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民時代

非常時期的牧師女兒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活躍的女性實在鳳毛麟角,而能在政壇活躍並有不俗舉措者更是萬中無一。當男性主宰世界的論調成為大眾默認的定律後,女性便更難以在歷史長河中顯露身影。只是,萬世滄桑巨變,凡事總有例外。比如德國第一位女總理默克爾,便當之無愧是這個時代的例外。

1954年,安格拉·默克爾出生在聯邦德國的一個普通的牧師家庭。從小她就養成了鎮定、沉穩的性格,她懂得如何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懂得如何揣測別人話語背後的意思,懂得如何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默克爾出生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還不到10年。槍林彈雨的硝煙尚未散盡,分別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早就開始了針尖對麥芒的對峙,即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冷戰」。作為「二戰」的發動者和戰敗國,當時的德國不但在道義上落人口實,在戰爭中的過度消耗也導致國衰民窮。

為了懲罰「二戰」的始作俑者德國,美、英、法、蘇四個主要戰勝國經過長時間的討論,決定將德國通過侵略手段獲得的領土物歸原主,同時確立了拆分德國的計劃,以徹底根除德國再次發動戰爭危害世界和平的可能性。這一決定,當然也有戰勝國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但客觀上也順應了世界人民對和平的需要,而此時的德國在道義上毫無話語權,所以分割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戰爭一結束,美、英、法、蘇四國就組建了對德管制委員會,這一機構成為接下來數年內德國的最高權力機構。美、英、法、蘇四國各派代表進駐委員會,所有關於德國的問題都必須經過這個委員會的審查批准,並且只有在四國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關於德國的問題才能加以解決。四國將德國一分為四,德國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分別成為蘇聯、法國、美國、英國的佔領區。

隨著時間的推移,「冷戰」局勢開始升級,四大佔領國內部矛盾開始顯現,特別是美國、英國、法國構成了事實上的聯盟,在德國問題上刻意孤立蘇聯,以期把蘇聯勢力排擠出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提議把三國佔領區合併,這樣一來,蘇聯在德國問題上根本沒法與三國競爭。毫無意外,這一提議遭到了蘇聯的強烈反對。

1948年3月,蘇聯宣佈退出對德管制委員會,以不合作的態度阻撓美國、英國、法國合併佔領區提議的實施。同年6月,蘇聯設立在柏林的城防司令中止了在柏林指揮部的工作,而柏林指揮部作為美、英、法、蘇共同籌辦的柏林管理機構,發揮著市政府的作用。蘇聯城防司令的退出讓柏林局勢為之一變,而這只是暴風雨前小小的閃電,其後更大的危機接踵而來。

為了報復美國、英國、法國的敵視,蘇聯在東部柏林的駐軍封閉了東西柏林的所有通道,這樣一來劃歸在美國管轄下的西柏林無法通過通常的陸上交通獲得物資供應。為了保證西柏林的穩定,美國和法國、英國不得不採用空降的方式向西柏林投放糧食等物資。這樣的僵局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雙方都對彼此深感頭疼,為了避免對峙的緊張局勢升級,雙方決定改變多國共管的模式,徹底確立在德國領土上成立兩個國家的方針。

1952年,德國東部領土上的民主德國解散了境內的原有各州,倣傚蘇聯成立14個專區,成為親蘇聯的社會主義政權。德國西部的聯邦德國也漸漸行使主權國家的權利,成為親美的資本主義國家。

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並存的局面,一步步加深了德國的分裂,而蘇聯和美國的政策則對分裂趨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54年3月,蘇聯宣佈民主德國成為完全意義上的主權國家,可以自行決定對外關係和國內事務,也包括和聯邦德國的關係。與之相應的,聯邦德國也獲得了表面上的自主權,可以自己處理國內外的關係。

然而事實上,作為大國逐利的工具,無論是民主德國還是聯邦德國,都不得不唯背後的龐大勢力馬首是瞻。聯邦德國在1955年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民主德國在一個多星期後也成為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的成員,由此,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正式成為「冷戰」的參與者。

在默克爾出生的那個年代,相較於民主德國,聯邦德國的經濟更為發達,國土面積更大,人口也更多,因此很多居住在民主德國境內的德國人紛紛移居到聯邦德國。但默克爾的父親卻帶領家人從聯邦德國遷到民主德國。

默克爾的父親名叫霍斯特·卡斯納,出生於1926年8月6日,職業是一位牧師。在民主德國的教會中,卡斯納牧師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當時卡斯納所領導的瓦爾德霍夫牧師學院,在柏林勃蘭登堡州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許多研究神學的專家都會到勃蘭登堡來,由此,大部分牧師都見過卡斯納,跟卡斯納有過交情。是時,卡斯納掌管牧師學院30年,故而有不少人認為,他實際掌握著教會的人事權力。且不論這是否屬實,卡斯納的確在教會和統一社會黨的合作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關鍵的銜接人角色。

隨著政府對教會的限制越來越重,東德的牧師們也在思考如何應對這樣的局面。1969年,教會眾人已經取得普遍共識,唯一能做的就是合作,「我們不是要對抗它,我們是要讓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公正」。

彼時,在教會與東德政府存在紛爭的情況下,卡斯納能走到那一步,的確非常不簡單。

作為牧師,卡斯納是個非常博學的人,他能同時與來自各地的神學家交談。其次,他是個自信而又冷靜的人,他相信自己的選擇,並不會改變也不會後悔。

在東德的生活,卡斯納一直是隱忍的。在那個敏感的時期,家庭的特殊性給卡斯納一家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他們都懂得如何控制自己,懂得如何在嚴格的限制內最大限度地達成自己的願望。

默克爾後來曾回憶,正是因為在東德的生活帶給她的影響,才使得尋求自由的觀念在她的內心根深蒂固,她想要自由地說話,自由地思考,自由地達成自己的願望。

卡斯納一家的每個人都是這麼被教育的。這就讓默克爾在以後的行事過程中,把關注點放在了如何達到更好的效果上。

政治局面的嚴峻,並不會過多地妨礙默克爾普通的家庭生活。父親嚴謹執著,母親勤勞善良,童年美好的生活,少年要好的朋友,都讓默克爾在重重壓力下感到滿足。在如此複雜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默克爾,大概必然要有令人驚訝之舉吧。

《默克爾:一切夢想終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