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請示宋美齡後,才決定將蔣介石奉厝慈湖

1975年4月5日深夜,蔣介石逝世於士林官邸,慈湖賓館也步入歷史。蔣家當夜即將蔣介石遺體移往台北「榮總」,進行一定防腐措施後,「榮總」連夜將遺體放入冰櫃,自此到大殮期間,由6名侍衛官輪流守靈。宋美齡隨後則回到士林官邸,蔣經國在這個過程中一直陪著宋美齡,直到把宋美齡送回房裡才下樓返回七海官邸。至於蔣緯國則因為與兒子蔣孝剛去台中為養母姚冶誠掃墓,所以並沒有回到士林官邸。

當時國民黨除宣佈台北市立即戒嚴外,也針對全島發佈30天宵禁,電視台彩色畫面也轉成黑白色調。隔天,國民黨宣佈一個月時間為「國喪期」,禁止娛樂、宴會及慶祝,軍公教人員一律著素色服裝、掛黑紗。

家屬也從4月6日開始討論陵寢問題,蔣經國很早去勘察桃園角板山與慈湖兩處停靈地點。由於宋美齡指定要用銅棺,當時全世界只有美國一家公司生產,時間又特別趕,孔家大少爺孔令侃因此趕到這家公司的香港分公司訂購,一度還沒有著落,最後還是由華航專機於4月8日將銅棺運回台灣。銅棺長213厘米、寬76厘米、高60厘米,並在銅棺上方由木工臨時用亞克力板製成透明防塵蓋,供民眾瞻仰遺容。

陵寢位置方面,據說起先提出日月潭慈恩塔、復興鄉角板山、慈湖和陽明山中興賓館四個地點,不過因為慈恩塔太遠、中興賓館濕氣太重先予排除,角板山雖是蔣介石深愛之地,但交通情況不佳,一路都是狹小彎曲山路,短短幾天內拓寬不及,殯葬儀隊根本無從行進。

所以蔣經國請示宋美齡後,才決定奉厝慈湖。此時,遠居美國舊金山的愛女蔣孝章,協同夫婿俞揚和回台奔喪,讓蔣經國的傷心稍減。甚至日後在他發表《守父靈一月記》文章時,也直稱俞揚和為「婿」,等於化解了先前因為愛女婚姻風波中,對俞揚和的不滿,三人之後還曾聯袂到慈湖視察奉安地的安排狀況。

4月9日,蔣介石大殮,化妝師當時提前把遺體從「榮總」冰櫃中抬出來,等到冰慢慢退去,把水擦乾後,才依照浙江老家習俗,自頸部以下全用絲棉裹起來。蔣經國為蔣介石穿上呢制的藍色長袍及黑色馬褂,胸前佩「采玉大勳章」與「青天白日」「國光」勳章。宋美齡則在棺木中放置了《聖經》《唐詩》《荒漠甘泉》,以及一本孫中山著的《三民主義》。蔣介石日常常用的禮帽、手杖也被放置在內,家人並在靈前哭祭。

之後,由繼任「總統」的嚴家淦率眾官員為蔣介石舉行移靈禮,中午12點,靈柩由侍衛抬上靈車,隨即在憲兵與三軍儀仗隊引導下,開往孫逸仙紀念館供民眾瞻仰5天,上百萬人沿街跪拜,靈堂由白菊花、松樹裝置,居中是宋美齡所獻的素色十字架。蔣經國自當天開始天天夜宿於靈堂後,並向致祭者答禮。

宋美齡隔日上午與蔣經國一同前往慈湖探勘陵寢用地與設施,蔣經國也指示蔣孝武與蔣孝勇留在慈湖,督導「榮工處」盡快完成陵寢佈置工程,「榮工處」在短短12天內,將慈湖陵寢相關設施和週遭出入道路趕工完成。不過因為太趕,牌樓以及步入陵寢前記錄蔣家家史的「蔣金紫園廟碑」,都是日後補做完成的。

慈湖湖畔也新栽了民眾捐贈的600株名貴龍柏,以感念蔣介石的貢獻。

同時由於蔣介石忌諱,原本慈湖賓館內擺設與裝潢未用黑色與墨綠色,如今為改成陵寢,外牆也趕砌上黑色大理石。慈湖賓館正廳改為靈堂後,室內僅中央有一座大理石廓,左右一套紅木桌椅,四周的長明燈、地毯與窗簾都改成肅穆的色調,不復往日的家居氣氛。

最後的奉厝典禮,由郝柏村擔任指揮官。4月16日凌晨,蔣經國赴士林官邸,與宋美齡一同前往孫逸仙紀念館進行移靈安厝,蔣家四代全員到齊,文官均穿長袍馬褂,武官均著軍禮服。上午8點進行大殮,再將一部「四書」置入後,由宋美齡帶領蓋棺,並覆以國民黨旗、青天白日旗後進行追思禮拜,於9點30分鳴禮炮後起行。

百餘輛車載著蔣家人與文武百官開往慈湖,包括憲兵前導機車24輛、樂隊車4輛、儀仗車10輛,之後跟著先導車、「國旗」車、「黨旗」車、「統帥」車、奉令遺囑車、勳章車、遺像車、牧師車、靈車、宋美齡座車、嚴家淦座車、家屬車、治喪大員車、送殯車輛等,為了避免熄火,還安排了乾冰沿途為引擎降溫,最後沿著高速公路與省道,約12點40分抵達慈湖,隨即舉行安陵典禮。

宋美齡當日下午即返抵士林官邸,蔣經國、蔣緯國則留下守靈。

蔣介石奉厝於慈湖後,蔣經國將當地更名為「慈湖陵寢」,並設立慈湖陵寢管理處,負責接待管理維護。辦公地點原打算設在頭寮,但因地點偏僻,所以決定在慈湖入口增建房舍因應。

遭逢父喪的蔣經國,開始長時間守靈以表示哀思,有時星期六、日住一兩天,有時下鄉在附近就來慈湖陵寢住一晚,或是在靈堂靜思。蔣經國也在這段時間,於慈湖陵寢完成了記錄父親往事與自己心情的「總統蔣介石哀思錄」在報上發表,深受好評。到慈湖謁陵也成為各個單位學校每年必定的行程,從而使慈湖、大溪一帶形成新的旅遊景點。1984年間,板橋林家也正式把慈湖土地無償捐贈給台灣省政府,了結了30年來無償租用土地的局面。

慈湖陵寢保持高度的肅穆性,各項設施與佈置也陸續完善,例如現今慈湖陵寢外草皮上,就可以看到一塊圓圓的大石頭,這是當年華僑為慶祝蔣介石78歲華誕致贈的隕石,上面刻著大大的「福」字,底下則刻著「壽」字,代表「福壽全歸」。

◆蔣介石乘坐的籐編轎子

20 世紀50 年代,蔣介石行至百吉隧道口,因座車無法繼續前進,改乘轎子,繞經慈湖地區,發覺此地景色神似故鄉奉化溪口,給蔣介石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由於慈湖地區多未經開發,道路崎嶇,交通不便,這部籐編轎子便成為蔣介石的代步工具,隨他在第二故鄉中走走停停,反覆思量「反攻大陸」的「國光計劃」,希望實現回到大陸的心願。

◆五福臨門屏風

進入陵寢,有一屏風,檜木材質,出自大溪雕刻重鎮,全部手工雕刻打造。深褐色的屏風正反兩面各刻有蝙蝠5 只,象徵五福臨門、五福獻壽。中間正反各為「福」「壽」二字,象徵福壽雙全。屏風又名「照壁」,在風水學上有擋煞作用。對風水頗為講究的蔣介石,在其行館、官邸當中,時常能夠看見造型精美、頗有來歷的屏風。它們大多保存下來,記錄著蔣介石歲月的點點滴滴。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