄,訛誤之處,不免有所脫節,因此少數地方,或加重複,或有脫誤,或自增刪,都是難免的事實。(五)古代相傳的《論語》有三種,即《魯論》二十篇,和《齊論》二十二篇,又在孝景帝的時期,傳說魯恭王壞孔子故宅的牆壁,又得《古文論語》。但《古文論語》和《齊論》,到了漢魏之間,都已逐漸失傳,現在所傳誦的《論語》,就是《魯論》二十篇了。(六)至於《論語》的訓詁註疏,歷漢、唐、宋、明、清諸代,已經有詳實的考據,我們不必在此另作畫蛇添足的工作。至若極言性命心性的微言,自北宋五大儒的興起,也已經有一套完整的努力,我們也不必另創新說,再添枝葉。

最後舉出我們現在所要講的,便是要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體驗,擺脫二千餘年的章句訓詁的範圍,重新來確定它章句訓詁的內義。主要的是將經史合參,以《論語》與《春秋》的史跡相融會,看到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社會的紊亂面目,以見孔子確立開創教化的歷史文化思想的精神;再來比照現代世界上的國際間文化潮流,對於自己民族、國家和歷史,確定今後應該要走的路線和方向。因此若能使一般陷於現代社會心理病態的人們,在我們講的文字言語以外去體會,能夠求得一個解脫的答案,建立一種卓然不拔,矗立於風雨艱危中的人生目的和精神,這便是我所要馨香禱祝的了。

歲次壬寅(西元一九六二年)八月南懷瑾記於台北

《論語別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