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的選擇 2

劉守光是唐末五代著名的搞笑軍閥,能力低下,但耍寶能力一流,留下了許多傳世笑柄。劉守光並不是創業的第一代,而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二代。劉守光的父親劉仁恭在幽州也算是響噹噹的人物,曾經挖地道攻克易州,當時人送外號「劉窟頭」。

劉守光的狂悖自大實際上也源於家傳,劉仁恭野心勃勃,曾經狂言要取代時任盧龍節度使的李匡威,被李匡威貶為縣令。說來也是一種巧合,劉仁恭出任的正是景城縣。後來劉仁恭在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幫助下,攻克幽州,自立為盧龍節度使,圓了自己的夢想。

劉仁恭是典型的亂世軍閥,為了徵兵備戰,劉仁恭把境內所有十五歲至七十歲的男子掠入軍中,強迫他們為自己賣命。更要命的是,劉仁恭對知識分子也異常殘暴,他下令讓所有士人在胳膊上都紋上四個字:「一心事主。」

不過也有一些幸運的漏網之魚,史稱「或伏竄而免」,馮道應該就在其中。在這些「伏竄」的知識分子中,有相當一部分削了發出家,比如馮道後來的官場好友趙鳳,就逃到晉陽的寺廟出家避難。

劉仁恭殘暴不仁,他的寶貝兒子劉守光也學得像模像樣,不但姦淫了父親的小妾羅氏,還垂涎於父親手上的權力。在唐天祐四年(907)四月,劉守光發動兵變,軟禁了父親,自立為盧龍節度使。

劉守光喜歡權力,喜歡美女,喜歡別人拍他馬屁,唯獨不喜歡知識分子。在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上,劉守光父子的態度如出一轍,賤之如糞土。

《舊五代史·晉書·張希崇傳》記載:「劉守光為燕帥,性慘酷,不喜儒士。」這一點甚至還不如比劉守光略早一些的唐末反王黃巢,黃巢雖然落草為寇,但非常尊重知識分子,不殺被俘士人,每餐必食肉。

劉守光從小就不讀書,一副浮浪子弟的做派,也指望不上這種人去尊重士人。劉守光甫一得志,就開始對知識分子階層進行大清洗,史稱「名儒宿將,多無辜被戮」。

在劉守光看來,筆桿子不如槍桿子,毛刷子不如鐵錐子。張希崇本來是個文人,精通《左氏春秋》,但不受重用。為了擠進權力高層,張希崇不惜放棄文人身份,改作武將,這才被劉守光所信用。五代最殘暴、最不尊重知識分子的政權——後漢,所實行的賤儒政策,應該就是從劉守光這裡取來的「真經」。

面對這麼一對活寶父子,馮道依然沒有別的選擇,只好硬著頭皮來找劉守光謀個差使。

劉仁恭父子勢力最盛的時候,統治盧龍軍和橫海軍兩大藩鎮,勢力範圍包括今河北省北部、東部,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全部,以及遼寧省西部,是當時有實力爭奪天下的大藩之一。馮道所在的景城縣位於幽州以南五百里,年輕的馮道收十了一下簡單的行裝,拜辭了老邁的父親,然後回頭揮一揮手,踏上了充滿未知的北漂之路。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