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言過其行而感到羞恥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1躬2之不逮3也。」
【註釋】
1恥:意動用法,以.....為恥。2躬:自身。這裡指自身的實際行動。3逮:及,趕上。
【譯文】
孔子說:「古人言語不輕易出口,是因為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跟不上為恥辱。」
【讀解】
就像「人不知而不慍」一類的話題一樣,關於言與行的關係問題,孔子也作了三番五次的強調。
在《學而》篇裡,孔子說過「敏於事而慎於言」。在《為政》篇裡又說:「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在本篇裡,除了這裡的說法外,孔子還說:「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在《憲問》篇裡,孔子又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所有這些說法,意思都只有一個,就是要求言行一致,多做少說。或者如俗語所說:「說到做到,不放空炮。」
據《三國誌·馬良傳》載,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沒有聽劉備的話,在街亭之戰中重用了馬謖,結果馬謖兵失街亭。諸葛亮在用人問題上犯了一個大錯誤,只好揮淚斬馬謖,自己追悔莫及。
誇誇其談,言過其實,十有八九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還是多做少說,言行一致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