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宋夫妻隱秘的溫泉小屋

除了御賓館、草山行館外,其實陽明山系還有著許多隱蔽且鮮為人知的地點興建起簡易的溫泉小屋,成為蔣介石處理政務之餘,休養生息的重要去處,或國民黨政要聚集開會的地點。

◆ 1930 年出版的《台北近郊溫泉案》中一幅地圖局部( 翻拍自台大圖書館)1920 年,草山至北投間的公路通車,北投的觀光客被陸續帶往草山旅遊,而草山至北投間,於1925 年至1929 年亦開始運營定期公車。一時間,草山的交通變得四通八達,更加推動了該地區的繁榮,每到天氣微涼,霧氣縈繞的季節,這裡便成為台灣北部的觀光重地。從地圖可見,紗帽山右側谷底可見兩條溪流從泉眼冒煙處留下,據書內記載,兩眼泉質各不相同,東流為白濁色強酸性的硫酸鹽泉,西流則為白濁色中性的硫酸鹽泉。

坐落隱秘、不得其門而入是這些小型行館的特點,由於襲自日式建築風格,所以除簡單樸實的庭園造景,更多採用木骨石造工法,亦即除房舍屬於木造構架,還要加上石造壁體裝飾,和洋混搭的風格別有特色,也剛好符合蔣介石與宋美齡喜愛壁爐等設施的要求。另外,泡溫泉養生的觀念,也使得「兩蔣」樂於在這些行館內休憩,自我放鬆。

舉例而言,今日遊客如織的陽明山後山公園四周,就佈滿了這些行館。與鄰近草山行館的前山公園不同,後山公園地勢較高,位於七星山、大屯山、紗帽山間,海拔445米,最早是由日據時期的台北州議員、海山炭礦主山本義信於1923年以山本炭礦株式會社名義買下土地,聘請造園技師阪口孫市依山勢興辟純日式庭園「羽衣園」;他也於1928年與1931年在園中興建私宅,即為「山本別墅」。

羽衣園內有流水池塘,廣植櫻花、杜鵑,雖對外開放,但並未普及。光復後,山本別墅與羽衣園為台灣工礦公司接收,由於地勢緩和,夏季涼爽,廣植花樹,因此蔣介石夏天住在草山賓館,不但辦公地點從山下的「總統府」改到「革命實踐研究院」,更常到這塊區域散步。因蔣介石頗喜愛「羽衣園」的名稱,所以暫未改名,一段時間後才更名為「山本公園」。

1955年,國民黨為配合耕者有其田,將「國有」礦權開放民間拍賣經營,後山公園的園林連同海山煤礦,一併轉手給土城李家,由李建興、李建州、李建和家族所有。不過蔣介石仍不時前來散步休憩,只是蔣介石一上陽明山居住山區安全管制也跟著緊密起來,等閒人無法靠近。

其實李建興不但是富商,更曾因反抗殖民政府而入獄,光復後更於1946年參加台灣世紳團赴南京拜見蔣介石;加上李家交際手腕靈活,因此雖然專心經營煤礦事業,但黨政關係良好,曾被列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李建興更曾受蔣介石賞識而被指派擔任「中央銀行理事」。1963年2月,李建興決定將土地捐出,並於隔年10月25日光復節當天上書蔣介石,把這塊三公頃土地無償捐給國民黨;鄰近花鍾噴水池,位於湖山路2段22號的後山賓館,也一併改由陽明山管理局管理。

後山賓館佔地約230平方米,原本是平房,內部狹長,建築周邊綠樹成蔭,無法從外界眺望。平常人跡罕至,並有警衛守衛,一般人不能靠近,對外也僅標示為「後山招待所」。

後山賓館內含四間主客房,包括一間附浴廁的主臥室,三間雙人房,一間客廳,一間餐廳,一間小型簡易廚房,兩間供應青磺溫泉的浴室。主建築旁有一間較小的日式平房,由人員負責看管與提供服務,並有警衛守衛。由於房內硫黃味很重,潮濕多蛇,因此蔣介石多到此處泡湯休憩而非過夜。當時員工每次只要蔣介石前來散步,都會準備一張大椅子,放到屋外樹下供蔣介石乘涼,有時蔣介石也會在行館內休息或批公文。

這處行館也是蔣介石招待要賓的住所,例如1955年,美國駐法大使布萊德返美述職,途中順道來台灣地區訪問,蔣介石當時招待他在山本公園停留了一個月,享受溫泉風光,隔年布萊德甚至親往日本拜會山本義信表達感謝。

1977年陽明山管理局改制,賓館改由台北市政府管理。不過木造行館已然年代久遠,濕氣、硫黃氣重,房子逐漸老舊不堪使用,甚至地板榻榻米開始塌陷,房子漏水,屋頂還曾被颱風吹垮。因此市政府於1984年在原地依原貌改建,改採鋼筋混凝土建築,外觀包覆原木材,呈現藍瓦、白柱相間的外貌,完工後並正式改為市長招待所。

只是新屋落成後,也不常有人光臨,偶爾才有台北市長如黃大洲或陳水扁會上山住住。不過為了吳淑珍,建築加裝無障礙空間設施,同時追加大門和兩個側門入口的無障礙斜坡道,直通招待所。這地方甚至隱秘到連馬英九當選台北市長後也一時不知有這棟隱秘別墅的存在,台北市政府已往開放民眾參觀方向開始規劃。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