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強推改名『自由廣場』,馬英九再改名

在陳水扁的執政路上,靠著正名、改名與衝突,讓他曾經攀上聲望高峰,換得鐵腕稱譽。例如1996年3月,陳水扁任台北市長時,將原本的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強調象徵空間解嚴及對台灣少數民族的尊重。

不過從2006年下半年以來,陳水扁政府為了挽救低迷的支持率,轉移貪腐的質疑,推出一系列正名運動,則明顯是為凝聚「綠營」支持度而來,希望解決長期以來經濟不振、低迷所引發的支持率下跌的問題,也迫使黨內精英不致以挑戰陳水扁路線方式牟利,避免跛鴨危機。

在這一波波「去蔣」攻勢中,除樹立在各級軍隊中的蔣介石銅像列為首波整頓焦點外,位居「總統府」正前方的中正紀念堂,是全台紀念蔣介石的最核心建築物,自然也逃不過民進黨之手。

◆中正紀念堂儀仗隊

2009 年1 月24 日,台北中正紀念堂停辦一年多的儀仗隊整點表演恢復,在「去蔣化」過後恢復的儀仗隊交接式更特別策劃新的交接方式,由「單一軍種」改為「三軍儀仗隊」輪流執勤,參觀的民眾盡可觀看不同的制服和表演風格。儀仗隊的交接式是中正紀念堂最受青睞的項目,服務紀念堂25 年的老警衛私下都表示,由於儀仗隊交接的取消,原先爆滿的參觀場景一度消失,紀念堂人氣大減,如今又恢復昔日的熱鬧,遊客爭相觀看。

不過民進黨原先還相當迂迴,先質疑紀念蔣介石這個「二二八」元兇並不妥當,隨即宣佈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已正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管理處」,同時將拆掉紀念堂圍牆。陳水扁更公開說,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元兇,慈湖陵寢和中正紀念堂未來存廢,都會逐步處理[與牌匾爭議同時,由於台北市長郝龍斌、文化局長李永萍通過程序將中正紀念堂內外列為市立古跡保護範圍,因此依法不得更動或破壞古跡,暫時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圍牆。]。

這種做法,立刻引發藍營質疑,對意識形態治國紛紛表達不滿。不過民進黨並未放棄機會,先借宣佈將在陳水扁就職七週年前一天「掛牌」,宣告「中正紀念堂」進入歷史,還要把紀念堂牌匾拆除。最後在台北市政府嚴詞警告下,民進黨在紀念堂四周掛起巨幅綠色布幔,宣稱「民主紀念館」正式開館,陳水扁還宣示要將大門牌樓「大中至正」四字改為「自由廣場」。

雖然台北市政府開出30萬元破壞古跡罰單,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拆除「台灣民主紀念館」布幔,但民進黨已鐵了心要搞到底。2007年「立委」選舉前夕,民進黨派出數百名警察進駐中正紀念堂,以禁止任何人進出園區方式,肆意拆除「大中至正」牌匾。雖然郝龍斌痛批「中央」搞戒嚴,鎮壓台北市民,甚至也將執行任務的官員以妨礙公務、毀損古跡罪嫌移送,甚至因為藍綠衝突而引發流血事件,但2007年12月6日,民進黨政府的「教育部」還是把「大中至正」「中正紀念堂」兩塊牌匾拆了下來。

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總計花了新台幣177萬元,之後在正門牌坊上改掛上每字長寬各175厘米,由塑鋼外覆銅板、採用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字體的「自由廣場」字樣,本堂大門上掛上以紅色花崗石采陰刻方式鑄刻再漆上金色、採用唐朝書法家歐陽詢字體的「台灣民主紀念館」七字,許多泛藍民眾在牌匾前痛哭失聲,或唱著「蔣介石紀念歌」,但都未影響拆卸牌匾的作業,舊牌匾拆卸後則存放在紀念堂內文史館。

為避免「泛藍」有過激動作,馬英九說,他若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會把「大中至正」四字掛回去;台北市長郝龍斌在「總統府」四周懸掛起「反貪腐廣場」條幅,反制民進黨。值得一提的是,在拆除牌匾前一個禮拜,陳水扁還贈送給他的恩師、台灣「司法院長」翁岳生一枚上書「中正」「中華民國憲法」字樣的「中正勳章」,以表彰翁岳生的貢獻,兩相比較之下,實在讓人不覺莞爾。

不過在政黨輪替後,「自由廣場」的牌匾雖然被保留,但掛在正堂的「台灣民主紀念館」牌匾,又重新被換回了「中正紀念堂」。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