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草動的統治術

風吹草動的統治術

【原文】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1,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2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3,必偃4。」

【註釋】

1無道:無德的壞人。下文「有道」與此相應,指有德的好人。2君子:這裡的「君子」指在上位者,下文的「小人」與此相對,指老百姓。3上:加。4偃:倒伏。

【譯文】

季康子向孔子問政事說:「如果殺掉無德的壞人,從而親近有德的好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您治理國政,怎麼用殺戮呢?只要您一心向善,老百姓也就會跟著向善。領導者的德行好比是風,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草受風吹,必然隨風倒。」

【讀解】

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百姓不怕死,你用死來威脅他們有什麼用呢?在這一點上,孔子和老子的觀點是一致的。所以,他對季康子說,不要用殺戮來進行統治,而要用德行來引導、感化。因為領導者的德行好比是風,普通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草受風吹,必然隨風倒。

孔子的這種理論,我們姑且把它稱作「風吹草動」的統治術。它的核心內容是主張德治,在全國上下形成一種道德風尚,移風易俗,改造思想,而不是靠刑罰手段來強制實施統治。正是在這一點上,見出儒家政治與法家政治的根本區別。

當然,以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無論是單用刑罰還是僅憑道德風尚都不能治理好一個社會,而是要德法並用,法治建設與道德文明建設共舉。或許,這也可以叫做一手軟,一手硬,或者說是「軟硬兼施」吧。「軟」的是道德之風吹拂;「硬」的是法治手段打擊。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