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施壓蔣介石放棄光憑武力反攻劇

雙方第一次會面僅有葉公超在場翻譯。為避免杜勒斯此行有礙蔣介石的面子,「國府」刻意把杜勒斯來訪塑造成美方對台灣當局的支持,隱瞞美國迫使蔣介石配合的不光采;葉公超並多次代蔣介石傳話,要求杜勒斯起碼在來訪後的兩周內不要公開談裁減部隊數量等問題。

杜勒斯在會晤中先提醒,美方擔心金門與對岸過於靠近,任一方蓄意挑釁,將釀成世界大戰,以致艾森豪威爾的密友幾乎都不贊成美國協防外島。他開門見山地以台灣當局在聯合國等國際地位為由,提醒保留外島如造成有礙和平因素,對台灣當局並無助益,希望蔣介石就外島問題作一和平意願表示,釐清外界疑慮。

蔣介石則強調他並無意借此挑起世界大戰或把美國拖下水,甚至就是因為擔心轟炸機場或炮兵陣地會引發國際疑慮,所以嚴飭所屬暫不得採取任何報復行動。反倒是美國對他「根本缺乏信任」,多方牽制。他也指出,如果坐視大陸方面談談打打而沒有行動,可能將拖垮台灣士氣。

隔天上午雙方改在「總統府」進行第二輪會談,「副總統」陳誠、「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外交部長」黃少谷、「國防部長」俞大維均與會。但杜勒斯劈頭丟出一份令人尷尬的書面聲明,指責蔣介石黷武好戰,同時無意停止內戰的挑釁做法很容易引發世界大戰,他並要求蔣介石為防止被消滅,就應該表明不主動用武力打回大陸,避免突襲等挑釁行動,同時推動金馬裁軍,並放棄外島作為內戰或反攻跳板等構想。他甚至提醒,如外界質疑蔣介石有意引發大戰,極可能若干國家將撤銷對「中華民國」的承認,轉而承認中共政權。

◆金門炮戰期間,蔣經國(右二背對者)來到金門巡視,展現身先士卒的政治姿態作為蔣介石最放心的駐守,蔣經國在「金門炮戰」前後奉命視察金門達123 次之多。這裡遍佈他的足跡,蔣經國視察防務、鼓勵士氣,太武山內還建有他簡單的起居室。在金門人的心中,蔣經國塑造了受敬重的形象,1989 年,蔣經國逝世次年,金門修建了他的紀念館。遺憾的是,蔣經國去世前,雖解除了台灣本島的「戒嚴」,但金門仍是軍事管制區。(上圖)

蔣介石第一時間僅表示保留意見,同時表示,「不會在任何情況下犧牲革命之原則」,但黃少谷會後則立刻向美「駐台大使」莊萊德抗議,認為杜勒斯此舉形同要蔣介石接受「兩個中國」,讓兩岸分離現狀永久化,勢必動搖國本。

◆蔣經國乘小舟到馬祖閩江口巡視防務

抵台之後的蔣介石,對「反攻大陸」念念不忘,從未停止過規劃派遣部隊協助作戰。自1955 年起,蔣介石展開更具體的反攻計劃,初期鎖定福建與廣東登陸作戰,研究以金馬為陣地,於廈門與福州兩地登陸進行自主反攻。蔣經國替父多次往返於台灣與馬祖之間巡視。(下圖)

認為美國要他向中共「投降」的蔣介石要葉公超轉告杜勒斯,美國認為自己手上握有一張可以遺棄「中華民國」的王牌,但他寧可放棄聯合國的席位,也要保留大陸同胞對他的信心。

晚間蔣、杜在官邸開始第三輪會談,雙方即撕破臉。杜勒斯聽到蔣介石提及主動攻擊大陸方面炮陣地的構想,直言正如大陸方面炮火並未對金門陣地造成毀滅性破壞,美國軍方也無人相信蔣介石能用傳統武力消滅大陸方面炮火,他反問,蔣介石是否要美國發動核子戰爭?

被杜勒斯搶白的蔣介石,轉而提議美國可考慮提供小規模、威力較低的戰術性核子武器,但杜勒斯立即強調,沒有蔣介石期待威力低於廣島爆炸而又能在金門使用的核武器,任何戰術性武器勢必殺傷百萬人。杜勒斯甚至說,此舉除人員大量死亡、原子塵擴散,如同廣島長崎事件重演,也將導致蘇聯以原子彈報復,到時台灣地區也全毀了。〔其實早在1954年台海發生一江山、大陳島攻防戰時,美方內部即初步觸及是否使用原子彈對付中國問題,但意見不一,蔣介石聽到美國軍方有意出使用原子武器的想法,仍提醒此舉大不利民心,非到萬不得已,絕不能使用。杜勒斯來台,核武器成為會談議題之一。〕

蔣介石隨即改口,正如他首度與杜勒斯會談強調,「國府」無意引發世界大戰,所以動用核武器如將掀起世界大戰,他不希望使用,但希望美方擬訂防禦外島的長期計劃,或授權台灣空軍轟炸大陸方面交通與補給線。

雙方針鋒相對延伸到最後一天上午11點「聯合公報」內容商議上,地點還是在官邸一樓會客廳舉行,蔣介石邀杜勒斯赴二樓書房做最後敲定,在場僅有宋美齡,並由葉公超翻譯。會談中,重申沒有意願對中國人民動用核武器的蔣介石,雖辯稱金馬不保,台灣地區也將失守,杜勒斯卻說了重話,批評蔣介石是把台灣命運維繫在金馬這些蕞爾小島上。

強大壓力下,美國迫使蔣介石同意在縮減金馬駐軍上讓步,同時承諾對大陸行動由軍事性質轉變為強調政治,美方則以供台武器性能改進作為交換。但由於蔣介石強調炮戰關頭討論減軍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會後簽訂「中美聯合公報」僅重申雙方團結一致,美方也同意基於防衛密切關聯,依條例保衛台澎金馬,並未把金馬裁軍寫入「公報」。

只是「公報」第六條內容卻意外引發新爭議。首先,條文強調「美國政府承認『中華民國』是『自由中國』的真正代言人」,似暗示「中華民國」只是「自由中國」,也就是台灣地區代言人,而非全中國代言人。此其一。〔英文版條文中,所謂「自由中國」的代言人,用的是「FreeChina」,似有專門指涉「中華民國」的意涵,國民黨認為暗示「中華民國」已不代表全中國,凸顯有「兩個中國」,因此緊急和美國磋商,把條文改成小寫的「freeChina」,凸顯代表的是「自由的中國」,才降低了爭議。〕

其次,更關鍵的問題在於原本杜勒斯帶來的「聯合公報」,第六條強調「『中華民國』本身將永不為重建中國大陸上之權力而發動戰爭」。但蔣介石審閱後覺得不妥,因此把第六條全數刪去並要求改寫,共識條文改為,「『中華民國政府』認為恢復大陸人民自由乃其神聖使命,並相信此一使命之基礎,建立在中國人民之人心,而達成此一使命之主要途徑,為實現孫中山先生之三民主義,而非憑借武力」。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參觀美國「勇往」號航空母艦。美國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出現,攪動兩岸對峙,也成為蔣氏父子內心重要的心理保證。故蔣氏父子對此極為重視。但他們沒有料到,第七艦隊的出現,使他們與祖國大陸越來越遠。

由於此條似暗示蔣介石已同意放棄武力反攻,與國民黨基本國策差異太大,沈劍虹等人見到「聯合公報」後,通過黃少谷緊急遞字條到二樓書房,要求葉公超反映,此句似暗示蔣介石同意放棄武力條款,「光復大陸」決心已變,影響甚大,宜審慎為之。

但蔣介石與宋美齡當場對「聯合聲明」未有任何改動。不過蔣介石事後緊急召見葉公超,解釋「聯合公報」強調「光復大陸的政治基礎」別具重要性,但非承諾放棄武力,更未提及任何放棄武力「反攻大陸」的說法,希望他對外澄清。但事態發展明顯,美方系通過公報同意協防台灣地區,但反對蔣介石以登陸、空襲等方式反攻,或武力封鎖福、廈,美方甚至提醒葉公超,他的對外澄清不可被解釋為否定「聯合公報」。

自此兩岸關係進入全新階段。10月25日,中共發佈毛澤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撰寫的《再告台灣同胞書》,並宣佈「雙日停火」,以利國民黨長期固守;也就是在兩岸都有維護中國既有領土主權完整前提下,將原先逐步攻佔沿海島嶼,繼而解放台灣的戰略,修改為台澎金馬問題須一纜子解決的新方針。

◆蔣經國與黃傑巡視金門(攝於1960 年初)

黃傑自1958 年起任「警備總司令」,蔣經國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主持「退委會」。照片中的蔣經國身著軍裝,黃傑則穿著西裝,兩人乘著當地特有的交通工具,把金門的各處都看了一遍。私交甚篤的二人在金門巡查期間做了很多功課,博得民眾青睞。

至於「國府」金馬駐軍也在美方要求下逐步減少,蔣介石隨後並在「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上承諾,「反攻大陸轉由主義為主,武力為從」,暫時化解了美方的疑慮。相對地,中國的主動出擊也讓中蘇間裂縫持續擴大,影響國際情勢甚巨。此後台海危機便在打打停停情況下,逐漸冷卻,兩岸也私下陸續展開尋求和平解決爭端的嘗試。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