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師徒大鬥法 6.低調的奢華

吳坤修錯失一飛沖天的良機,到底是因為曾國藩的私心作祟,還是有其他的什麼原因呢?

後來曾國藩在寫給吳坤修的一封信中這樣說道:「閣下昔年短處在尖語快論,機鋒四出,以是招謗取尤。今位望日隆,務須尊賢容眾,取長捨短,揚善於公庭,而規過於私室,庶幾人服其明而感其寬。」

同樣在寫給吳坤修的信上,曾國藩不無得意地炫耀:「鄙意辦理洋務,小事不妨放鬆,大事之必不可從者乃可出死力與之苦爭。」

這樣看起來,吳坤修的能力固然是無與倫比,但他的性格上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心直口快、尖牙利嘴,這是為官者的大忌,尤其是作為出任一方大員者戒。上海之行,充滿著無數的變數與糾葛,具體的戰事倒在其次,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則是重中之重,而吳坤修的情商明顯與智商形成落差,確不是最合適的人選。

當然,如果非要抬槓,也可以拿左宗棠來比較,左宗棠性格上的缺點,比吳坤修更過分,甚至到了誇張的程度。但問題是,左宗棠是因其大才而狂傲,吳坤修才幹雖強,但與左宗棠的經略之才相比較,還是有差距的。

總之,湘軍傳奇吳坤修出局,從此淡出歷史,除了極為資深的史學專業人士之外,尋常人等,對他的名字極為陌生。

要想公正評價曾國藩冷落吳坤修,究竟是出於私心還是吳坤修確不具備方面大員的能力,這就要看最後是誰得到了這個機會,又是如何得到的。

的確,曾國藩作出往援上海的決定時,所想的人選確是他的老弟曾國荃。這個曾老九,實際能力未必高過吳坤修多少,但他有大哥罩著。沒有靠山的吳坤修只能單槍匹馬,猛衝猛打,卻總是被打發到副戰場上去,縱然百戰立功,歷史聚光燈也照不到他。而曾國荃就不同了,他總是出現在關鍵戰役中,出現在歷史舞台的中心,拿歷史聚光燈的是他親大哥,這個吳坤修真的比不了。

攻克安慶,參戰的部隊極多,如多隆阿,如鮑超,如成大吉等。這場戰役,少了任何一支軍隊都無法成功,但最終榮獲首功的是曾國荃,這就是現實。在現實面前,你不低頭是不行的。

當曾國藩意識到上海的價值時,曾國荃再一次獲得了佔據歷史舞台中心的機會。又擔心曾老九啃不下複雜艱難的上海官場人際關係,曾國藩決定,派最油滑的弟子李鴻章給曾國荃當助手,替曾老九擺平一切。

可不曾想,曾國藩的這個決定,被人推翻了。

現在的曾國藩,堪稱一言九鼎,哪個有膽推翻他的決定?

除了曾老九本人,還有誰?

相比於大哥的一根筋,曾國荃的腦殼不是太夠用。剛剛攻克安慶,這讓他嘗到了吃便宜飯的快感。現在他琢磨的就是,趕緊直搗天京城,長圍坐困,搞死不停念順口溜的洪秀全,立下不世功勳,此生足矣。

曾國荃不樂意去,曾國藩修改方案,改由李鴻章先行募軍赴上海,等打開局面,曾老九再去也不遲。他在給曾老九的書信中說:「但求沅弟與少荃二人能為我保全上海,人口如海,財貨如山,所裨多矣。」

曾老九的答覆是:大哥你少跟我囉嗦……原話是:「松滬財賦甲天下,籌餉易,然賊巢在金陵,急攻其巢,必以全力援救,而後蘇杭可圖,願任其難者。」

曾老九一心想打下天京,不肯去。於是曾國藩就放棄了往援上海的決定。親弟弟不去,還操這份閒心幹什麼?

卻不料,這時候朝廷突然下文,把江蘇巡撫薛煥調為通商大臣,全力以赴地和洋人周旋搞洋務。這多半是薛煥本人活動的結果。江蘇巡撫有守土之職,倘李秀成大軍湧入,唯有自殺一條路可走,但通商大臣就沒必要自殺了,完全可以躲入租界,又或是逃走。總之,當潮水一樣的太平軍湧向上海,江蘇巡撫這個官位已形同於閻羅王的催命符。狡猾的薛煥,在這關鍵時刻作出了最符合他切身利益的選擇。

江蘇巡撫這個位子空出來了,曾國藩立即撲過來,準備拿下。他叫來李鴻章,命其起草奏折,推薦李鴻章本人為署理江蘇巡撫。

但這一步距離李鴻章心裡的願望還很遠,曾國藩在寫給上海團練大臣龐鍾璐的信中說:「已函催舍弟,募練成軍,迅速東來。倘風波羈滯,至皖稍遲,即令李少荃廉訪先挈萬人前往。」

李鴻章意識到,無論他的能力多麼強,但在曾老師的眼裡,這能力只不過是曾家兄弟仕途上的墊腳石。如果他想突破曾氏兄弟的封鎖,獲得一飛沖天、海闊天空的機會,那就必須要倚仗他那絲毫也不亞於曾老師的權謀之道。

於是他心平氣和地坐下來,給曾國荃寫了封情真意切的信:

東吳請兵之使數至,師門始以麾下得勝之師允之。嗣因內舉避親,復以不才應詔。鴻章庸陋,豈知軍國大計?近年跧伏幕中,徒黨星散,立時募練,其何能軍?幸疊次寄諭,催令吾丈同赴下游。當代豪傑投契之深,無如麾下,師資得借,懦夫氣增。乃竊聞侍坐之言,似我公無意東行。鴻章欲固請之,未知有當於高深否耶?

這封信的關鍵詞是鴻章固請之。意思是李鴻章強烈要求曾國荃快來領導他,不來不行呀,你看李鴻章把自己描寫得庸陋膚淺、徒黨星散,真的是好可憐。這可憐的孩子,不給他派個領導怎麼行?

看了這封信,就算是曾國荃已經決定赴上海,也會立即撂挑子不去了。

忽悠住曾國荃,李鴻章還面臨著如吳坤修等湘軍中眾多優秀將領的競爭,相比於曾國荃,這些人就更容易忽悠。李鴻章的做法是,不停地在人面前搖頭歎息、長吁短歎:「此行險阻艱危當備嘗之,成否利鈍,實難預料……」他的態度,和吳坤修自告奮勇,視李秀成為蔑如也構成了強烈的反差。

結果就是,老辣的李鴻章以其低調的奢華擊敗了高調的吳坤修,也擊敗了膚淺的曾國荃,最終獲得了淮上募兵的好機會——只是允許你單挑一攤,淮上募兵而已,但最終放不放你走,還要看雙方的鬥智與博弈。

《笨人的成聖之道:曾國藩》