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三章 1981 | 電視劇集中的磨礪與領悟

語錄

失敗有時像一座警鐘警醒我們,叫我們自我反省,因為我們或許走錯了道路,做了我們不合宜的事。一種慘敗或許便是一種幸運。

——1987年

張國榮清醒地看待「幸運」與「失敗」

香港有句勵志俗語,叫「張國榮也要熬八年」,意思是以張國榮的外貌、天賦和才華,也要堪堪捱過八年的低潮與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這句話一方面道出張國榮並非橫空出世,不是被包裝出來的所謂「泡沫明星」;另一方面,也代表著港人對張國榮的認可,以及對張國榮「大紅大紫」的渴望。

如果以1984年後憑《Monica》叱吒歌壇的狀態來比較,他之前的八年確實顯得艱難。不過嚴格說起來,這句話並不太正確,因為張國榮出道初期並非默默無聞。

1977年5月,他與麗的電視台簽約時,麗的總經理黃錫照握著他的手道:I』ll make you a star! 他沒有食言。張國榮在簽約後的第三天就立刻被安排對外日常公演,第二個月排演電視單元劇《愛情故事》,當年即推出了第一張EP專輯《I Like Dreamin』》。雖然麗的時期的唱片銷量確實並不理想,但他的歌聲也不如他本人所說的「毫無反應」。1977年在香港第八屆十大歌星評選中獲「最有前途歌星獎」,1979年他應邀赴韓國參加「亞洲職業歌手歌曲創作邀請賽」,又再一次征服現場評委,獲得「最有前途新星獎」。79年的第二張專輯《情人箭》亦同樣在各大榜單上獲得過前五位的好評。

作為一個沒有經過任何專業訓練的藝人來說,他在電視、電影方面得到的重視更著實比許多同行要好得多。除了客串演出,他幾乎沒有演過配角,第一部電影《紅樓春上春》雖說是被騙,但導演確實是看重了他俊美的外表,邀請他扮演賈寶玉一角。黃霑曾非常惋惜,以張國榮的容貌,真該讓他好好地扮演一次賈寶玉,一定瘋魔「榮國府」眾金釵。

俊美的古裝扮相

電視劇中,他從78年下半年第二部長篇連續劇《浣花洗劍錄》開始,就擔任主角飾演「方寶玉」。看過古龍原著即可知,該劇由方寶玉的成長歷程貫穿始終。其後,他先後在近10部電視連續劇中擔任主演,其中不乏利用他的號召力特地定制的青春喜劇諸如《小小心願》、《對對糊》等,也是麗的電視台首次嘗試此類劇種。

位於香港九龍的廣播道,因為一度彙集了香港電台、商業電台、無線電視台、亞洲電視台和佳藝電視台,有「五台山」之稱。各台之間的競爭也極之激烈。70年代末佳視竟然在這場混戰中倒閉,令人頗感震驚,亦感受到競爭的殘酷。

亞洲電視台(ATV)就是張國榮最初加盟的麗的,該台成立於1957年,本是香港第一家電視台,比無線電視(TVB)早了整整十年。但是無線從一開始即實行免費電視播放,麗的卻到70年代初期才「免費入屋」,實屬失卻先機。無線電視人員充足、資金雄厚、觀眾穩定,其製作的綜藝節目、電視連續劇等,都有廣泛的口碑和高企的收視率。麗的雖然想盡辦法招募人才、拍攝佳作,但始終不敵無線,幾經易手,82年改組為亞洲電視台,但無論怎樣改,始終是港人心中的「弱台」。

與「弱台」簽約的張國榮,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如果加盟無線,他或許未必能從一開始即受力捧擔綱主角,但是在麗的,即使擔任主角也引不起大眾關注。在未推出《風繼續吹》之前,張國榮還可以隨意與朋友一同逛街購物,觀眾、營業員即使認出了他是電視藝員,也最多只是低聲指點、讚歎一句「真是很英俊」就罷了,很少有人要求簽名甚至合影。

多年之後,張國榮一旦上街就立刻被粉絲「圍攻」、吃飯時連服務員與廚師都忍不住索要簽名、一出席公開活動就立刻造成「媽祖巡街」的轟動場面……他若想起早年雖然不太出名但卻能享受自由,也一定會心生感慨吧。

麗的電視台在79年全面放棄了綜藝節目,全力搞電視劇。棋行險著,但沒有走錯,先後推出的《大地恩情》、《天蠶變》等劇集,反響強烈,堪與無線抗衡。但是沒有了綜藝節目,以歌星身份簽約麗的的張國榮就更沒有表演機會了。

入行9個月後,張國榮就已受到對台挖角,本著「飲水思源」的報恩心情,他始終留守在麗的。但是兩年之後,他的心思已經很是活絡。為了留住這塊璞玉,麗的推出的優秀長篇劇集《浮生六劫》力邀張國榮參演。又過兩年,對電視劇感到厭倦、憧憬舞台、對電影產生強烈興趣的張國榮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麗的。

《浮生六劫》是當年麗的與無線抗衡的巨製除了「張國榮也要熬八年」,香港媒體間還流傳一句話:ATV最大的貢獻,是發掘了張國榮。

相比在香港得到的冷淡,麗的時期的張國榮在東南亞卻小有名聲。《浣花洗劍錄》這部電視劇令泰國人印象頗深,《浮生六劫》則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引起極大反響。在這些地方,張國榮儼然已是巨星了。1982-1983年,張國榮四次受邀前往泰國舉辦小型演唱會,當年沒有體育館之類的專業演出場所,演唱會多是在酒店、夜總會舉辦,大的場所也能容納過千人。張國榮每次演出都是人頭攢動現場爆滿。他甚至對記者說,不會選擇去泰國度假,因為「完全沒有自由,泰國人對我太熱情了!」

在新加坡, 1980年張國榮就隨麗的藝員一同參加義演活動,當日報紙報導:「『人山人海,水洩不通』、『排山倒海,群蜂湧至』、『你推我擠,高呼尖叫』,也許把所有這一切形容詞堆積在一起,還不足以描寫那種前所未有的瘋狂景況!」

注意海報上對張國榮的介紹

1981年3月,張國榮與《浮生六劫》的演員再次踏足新加坡,在當年最紅的美麗宮歌廳夜總會演出。他們登台一個星期,天天爆滿,因為張國榮飾演的車穗生太受歡迎,擁有許多影迷,美麗宮還特別安排了觀眾影迷和他相聚,他直稱影迷的熱情快將他「溶化」了,足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東南亞影迷的熱情,不僅為張國榮帶來演出收入,彌補了他在香港的生活艱難,也令他重拾表演信心。而這些年在外埠登台的經驗,也成為彌足珍貴的舞台實踐,為他後來的演出打下牢不可破的根基。

這些長篇劇集,除了為他帶來海內外影迷之外,同樣也磨練了張國榮的演技。

除了幾大電視台,香港電台也有電視部,這個單純的製作部門受香港政府的扶持,沒有收視率的壓力,因此在劇集的製作上,偏重於藝術探索和社會意義的摸索。張國榮2000年導演的電影短片《煙飛煙滅》就是香港電台投拍的公益短片。

香港電台很少製作長篇劇集,一般是單元短劇,由一個個簡短的故事,討論社會倫理道德,注重文化內涵,這一點直到數十年後的今天也沒有改變,可謂執著有恆。香港電台雖有電視部,卻沒有電視藝員,因此多向各電視台借演員拍攝。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張國榮就參與過包括《屋簷下》《歲月河山》《島的故事》《臨歧》等多部單元劇的拍攝,他本人對港台的劇集也頗多好感。而慶幸在這些短小的劇集中,我們能看到張國榮摒棄了電視台為博收視率而廣泛使用的緊湊急速的鏡頭切換、刺激誇張的故事情節、豐富多變的表情演繹,而憑自己的天賦探索將角色融入自身的表演藝術。

單元劇《屋簷下》講的是新一代青少年的愛情觀,張國榮拍了《十五,十六》和《死結》兩集,前者講述年輕的少年少女對愛情的無知和渴求;後者反應了家庭對青少年性格及戀愛的影響。單元劇《島的故事》則是描寫新界農村生活的劇集,張國榮在《沙之城》這集中,甚至嘗試了光頭小彌僧的形象,全集沒有一句對白,更突出了對演技的考驗。

最值一提的,始終是《歲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

《我家的女人》劇照

《我家的女人》由李碧華編劇,這也是張國榮第一次與李碧華合作。這部短劇分上下兩集,描繪了新舊文化碰撞時期的舊習俗與新文化、老一輩與年輕人的衝突。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從省城學成歸來的少爺黃景生愛上了父親新納娶的與自己同齡的小妾,戀情曝光後,小妾被族人浸豬籠處死,黃景生雖有義氣卻無勇氣,最終只能看著愛人死去,傷心離開。

這部劇集大量使用了面部、手部特寫,運鏡緩慢,也是在這部劇集中,張國榮充分展示了他的演技天賦,他顯然理解了黃景生這樣一個處在時代交接時期的年輕人的矛盾心態,並通過自己的天賦將其貫通在角色中,顯得自然、純樸。這部電影在國際上拿下多項大獎,英聯邦電影電視節還給張國榮一個「最佳表演獎」,小小年紀已初嘗「影帝」滋味。當然了,我們也知道他沒有因此走紅。不過香港許多知名導演如王家衛、徐克、以及編劇李碧華,都通過這部短劇牢牢記住了張國榮這個年輕演員。

王家衛曾讚歎,張國榮在《我家的女人》中演技樸實無華,卻感人至深,他不靠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將角色的內心世界通過自己的眼神與姿態自然地傳遞給觀眾。此時的張國榮或許還沒有領悟到演技的真諦,但是已經憑借天賦找到了自己的表演特質。22年後,他解釋自己的表演經驗:「Less is more,什麼事情都不必七情上臉的全部展覽出來。」

《我家的女人》劇照

然而《我家的女人》這樣的電視劇集畢竟曇花一現,而且由於時間不長、場景粗糙,整部劇集缺乏足夠的空間來容納劇情推進和演員表演,兩個年輕人的相愛,景生的思想鬥爭、小妾的死,都顯得草草了事。以至於張國榮本人對這個劇本也念念不忘,90年代末,他多次提到這是一個好故事,提出想要親自擔任導演重新拍攝,將其改為一部完整的電影,可惜最終沒能實現。

1981年底,張國榮已經是自由身,離開麗的之後,他沒有急著與無線簽約,而是在尋求更好的機會。他已經意識到電視劇並不適合自己的表演風格,他鍾意的始終不是動作誇張、表情豐富的劇集演繹,經過了《失業生》《烈火青春》《檸檬可樂》等電影的磨礪,他顯然對電影表演藝術的興趣更為濃厚。

他對自己有信心,亦十分用功,平時空閒時間看許多電影,琢磨別人的演技,也閱讀書籍汲取相關知識。他還常常對著鏡子自我表演,模仿和學習不同的表演模式,念各類不同的台詞,有別人作的,也有自己寫的。

這一年,許多媒體都刊登了張國榮對記者闡述的一套「牙刷哲學」:「我覺得在電視圈中缺乏一種令人閃耀的元素,它只能讓你保持一定的知名度,就好像一支牙刷,你每天都用它來刷牙,你知道它的存在,但卻不會注意它或去理會它。但電影卻能令我發出閃光。我希望做到的,就是電視觀眾們也去留心一下他每天都用的牙刷,然後嘗試用它去比比其他不同牌子的牙刷,看看究竟哪一種品質較佳。」

這一支「牙刷」,距離「閃光」已經不遠了。

註:張國榮參演的所有電視劇集,請查閱:附錄:張國榮參演電視劇、廣播劇、音樂電視特輯年表本篇提到和使用的部分資料✔ 《新加坡演藝圈回憶張國榮數次獅城演出經歷》,2003年4月4日新聞。

✔ 《張國榮談他的牙刷哲學》,《中外影畫》第22期,1981年。

✔ 《<歲月河山——我家的女人>:風塵年月絕風塵》,作者:戀棧加多利,發表於網絡。

✔ 《狂熱影友昨麇集本報 爭睹變色龍藝人丰采》,1980年5月22日新聞,《南洋商報》。

《這麼遠那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