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五:節飲食,戒遊戲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元元更元。說與世人渾不解,卻於身外覓神仙。」這是王陽明的詩歌《養生歌》,通俗易懂,意義卻極為深遠。依王陽明之見,養生要由修身來體現,它貫穿於飲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中。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只有順著天性,才能做到正心修身,這比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元」要「元」多了!

餓了就吃,和飲食有關。王陽明告訴家人要「節飲食」,分為三個層次。

首先,餓了就吃,但不能吃太多,只要保證我們身體的能量即可。不但不能吃太多,而且要量力,這個「力」是經濟基礎。餓了吃飯是天理,但如果超出你經濟基礎的大魚大肉,這就是人欲。

其次,飲食不可斷,不能如道家那樣經常搞「辟榖術」。這是用外力阻止人的身體需求,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

最後,你要把食物徹底消化吸收,否則不如不吃。他曾在一次飯局上對弟子們說,學問也如吃飯一樣:吃飯無法消化,身體就會得病;學問無法消化,心理也會得病。

據此,王陽明要家人節飲食,是從修身角度出發的。也就是說,節飲食是修身的一部分,不能不重視。

再來看「戒遊戲」,這個話題就非常有意思了。

王陽明年幼時,最喜歡遊戲。他喜歡各種孩童玩的遊戲,尤其是軍事遊戲和象棋。當他沉溺於象棋中,兩耳不聞世間事時,父親王華教訓他道:「你整天鼓搗這種『小技』,是違背聖人的教誨。」

王陽明卻一本正經地說:「我正是在遵循聖人的教誨啊。」

王華冷笑:「你老子我是秀才,聖人說過的每句話我都背得滾瓜爛熟,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聖人讓人鑽研象棋的話?」

王陽明搖頭晃腦地說:「您說象棋是『小技』,孔夫子說過,即使是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可取之處(雖小技,必有可觀者焉)。這不是告訴人們,可以鑽研象棋這種小技嗎?」

王華被氣得鬍子抖了兩下,說:「你斷章取義的功夫還真不錯。孔夫子這句話下面還有句話,你可記得?」

王陽明當然記得,但他搖頭。

王華冷笑:「真是學藝不精。孔夫子下面的話是,但對遠大的事業恐怕有影響,所以君子不從事這些小技藝(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王陽明假裝恍然大悟:「孔夫子是個性情活潑的人,他肯定支持人鑽研小技。後面那句話大概是後人加上去的,應該不是孔子的話。」

王華的鬍子又抖了起來。

可若干年後,他竟然讓家人特別是小孩戒遊戲,其中大概有他千回百轉之後的大悟,恐怕還有一點就是:他把聖學(心學)之外的一切技巧、學問都看作是遊戲了。

下面的故事可以印證這個答案。

王陽明的一位朋友來找王陽明論學。王陽明告訴他:「學貴在專心。」

朋友說:「對,和你少年時一樣,我少年時也喜歡下棋,食不知味,睡不安穩,眼睛不看別的,耳朵不聽別的,於是在一年內我戰勝了全城的象棋高手,三年後,中國內已沒有可以和我對抗的,學果真是貴在專心啊!」

王陽明又說:「學貴在精益求精。」

朋友激動道:「太對了!我後來又迷上辭章,於是字字推敲,句句搜求,研究各種史傳,考核諸子百家,由此而始則追蹤於唐宋,終又深入於漢魏,學真是貴在精益求精啊!」

王陽明笑了,說:「學貴在學正了。」

朋友更加激動,「是啊是啊。我中年後就迷上了聖賢之道,對下棋後悔了,對詞章慚愧了,我對它們都不再上心了,您以為怎樣?」

王陽明道:「很好!其實學下棋也叫做學,學詞章也叫做學,學聖賢之道也叫做學,結果卻大不一樣。道就如同大路,道之外的一切就是荊棘叢生的小路,它們是很難到達大路的。所以說,專於道才算得了專,精於道才算得了精。」

朋友不太明白。

王陽明就解釋道:「如果只是專於下棋而不專於道,這種專便成為沉湎;精於辭章而不精於道,這種精便成為癖好。講到道可是又廣又大,辭章和技能雖也從道中來,但若只以辭章和技能賣弄,那離道可就十萬八千里了。

「非專便不能精,非精便不能明,非明便不能誠,所以《尚書・大禹謨》說『惟精惟一』。精,精粹的意思,專,專一的意思。精然後明,明然後誠,所以明是精的體現,誠是一的基礎。一,是天下最大的本源;精,是天下最大的功用。連天地萬物生成發育的大道都明白了,何況是詞章技能那些無關輕重的事情呢?」

這就是王陽明所謂的「戒遊戲」,不是讓你徹底和那些遊戲斷絕往來,而是要以道貫穿遊戲。這個道就是良知。

「雖小道必有可觀,」王陽明說,「如虛無、權謀、術數、技能之學,非不可超脫世情。若能在本體上得所悟入,都可通入精妙。但其念頭若專注於此,想若治國平天下,便不能通,故君子不用。」

《知行合一王陽明3:王陽明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