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

一、生平事跡

蘇轍(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因生於仁宗寶元二年(1039)己卯,軾嘗呼為卯君。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三蘇之名,始見於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在這本書的卷四《才識》中說:「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

蘇轍幼年時,與其兄蘇軾一同讀書鄉里,承受家學。年十七娶妻史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蘇轍十九歲,與兄軾同中進士。不久因母喪,返里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與蘇軾同中制舉科。當時因「奏乞養親」,未任官職,此後曾任大名府推官。在政治思想上,蘇轍與蘇軾是一致的,他也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屢遭貶謫。哲宗即位,保守派得勢,蘇轍被召回京師,除右司諫,遷中書舍人,改戶部侍郎。整個元祐時代,他身居要位,歷任翰林學士制誥、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後又因事貶官外調。晚年退居於許州穎川(今河南許昌)之濱,乃自號穎濱遺老。死後追復端明殿學士,謚號「文定」。著有《欒城集》、《後集》、《應詔集》等以及《詩集傳》等學術著作。《宋史》卷三三九有傳。

二、創作成就

(一)散文

蘇轍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於散文,雖不及父兄宏博雄辯、才思橫溢,但亦能獨立自樹,自成一家。他的文章,最見功力的是政論和史論。《新論》三篇,縱談天下大事,頗能切中時弊。他的《六國論》,論述齊、楚、燕、趙四國不能支援前方的韓、魏,團結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敵而後方安樂腐敗,甚至偏安的現實。《三國論》將劉備與劉邦相比,批評劉備「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勝」,也有一定的現實性。

蘇轍的記敘文,常借事明理,文勢汪洋,變化多姿,代表了他散文的最高成就。《黃州快哉亭記》為其代表作: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漲。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捨,濤瀾洶湧,風雲開闔。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夫之捨,皆可指數。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雲,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這篇散文是作者元豐六年(1083)年因蘇軾「烏台詩案」的牽連,被貶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監鹽酒稅時所作,其時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文章從觀覽江山形勝著眼,結合歷史遺跡的憑弔和懷想,就「快哉」二字抒發,氣勢很足,寓意也十分深刻。全文「快」字貫串始終,屢屢出現,如「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亦足以稱快世俗」、「快哉此風」、「將何適而非快」、「無所不快」、「烏睹其為快也哉」等。文章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開合自如,文勢汪洋,加上連用排比對偶句,音節諧美,辭采絢爛,給人以雄偉奔放而又隨意曉暢之感。

在他的記敘文中,還有《東軒記》、《武昌九曲亭記》等,都能做到敘議結合,氣度瀟灑,筆力曲折,「有一唱三歎之聲」。

另外值得提及的是,蘇轍在古文寫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張。他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提出文章是作者氣質的表現,而「養氣」包括內在修養和外在閱歷兩個方面。蘇轍的論點,雖然沒有超出孟子養氣說的範疇,但更重視客觀閱歷,較傳統的「養氣」說有了新的補充。在我國文學批評史上,這是一篇著名的文論。

(二)詩詞

蘇轍存詩一千八百多首,數量並不算少,但只是步蘇軾後塵,沒有自己獨到的思想和藝術特色。早年詩大都寫生活瑣事,詠物寫景,與蘇軾唱和之作尤多,風格淳樸無華,缺乏形象和美感。

晚年退居穎川後,對農村情況、農民生活瞭解較多,寫出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較為深刻的詩。如「機張久乏緯,食晏惟薄粥」(《蠶麥》)、「縣符星火雜鞭箠,解衣乞與猶怒嗔」(《秋稼》)等,感情深摯痛切。這個時期,他寫個人生活的詩,在藝術上也超過他早期的作品。如《南齋竹》:

幽居一室少塵緣,妻子相看意自閒。

行到南窗修竹下,怳然如見舊溪山。

寫得清逸閒淡,饒有情趣。

蘇轍不長於寫詞,今僅存《水調歌頭》、《漁家傲》兩首。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1.脫脫:《宋史》卷三三九《蘇轍傳》,中華書局,1977年。

2.曾棗莊:《蘇轍年譜》,《四川大學學報叢刊》1983年第21輯。

(二)作品

1.蘇轍:《欒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牛寶彤:《三蘇文選·蘇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三)其他

吳孟復:《唐宋八大家概述》,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

《唐宋文學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