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在於練好內功

關鍵在於練好內功

【原文】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1;不患莫己知2,求為可如3也。」

【註釋】

1所以立:「立」和「位」通用,「所以立」即「所以位」,也就是擔任職位的才能。2莫己知:「己知」即「知己」,因前面有否定詞「莫」而倒裝。3為可知:被別人知道的依據。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怕的是沒有擔任官位的才能;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足以讓人知道的本事」

【讀解】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沒有才能。」(《憲問》)

而在另一個地方,他幾乎是原封不動地把這句話又倒過來重複了一遍:

「君子怕的是自己沒有才能,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衛靈公》)

加上《學而》篇所說的「人不知而不懼,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惹不知人也。」孔子真可以說是翻來覆去地說到這個話題了。雖說《論語》是學生筆記,可能有重複之處,但既然已經過編輯整理,依然有這多次出現,那就只有一種理解,就是孔老夫子的確反覆多次強調過這個話題,給學生留下異常深刻的印象,以至於重複出現也不嫌累贅,而予以保留。

問題在於,孔子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申說這個話題呢?這大概與他一生追求「克己復禮」,周遊列國而「纍纍如喪家之火」,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分不開。可以說,不被人知道,不被人瞭解,這是他終身未能解開的一個「情結」。不然的話,為什麼一向微言大義的聖人在這個問題上競如此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聽來總讓人感到是在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呢?

不過,話雖如此說,但聖人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所開的藥方對於那些懷才不遇者,怨天尤人者倒的確能起到強心鎮靜的作用哩。

更何況,無論別人知不知道自己,了不瞭解自己,苦練內功,增強才幹總是不錯的罷。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