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符》這一篇,上次講到由出世到入世之道,正提到歷史哲學的問題,現在繼續,他引用上古哲學的觀點。
存亡廢興的法則
【嘗觀之神農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書,度諸法士賢人之言,所以存亡廢興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現在講歷史哲學的問題。我們中國上古史的神農時代,有炎就是神農,代表一個時代的所謂聖王,也就是我們的老祖宗。普通講我們中國文化五千年,這已經是打折扣的說法。近七八十年以來,根據西洋的觀念,自己再打折扣,變成三千年文化。如果我們研究自己,就是從滿清末年以前算起來,我們已經有一二百萬年的歷史文化了。因為考據五千年前的事非常困難,所以才從五千年算起。譬如說燧人、伏羲、神農,這一些名稱的時代究竟有多少年,不知道。而且我們也出過女媧氏,那時是老祖母統治這個世界。所以我們真要研究自己的上古史,必須要懂得上古的神話史,拿現在人類學的演變來講,從上一個冰河時期轉變到這一個冰河時期,其中有連帶的關係。有關這個問題,我相信五十年後,對整個中國文化歷史的看法,不會是現在人的看法,而是有更進一步的研究了。
例如《列子》提到,「嘗觀之神農有炎之德」,神農氏是我們的老祖宗明王,那一代就是中華民族農業建國的基礎。不過,真到了完全農業建國,是到大禹時期,這中間又相差很多很多年。由於大禹的水利完全治好,這個農業立國的基礎才奠定了。在世界人類各國建立農業的歷史上,中國是最早的。二百多年前的美國建立了農業基礎,非常優厚,但是以歷史發展來講,我們這個民族仍是最早的。
「觀之」就是看來,我們現在講,從研究上古史看來。「稽之」就是考據。「虞夏商周之書」,神農氏的時代,很難在夏商周時代的史料中找到文字的根據,因為孔子也注重考據,以有文字的根據開始,把我們自己的歷史截斷,刪定從唐堯、虞舜開始。至於唐堯、虞舜以前,多靠神話傳述。研究歷史要注意,司馬遷對於這個觀念,在他的《史記》裡講過的,他說上古我們祖先的歷史非常悠久,只是資料不全,「搢(搢 拼音:jin)紳先生難言之」,所以講起來非常困難。我們看《列子》這裡,「嘗觀之神農有炎之德」,研究觀察,不敢確定,「稽之」有文字可以考據的「虞夏商周之書」,歷史資料都在。
「度諸法士賢人之言」,「度」就是拿自己的心理、身體、生活的經驗來體會,這個體會就是度,所以度不是完全猜想。「法士」,不是講法家,而是一般人或聖君賢相,能使天下太平,足以為後世傚法的就是法士。對於法士賢人們所說的話,都要注意。
整個的國家歷史,譬如說堯、舜、禹,夏、商、周,一代一代的存在,開始創業的這些祖宗們,都是了不起的,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天下太平,威風凜凜,武功文治都很昌盛。到了後代就慢慢滅亡了,又換成一個歷史的階段。「所以存亡廢興」,存亡是講歷史的演變大原則,廢興是講人事的變化。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社會、家庭是如何興旺起來的,又是怎麼存在的,最後怎麼衰敗而亡等等。
「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所以一切存亡廢興,都不會脫離這個法則,這個道。這個道,不是形而上的,是形而下,就是在後天人文的社會有一個必然的法則。譬如人要做好人,這一句話就是道,就是一個原則。怎麼樣叫好人呢?由這個道發揮出來的那一種,都列入好人,那是道的分類。所以研究我們上古文化哲學史,好幾個字有困難,一個「天」字,一個「道」字。不要看到道就想到打坐修道、超凡入聖的道,這個道是講歷史哲學,人文的法則。他說各有一個人文固定的法則,不照這個法則都會失敗。所以個人也好,國家天下也好,建大功,立大業,這個原則要把守。所以「非由此道者」,不是從這個路線來的,「未之有也」,是不可能的。
【嚴恢曰:「所為問道者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紂唯重利而輕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語也。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雞狗也。強食靡角,勝者為制,是禽獸也。為雞狗禽獸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已,則危辱及之矣。」】
重利輕道的結果
「嚴恢曰」,嚴恢是上古一個高士,也是隱士,道家的人物。「所為問道者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現在講的這個道,是形而下一切的法則、原則,也就是人生的大原則,歷史哲學、政治哲學的根本大原則。嚴恢曾經說過這個話,我們人為什麼求學問、修道、求許多知識?要知道,學問就是道,這個是原則。「為富」,有了知識、學問,就是無形的財富;有學問自然有事業,有物質的生活,就是自然的財富。所謂學問包括一切技能,拿現在講,自然科學,一切謀生的技術,都是學問。他說我們求知識學問,最後的目的就是生活的充裕。生活的充裕有兩種,一種是精神生活的充裕,因為學問知識淵博了;一種是物質生活的充裕,就是錢財多了,這都屬於富有,人生總是為了富有。
「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我們只要有了珍珠寶貝,有了值錢的東西,有了錢就有財富了,何必學道呢?讀書幹什麼呢?這個話講得非常妙,我們看到《論語》裡孔子的學生子路也說過這個話,有人民,有社稷,有權在手,還做什麼學問?!所以孔子就罵他一頓。嚴恢講的話有同樣的意味,他說只要有財富,何必有道?這個觀念,在我們讀古書時,或講到歷史哲學時經常提到。現在我們講到現實,有錢嘛!何必讀書做學問呢?何必學什麼道啊?就是這個話,非常簡單。
衝著這個道理,「子列子曰:桀紂唯重利而輕道,是以亡」,如果說有財富、有地位、有權力就是有利,若有利就對了,桀紂為什麼亡?這一點我們插過來一句話,剛才提到上古歷史的資料,第一部書就是《尚書》,比孔子的《春秋》還早,屬於四書五經裡的一部經,所以《尚書》也叫《書經》,這是孔子集中保留了我們上古史有文字可稽考的一部書,有三代以上的文誥等等資料。《書經》裡有一篇《洪範》,是講歷史哲學、宇宙哲學的一本基本的書,我們算命講陰陽五行,金木火水土,這個五行觀念就出在《洪範》。
《洪範》裡頭提到五福,你看我們過年時大家門口寫的「五福臨門」,我們都會寫,但是都沒有去研究它。五福是「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五福裡頭很怪,言富而不言貴,貴並不算福氣!有鈔票,有錢就是富,所以我們中國文字很怪,富貴富貴,富了就貴,不是貴富貴富。你說你地位高,很貴啊!沒得錢.做個清官,退休了以後連飯也吃不起,那可不是福氣啊!所以有錢,富了就貴。那麼這個富呢?如果講中國文化,真正的哲學,富又分兩種,錢財富有謂之富;學問好、道德好、精神修養高也是財富。這個裡頭有分類了,所以研究我們自己的文化哲學,這個思想要搞清楚啊!對於自己的祖先保留的書籍真是要多讀了。
現在嚴恢提出來,人只要有財富就好丁,何必學道呢?列子講,這個觀念錯了,我們歷史上兩位最暴虐的皇帝,夏桀、商紂,都是因為重利輕道而亡。但是我們真正研究歷史,會發現這些很壞的帝王領袖,反而是第一等聰明人。譬如講紂王這個人,他的身體之壯,力氣之大,就是老虎、牛,他一手都可以抓住的。外加頭腦之聰明,哲學啊,邏輯啊,什麼都會,文武都高的,對形而上的道的修養也有他的看法,認為人生那麼短暫要及時行樂。所以桀紂的時代,奉來社會經濟很發達,財富也很充裕,歷史上那個時代十分光輝。到了他們自己手裡,一二十年當中,因為盡情地享受,整個家當用光,就是整個的國家也毀掉了。紂王有名的酒池肉林,喝酒起碼要游泳池那麼大的酒池,肉掛起來像樹林一樣,成為肉林,隨便吃,盡情地吃。
我們講到醫學的解剖學,紂王那個時候,早開始了人體的解剖,把孕婦綁起來解剖,以瞭解胎兒在肚子裡的狀況。紂王專做這個事,王莽也做過。所以我們今天針灸穴道救了很多人,當初研究的時候,有些可不是好的動機啊!是拿活人來解剖的。不像西方,用白老鼠啊,貓啊,狗啊來實驗研究生理學,不是拿活人來研究。
所以講「桀紂唯重利而輕道,是以亡」,那個時候社會經濟很繁榮,因為重利而輕道,拿現在話講,只重物質文明的發展,不真正瞭解精神文明的文化的含義,所以亡了,這是一個大原則。我們今天看自由世界物質文明的發展,看集權國家的作為,這一代的歷史到現在,是對是錯,很快就要分曉了。新的演變自然就要來臨,我們如何建立一個新的文化,適應這個二十一世紀的時代,就更加重要了。所以我們讀古書,不是為了鑽進古老的天地躲起來享受的,是為了建立新的文化、新的文明,並且要瞭解如何發展未來。
所以列子成為道家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是有其道理的,不管《列於》這本書是否全部由他本人所著,但是絕對代表他的思想。所以說,光曉得「重利而輕道」,但求物質文明的利益,輕視了精神文明,忽略人文文化的發展,很快就會招致滅亡了。
列子告訴嚴恢說,「幸哉!余未汝語也」,他說你這個混小子啊!光曉得重利輕道,幸好我沒有真正告訴你「道」。
雞狗禽獸之流
「人而無義」,這個義就是義理。在古書裡,大的範圍有三,就是義理、辭章、考據。外國過來的名稱哲學,就是義理之學。漢朝的文章,唐詩宋詞元曲,屬於辭章之學,韓愈啊,柳宗元啊,蘇東坡啊,當然他們也懂義理,不過他們出名的是辭章,現在就叫做文學辭章,包括文學與藝術。至於研究古人一切的學術,是屬於考據的範圍。
現在我們提到這個問題,是為了解釋《列子》所講「人而無義」,他說一個人沒有真正的知識學問,以及普通哲學的修養,就是文化的修養不夠,「唯食而已,是雞狗也」,這種人活著就是為了吃飯,那就同雞狗禽獸沒有兩樣。我們現在文化相當衰落了,青年一代要注意,只講究吃,等於豬狗禽獸。如果是禽獸的話,就算餵它吃好的東西,吃補藥,又有什麼用呢?「強食靡角」,為了爭食相互以角爭鬥。
「勝者為制,是禽獸也」,如果人沒有文化修養,就同動物沒有兩樣,動物的世界就是弱肉強食,這是自然的法則,所以「勝者為制」。中國這幾十年,文化教育衰落得可憐,我現在回想我們那些老輩子人,真是該打屁股,認為西方可以救中國,當年就把西方文化全套搬來了,把這個國家民族搞得那麼慘。只要講達爾文思想,就說很進步,其實我們古人都講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弱肉強食理論,就是《列子》這句話,「勝者為制,是禽獸也」。以強凌弱,就算成功,也不是人類的文化,那是禽獸的行為。
我們人之所以有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就是要扶助弱小,看到可憐的就要幫助,這是仁愛慈悲,這才是人文文化的真諦。所以以《列子》看來,「勝者為制」,那是禽獸的哲學。日本人的翻譯叫「達爾文」,我常常想,要翻成「達爾昏」才對,昏頭昏腦,沒有搞清楚。的確,宇宙間是弱肉強食,在「動物奇觀」節目上你就看到了,不但動物如此,植物世界也是這樣,整個的宇宙所有生物都是以強凌弱的。但是,人類文化教育我們對待弱者更要愛護、保護,使他生存,這是人文文化同禽獸文化不同的地方。
我們用通古今之變的思想來看《列子》的話,才曉得我們先輩諸子百家的思想涵蓋多麼廣闊。現在所謂的西方東方各種的思想,在古人都有,孟子還寫過這樣的人,「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你那個主義、這個主義是行不通的。所以在這裡,《列子》也等於批評了後輩那些徒孫,所謂「達爾昏」之類的弱肉強食,那不過是禽獸的哲學。
如果認為這個理論是文化的話,「為雞狗禽獸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如果是以這一種哲學思想作為人文社會的領導,那就把人類的社會倒回去,變成禽獸社會了。《列子》的預言都說到了,這個世界被這種思想領導,人比野獸還不如,還慘!他說在這種思想哲學之下,要想人能夠尊重別人,能夠尊重自已,永遠做不到的。
自重 自尊
「人不尊己,則危辱及之矣。」一個人活在這個社會世界上,不受人尊重是危險的,也會遭致恥辱。人能夠犧牲自我,幫助別人,愛護別人,更要幫助危難中人,才能夠得到別人的尊敬。所以得來不易,代價也不小。拿佛家講就是慈悲,儒家來講就是仁義。
說到「尊已」,有兩個翻譯名詞非常不好,一個是「自尊心」。什麼叫自尊心?就是我慢,傲慢,在我們自古的文化裡是不用這個名詞的,因為會使人走上錯誤的路。另外一個是「值得我驕傲」。中國人如果自己驕傲,那是很可恥的,其實是翻譯的不通。西方文化當年翻譯過來、不是學問很深的人翻澤的,都是年輕懂幾句洋文隨便翻譯的,後來用慣了。其實中國人不會說自我驕傲的,而是用四個字「足以自豪」。「自豪」兩個字就對了,「驕傲」就不對。自尊心的翻譯,應該是「自重」,就是孔子講的「君子不重則不威」,自己尊重自己才是自尊嘛!當年因為翻譯不慎重,東西的文化都沒有通,看起來是個小事,影響我們國家民族文化之大無與倫比。所以你們做翻譯的要特別注意,不要隨便翻。
所以人真想得到別人尊重,先要自尊,拿現在話講,就是自重;更要先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如果罵人,討厭別人,以為是自己的自尊心,拿宗教來講,別人都逃避你,你已經陷入了孤立地獄,自己還不知道。所以,不尊重人而希望人尊重你,那是不可能的。人要讀書,讀書不是為知識啊!是要回到自己身心上用,這才叫學問。
這一段是《說符》基本的原則理論,古人的文章先提出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