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表達對孫中山之子禮遇,送草山作孫科官邸

之後,草山御賓館一度於1958年,外借給蔣緯國自德國延請的將軍級裝甲兵顧問的在台住所,其使用空間為和館兩間房舍,前後約3年到5年時間。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被美國所限,無法反攻的蔣介石,改從文化爭取正統性,因此國民黨多方聯繫海外多位文學家或學者返台,發動「文化復興運動」,也積極動員有象徵性的國民黨大佬與政治人物回到台灣。其中一位標誌人物就是孫中山長子孫科〔孫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哲生,廣東香山人,系孫中山唯一的兒子,其母是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文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曾任考試、行政、立法院院長等職。43名國民黨戰犯之一。孫科赴台後屢任公職,同時曾任東吳大學董事長之職,1973年病逝於台北。〕。

孫科從1931年2月支持胡漢民反蔣開始,1932年立法院長任內主張聯共抗日,之後雖屢任國民黨高職,也當過行政院長,但與蔣介石關係一般。1949年後,孫科移居中國香港、法國巴黎、西班牙等地,並於1952年定居美國洛杉磯。直到1965年為紀念孫中山百年冥誕,蔣介石積極動員,孫科才前往台灣定居。

蔣介石為表達禮遇,特地將草山御賓館撥給孫科作為官邸,同時也進行大規模整修,包括天花板全部更新,餐廳鋪設地毯,陽台加鋪地磚,增設西式衛浴設備,也把原本日式房舍的門廳改為駐警房舍,原本賓館東側的苗圃,之後也被新納入成為御賓館庭園的一部分。當時洋館是孫家客廳與餐廳,和館是孫科寢室與書房。之後隨著孫科次子孫治強一家搬回定居,國民黨還邀請設計孫中山紀念館的建築師王大閎在和館旁新蓋一間165平方米的磚造洋房,以方便居住。

不過由於孫科家人習慣美式居住環境,因此御賓館不但加裝窗型冷氣,和館內風格也漸漸因一些設施與裝潢調整而改變,包括原有榻榻米地板被換成櫸木地板,和式紙窗門也換成了毛玻璃。由於孫治強喜愛狩獵,還帶回許多獅子、犀牛等獸頭標本,放在洋館中展示。

至於孫科先是受邀擔任「總統府高級咨議」,並於1966年出任「考試院院長」。蔣介石與蔣經國每年大年初一還會親自到御賓館登門拜年,也會到宅為孫科賀壽,或邀請孫科夫婦同到士林官邸做禮拜。孫科1973年因心臟病逝世後,官邸仍由孫科遺孀與孫科子嗣孫治平、孫治強等人繼續居住。因為風水考量,孫家把原先洋館大門改了一個方位,並陸續加設了壁爐、煙囪等設施防寒,已不復當年裕仁來台時的舊觀。

同時由於當地位居硫黃溫泉附近,氣候潮濕,加上長期缺乏維修,權管單位歸屬問題又複雜〔當時草山御賓館土地產權已因台灣政治區劃變遷,由原先台灣省政府代管,改屬為台北市政府所有,蔣介石是以借用名義,禮遇孫科住進御賓館,同時出入配車以示禮遇。〕,因此孫科去世後一段時間房舍就漸漸陳舊,不堪修葺,孫家於1986年間,向國民黨當時的秘書長馬樹禮反映後,國民黨決定撥款新台幣2500萬元,供孫家另購房舍,御賓館則歸還公家,但之後也不了了之。

李登輝出任「總統」後,御賓館狀況每況愈下,雖然孫科次子孫治強仍居住在內,但房舍陳舊不說,客廳屋頂已塌陷,孫科的書房雜亂不堪。屋外芒草叢生,幾乎把木造主建築整個遮住。經濟狀況不佳的孫治強因此上書李登輝求援,意外引發國民黨是否怠慢孫中山後代的爭議,甚至一度還傳說孫家打算以擺地攤或收孫中山遺像費支應生活。不過隨著風波逐漸平歇,相關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直到擔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顧問的孫治強因罹患前列腺癌,需往返榮總就醫,他才於1997年暫時離開官邸,借住在友人家。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更讓洋館屋架受損嚴重,陽台牆面整片塌陷,不過為妥善保存草山御賓館,台北市政府於1998年取得孫治強同意後,宣佈當地與草山賓館同列入古跡保存範圍;孫治強則於2001年病逝於台北。由於產權複雜,所需經費數目龐大,因此至今尚未開始修復作業,徒留破舊的木造架構與暫時擋風遮雨的鐵棚架,荒廢在陽明山的雜草之間,當年榮景盛況已在風吹雨打中銷蝕殆盡。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