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墾農場復興,蔣經國中橫公路帶動梨山風華

海拔1670米的梨山地區位於台中縣和平鄉大甲溪中游,是台灣最高的盆地,原為泰雅族人聚居地,昔稱「薩拉茂」,目前內有南勢、天輪、博愛、梨山等五村,多為泰雅族人聚落。四周群山聳立,冬天高峰積雪,夏日一片清涼,氣候宜人。

泰雅族人驍勇善戰,是台灣第二大少數民族,過著遷移不定的遊獵生活;無論清朝及日據時期,梨山所在的和平鄉都被列為不設街莊之地。尤其泰雅族屢有抗日行動,族人紋面甚至被日警視為「凶蕃」表徵。因此日本人極早即在此貫徹「理蕃」,更強制他們集體遷移,以利統治。

光復後,和平鄉隸屬於台中縣管轄。1959年,中橫公路開通,梨山風景線迅速成型,以梨山為中心,分向大甲溪中、上游發展,包括谷關溫泉、德基水庫、清境農場、武陵農場、桃山瀑布等,全部位於中橫西段及中橫宜蘭支線上,大甲溪清流迂迴其間,萬壑千峰,青翠森郁,景色絕勝,帶動大量觀光與經商人潮湧進,更不乏許多慕名而來的外籍人士。

早在1960年,蔣介石就曾在梨山入住。不過由於當時梨山住宿條件相當差,橫貫公路天祥至青山間唯一供給旅客膳宿的據點唯有「梨山行捨」,不但電力不足,白天及晚間10點後皆不供電,並且多是通鋪。只要招待所客滿,旅客就投宿無門,只能借附近民家屈就。

結果蔣介石一聲令下,除打算在當地建設現代規模的山地觀光都市外,更拍板由台灣銀行出資興建,由「退輔會」經營管理新的賓館設施。

1965年,位於梨山中心地區的梨山賓館正式完工,成為景區地標建築,並開放國際觀光客旅遊住宿使用。梨山賓館面積1700平方米,面對南湖大山,背靠松林高原,為一座古色古香的宮殿式建築,嵯峨壯麗,還附設百畝寬廣的停車場,號稱與中山樓、圓山飯店並列為台灣三棟傳統中國宮殿建築。

賓館前進為可容納200人的大型客廳,後進是三層樓旅舍,紅梁黃瓦、亭台樓閣、花木扶疏,在當時是一等一的觀光大飯店,清晨推窗外望,青山日出一覽無餘;黃昏時落日繽紛,風起雲湧。賓館前大噴水池完全用大理石鋪成,與遠山雲霧相輝映,更是由知名雕塑家楊英風結合中國庭園山石和西方馬賽克工法,以花蓮大理石為素材創作出的傑作,水柱沖天高達七米,曾是台灣最高的噴水池。

賓館外並設有一間白牆紅磚瓦的歐式建築的別館,即為「總統行館」,對外則稱「梨山小舍」,雙層樓房,一樓是大廳,二樓有兩個房間,蔣介石幾乎每年夏天都會到梨山避暑,並巡視中部建設。

雖然梨山觀光住宿與餐飲消費相當昂貴,但每逢假日,人潮爭相體驗奢華的山中假期,或參加「救國團」寒暑假健行活動。當時梨山一帶國民所得水平更是全台的兩倍,生活優渥,足見觀光業的興旺。至於收費昂貴的梨山賓館在委託「國賓」飯店經營後,則已非工薪階層能負擔的價格,房間卻經常客滿。

當時遊客每到梨山賓館,即使無法入住,也喜歡在館前拍照留念。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