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1946年,維也納總醫院,我帶著我的同事在神經科病房裡查房。

我剛從一間病房裡出來,準備朝另一間走去,這時一名年輕的護士走過來,請求在我們科裡加一張病床,來安置一名剛做完手術的病人。我同意了,她感激地衝我微微一笑,便離開了。我轉過頭去問身邊的助手:“你看到那雙眼睛了嗎?……”

1947年,她成為了我的妻子,她名叫埃萊奧諾雷·卡塔琳娜(Eleonore Katharina),原姓施溫特(Schwindt),暱稱艾麗。

我們的女兒名叫加布裡埃萊(Gabriele),女婿弗朗茨·維塞利 (Franz Vesely)是維也納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他們育有一子一女,亞歷山大和卡塔琳娜。

維克多·弗蘭克爾簡介[1]

維克多·埃米爾·弗蘭克爾是奧地利大學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教授,曾在美國哈佛大學、達拉斯大學、匹茲堡大學擔任教授職位,此外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國際大學還專門為他設立了一個意義治療方向的教授席位。意義治療是弗蘭克爾創建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也被稱為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

全球共有29所高校授予弗蘭克爾名譽博士學位,同時,他還是奧地利科學院的名譽院士,並獲得奧地利政府頒發的科學成就方面的最高獎項。

弗蘭克爾擔任維也納總醫院神經科主任達25年之久。

弗蘭克爾共出版著述39部作品,並被翻譯成包括日語、漢語、俄語在內的34種語言,其中在美國出版的《追尋生命的意義》(該書的德文版為《向生命說Yes!——一位心理學家的集中營經歷》)一書銷量達900萬冊,”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弗蘭克爾在維也納大學授課至1995年,於1997年去世,享年92歲。

在弗蘭克爾逝世後,有人這樣評價他:“英雄稀有,他們靜靜地發光,在世界上留下印記。當他們逝去,做為整體的人性,已變得再也不一樣了。”

[1] 引自維克多·弗蘭克爾研究院(http://www.viktorfrank.org)。——譯者注

《弗蘭克爾自傳:活出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