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賓館的神秘通道

1950年5月士林官邸落成後,蔣宋正式搬離草山行館。但因士林官邸夏天濕熱,蔣介石又因西安事變後背傷留下後遺症,無法使用冷氣,因此夏季涼爽的草山行館成為蔣介石夏日避暑之地,素有「夏宮」「夏季避暑行館」之稱,也稱「草山老官邸」「後草山官邸」。

一般而言,蔣介石通常在6月初、端午節時前往避暑,在山上處理公務,見客或辦公多選在附近的「革命實踐研究院」(陽明山莊),大致在雙十「國慶」、中秋節前後才回士林官邸。直至1970年,位於七星山的中興賓館落成,草山行館夏居功能才被取代。不過曾任蔣介石機要秘書的楚崧秋表示,稱草山行館為「避暑行館」其實並不正確,因為蔣介石對國民黨丟了大陸耿耿於懷,根本沒有「避暑」的心情。

由於正位在懸崖邊,當時蔣介石隨扈只要一出草山行館,就能在館前空地遠眺周邊道路、農田,侍衛也能趕在蔣介石出館前進行安全管制;聯外道路上也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仰德大道沿路也會有特勤人員疏導交通。同時基於房舍安全性,便於應變,草山行館門窗也非常多。

草山行館還有條欺敵用的平行通道,與沿著山壁修築而成的一條往下密道,這條密道高約1.7米,寬度可容許2人並肩行走,深度超過20米,位置相當隱蔽,但已年久失修。這條偽裝密道一說是通向鄰近美軍宿舍區的機密通道,以便蔣介石必要時尋求政治庇護。

草山賓館不但路線管制與建築限制嚴格,管理單位更租下巷口民宅作為官邸收發室與會客室進行管制;當地居民一律搬回山區居住,直到蔣介石去世後,「總統府」未續租當地店舖,當地居民才搬回原址營業。又如由宋美齡畫室往外望可俯瞰關渡平原,畫室左側常駐一名站崗憲兵,每當蔣介石或宋美齡在窗前停留,憲兵就會朝山下打旗語,山下憲兵也會立即要求農夫、行人迴避。

蔣介石與宋美齡在行館的生活相當愜意。尤其草山行館前眺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口,往右望觀音山,左側四獸山,最遠到林口台地,鳥瞰角度極廣;無論晴雨、夕陽餘暉、華燈初上,各有不同風情,蔣介石更盛讚此處頗有浙江莫干山風貌。庭院周圍則有柏樹、相思樹、桑樹環繞,屋後種有3棵百歲以上的筆直竹柏,以驅趕蛇蠍、蜈蚣等爬蟲。正中央天井中有個草書「心」字形的池子,希望男女主人延年益壽。

蔣介石的臥室只有一張行軍床、兩張籐椅和一個簡陋木櫃;由於長期背痛,不能吹風,宋美齡怕熱,一定要空調,所以兩人各有寢室,不過格局相仿、可以互通,宋美齡臥室有專屬盥洗間,因此大一點。負責整修行館的建築師李重耀怕蔣介石不習慣日本房舍,所以僅保留幾間純日式房間,其他房間將榻榻米換成木頭地板,日式紙門改成木板門,包括蔣介石書房躺椅與行館其他傢俱都是從大陸搬來。

草山行館附設有溫泉池,是名副其實的溫泉行館。蔣介石夏日也會不時在行館及四周散心,篤信基督教的宋美齡避暑時,也會將士林官邸凱歌堂執事請到山上,在鄰近草山行館的空軍新生社(空軍招待所)臨時禮拜堂或陽明山管理局禮拜堂做禮拜。有時官邸還會安排華興育幼院(「國民政府軍」遺族)小朋友到行館與蔣宋一同野餐。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