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用人的經驗談
【原文】
周公1謂魯公2日:「君子不施3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4故 舊5無大敵,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註釋】
1周公:即周公旦,孔子心目中的傳人。2魯公:周公的兒子伯禽, 封於魯,所以稱魯公。3施:通「弛」4以:用。5故舊:指 老臣舊屬,義近於「元老」。
【譯文】
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族;不使大臣抱怨自己得 不到重用;老臣舊屬沒有重大過錯就不要遺棄;對一個人不要求 全責備。」
【讀解】
這段話大約是伯禽前往魯國就職時周公對他的訓誡。據《史 記-魯周公世家》記載,西周初年,周公被封於魯地,由於他要 留在朝廷輔佐周王,不能親自到封地去治理,所以命令兒子伯禽 代替他去魯地就封任職。
周公的話為什麼又收錄在《論語》中呢?朱熹的《論語集 注》引胡氏的說法,認為孔子愛用這段話來教導學生,所以被收入 《論語》。從我們讀《論語》的實際情況來看,至少周公這段話 的主要內容是在孔子及其學生的談論中出現過的。比如說「君子 不施其親」的問題,《學而》篇載有子的話說:「因不失其親,亦 可宗也。」《泰伯》篇載孔子的話說:「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 都是要求君子不疏遠自己的親族。又比如說「故舊無大故,則不 棄也。」《泰伯》篇裡孔子也說:「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最後說 到「無求備於一人」的問題,孔子也曾在《子路》篇中批評那種 「及其使人也,求備焉」的小人作風。
可見,周公的經驗之談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孔門師生的腦子裡, 並加以應用發揮。說到底,還是一個用人的問題,尤其是高級領 導人的用人問題。當然,對於我們一般人或基層幹部來說,也仍 然有借鑒參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