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

【原文】

子謂衛公子荊1,“善居室2。始有,曰:‘苟合3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註釋】

1衛公子荊:衛國的公子,字南楚,是衛獻公的兒子。吳國的公子季札曾把他列為衛國的君子之一。2居室:有多種解釋,以“居家過日子”較為妥當。3苟合:苟,差不多。合,足。

【譯文】

孔子評論衛國的公子荊說:“他善於居家過日子。剛剛有一點財產,便說:‘差不多夠了。’稍稍增加一點,便說:‘差不多完備了。’富有以後,便說:‘差不多美滿了。”’

【讀解】

這顯然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用我們今天一般的看法,會認為他很平庸,沒有什麼高標準的追求。豈不聞:“萬元戶,貧困戶,十萬元戶才起步,一百萬元不算富。”而公子荊剛有一點財產,充其量算個“萬元戶”吧,就在那裡說什麼“差不多夠了。”稍稍增加一點,肯定是不到“十萬元”嘛,就聲稱“差不多完備了。”這不是很沒追求嗎?

其實,話倒不能這麼說。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常足,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知足常樂。一個人知道滿足,心裡面就時常是快樂的,達觀的,有利於身心健康。相反,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就會時時感到焦慮不安。用叔本華的觀點來說,就會使人生在慾望與失望之間痛苦不堪。面對現實,我們看到不少鋌而走險而落得聲敗名裂的人正是因為慾壑難填,貪得無厭而走上犯罪道路的。看到這些人的犯罪事實,很多人都會由衷感歎說:“要是他早一點收手,大概也不會走到這一步罷了!”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這些感歎所流露的,正是“知足”的思想啊!問題是,一旦受貪慾支配,又哪裡會知足,哪裡會收得住手呢?

所以,“知足”不是沒有追求;“知足常樂”更不是平庸的表現。相反,倒是很難得修煉成的德性,尤其是在我們這個物慾誘惑滾滾而來,擋也擋不住的時代。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